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艺术提问策略

2016-07-06 21:58王毓晋
艺术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提问语文教学艺术

王毓晋

摘 要: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艺术地提问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认真品味、用心感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艺术地提问策略: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启发性、曲折性、发散性和主导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艺术;提问

“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看出来。如果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可见,提问不仅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总是非常注重提问艺术的,钱梦龙老师在教《愚公移山》时问学生“这个孩子去帮助老愚公移山,那孩子的爸爸让他去吗?”,引导学生理解“孀妻”、“遗男”两个词语的含义;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时,问学生“作品的主人公姓甚名谁?”这样一个问题引起学生对主人公身份地位的关注。

教师艺术地提问,能让学生迅速明白教师的教学目的,便于有效地把控课堂进程;艺术地提问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认真品味、用心感悟。怎样在阅读教学中艺术地提问呢?艺术提问的原则是围绕重点,精心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提问策略需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问题要有针对性。课堂提问要找准方向,做到有的放矢,要依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设计。教师扣住重点引导点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难点是既让学生头痛又令教师揪心的知识点,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要突破难点,教师得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找出释疑办法,巧妙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干脆利落。特级教师王君教学《湖心亭看雪》时,在学生阅读课文时提问“文中哪一个词语可以形象地概括出张岱的形象?”学生经过阅读找出“痴”字。释义之后,整节课教师便引导学生围绕“痴”字展开学习:观其痴行、赏其痴景、探其痴心。这样纲举目张,整堂课师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积极主动的探讨中解决了疑难,获得了知识。

其次,问题要有启发性。课堂提问要难易适宜,贴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所提问题要有思考的价值,无论是因文解道,还是因道悟文,都要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既不宜過于简单,问题太简单,激不起兴趣,起不到启发思维的作用;又不宜高深莫测,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望而生畏,就会失去兴趣;更不宜无确定性,外延过宽、学生不知所云。王君老师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为引导学生理解于勒的形象,让学生研读于勒的第二封信。她这样提问“就是这封信,成为了菲利普一家的福音书,成为了他们多年的希望。现在,请你仔细研究这封信,你发觉这封信有什么破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活跃了学生思维,她顺势引导学生发现信中破绽,又进一步分析于勒撒谎的原因,进而发问“你怎么评价于勒?”从而让学生看到一个心软而又善良的于勒。这样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自然地了解到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问题要有曲折性。课堂提问要曲径有致,避免直来直去。要让学生“挑一挑”才能摘到树上果子。课堂提问要善于转弯抹角、改头换面,留有思考余地,要善于使用“曲问”。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执教《愚公移山》时,为让学生理解“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这样发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稍感疑惑之余,顿悟“且”是将近的意思,愚公还没满九十,是将近九十,这样学生就轻松掌握了“且”字意义。“曲问”能巧妙激发学生兴趣,开动脑筋,产生“错综见意,曲折生姿”的功效。

第四,问题要有发散性。课堂提问要注重训练和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拓宽思维的空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教学中要善于把书本知识和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教学《桃花源记》时,学生认识到作者抨击社会离乱,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教师提问“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可取吗,你愿意做他这样的人吗?”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假如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就谈不上发展。”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陶渊明消极避世的一面,从而让学生明白陶渊明消极避世是不可取的。在以“小议班门弄斧”的作文训练中,有学生批评班门弄斧就是不自量力,不知天高地厚的举动,一点都不谦虚的态度,从而得出做人要低调的论断。很多学生都对这一提法表示赞同。教师在这时候提示“班门弄斧需要勇气吗?”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看法:班门弄斧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实力,应为班门弄斧者点赞。

最后,问题要有主导性。繁杂细碎的提问是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课堂提问要注重设计“主问题”,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来代替数量众多的“碎问题”。“主问题”是对阅读教学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问题或提问。“主问题”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减少无效、无谓、无用的提问,节省出一定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能一线串珠地整体地带动课文的理解品读;能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于是,课堂气氛将以学生的读、写、说、思为主要成分,课堂气氛因此而显得生动活泼。教学《故乡》一课,学生在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背景之后,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在学生边读边拟发言要点15分钟后,课堂上开始出现学生思考的结果:故乡的面貌变化了,故乡的人也变化了(闰土和杨二嫂)。教师以此为基准进行调控,要求学生继续深入比较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并思考产生变化的原因。分析完毕后追问:作者写这些变化的用意何在?这样就引出了全文的主题所在:作者一方面批判革命的不彻底,一方面又对光明未来满怀信心。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问题就是“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在教学中主导着、牵动着教学进程,表现出“执一而驭万”的一系列智能训练活动,更由于这一问题而形成明显的长时间的学生活动板块。这样的问题设计能使课堂教学一线串珠、张弛有度、高效紧凑。

总之,课堂上适时适度艺术地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应讲究提问策略,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提问语文教学艺术
纸的艺术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