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新形势研究

2016-07-06 04:34张洪梅
艺术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

张洪梅

摘 要:校企合作,既是现代职业教育走向市场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企业走向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建立校企合作双主体的办学模式是使技能型人才快速适应市场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校企合作持续、高效、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目前校企合作办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新形势下校企合作模式,剖析目前校企合作现状和问题,并对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提出构想与对策,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新形势;职业教育

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大力推广校企合作,提出了“服务需求、就业导向,产教融合、特色办学”的理念。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办学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原因是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更多的有着深厚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实践技能的综合性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结合企业要求尝试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一时间,“订单式培养”、“师徒制”等等名词应运而生,但是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 校企合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校企合作中的利益冲突

企业能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本身就是一个供求关系的平衡问题,企业需要人才,希望通过提前培养的方法得到真正能用的人才,学校则需要企业的实践平台,那么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经营合作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障碍,从学校角度出发更希望企业提前签订用人协议,而企业则希望能够通过对人员的筛选和考核来确定最后签订的协议。除了学校和企业的因素之外,还有很多因素是学校和企业都无法控制的。例如学生有学历转化的要求,师资力量的建设和配比问题,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和质量保障体系构建问题。面对诸多问题,很多企业就不愿意与学校合作,多半都是学校主动,但是企业都是消极应对,迫于各种压力才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有学者指出: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属于以学校为主体的校企合作模式。即在校企合作中学校是主体,企业只起辅助作用,要让企业充分参与到校企合作中,主动为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效益服务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学校要具有更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各种努力与企业达到真正的合作。

1.2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需求的差异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没有形成。职业院校自身合作能力不强,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较弱,缺乏对合作企业的吸引力。目前,学校的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浅层次上,导致了企业花了很多精力,培养的学生却不是企业可用的人才。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和企业特点,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与学校骨干教师共同组成,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共同根据现有平台和实训资源安排学生的实践教学,一点一滴,手把手地将学生打造成企业直接可用的技术人才。

1.3 缺乏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随着职业教育发展,国家陆续颁行了《高等教育法》、《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等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的文件,对我国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然而,政策法规中没有明确地赋予企业,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权利和义务,因此,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动力和保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需要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理清校企合作的基本思路,明确校企合作的具体内容,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建设。经过近几年的校企合作的办学经验,虽然有很多成功的办学案例,但是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出现学校很积极主动,企业却不愿参与的情况也非常多,企业没有积极性,整个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不能全力配合,不能将时间资源放开给学生使用,就业的学生也没办法完全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导致的结果就是:各自分崩离析,却没办法制约。目前国家还没有关于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但是学校和企业之间可以签订一份完善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的协议,做到双方的制约,共同打造企业可用的人才,避免企业半路“抛货”的现象。

2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新形式研究

迄今为止,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方式:第一,订单培养的模式:学校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并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制订培养计划;第二,校外实训基地的模式:就是企业与学校签订实训基地的协议,学生在实训环节到企业进行训练,占用企业的资源和平台,同时企业享有优先聘用在专业领域成绩突出的学生;第三,师徒制:将生产一线的高级技工请到学校,亲自带领同学们完成机械调配、技术安装等课程,以师傅带领徒弟的方式将学生打造成为成熟的技术人员。

笔者认为,仅这几种方式并不能真正做到校企双赢,学生的确找到了就业去向,学校也利用了企業的平台和资源,企业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员工,但是不足的是,忽略了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根据企业特点和专业性质,校企合作完全没必要完全停留在学生和企业之间,还可以在企业与师资队伍的培养上加强合作。企业可以利用教师的科研转化能力,研发新产品,创新技术。教师也可以通过为企业的服务锻炼自己的一线生产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应该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娴熟的专业操作能力,但现实是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到学校就业,中间缺少了大量的实践环节,所以我们才更加需要企业师傅的参与,教师科研转化能力较弱,也急需要加强锻炼。只有将企业、教师、学生完整的联系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达到双赢。

3 结语

校企合作办学其内容和形式是各级各类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学习借鉴和因地制宜的探索结果,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结果来看,寻找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从而促进校企合作更完善,加强教师的科研转化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回馈企业对教学的支持和投入,提升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这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校企合作的新形势。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 何兴无,等.高职校企合作关键问题浅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2.

[3] 余芝轩.高职校企合作制约因素分析[J].研究探索,2012.

[4] 肖称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因分析与激励机制探究[J].职教论语,2012.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