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与都市语言孤独

2016-07-06 13:26徐宝春
艺术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化研究现代性

摘 要:前些日子,南方周末上一个小版块的标题——“我们无话不谈,却还是很孤独”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看完之后,笔者感触颇深,加上自己的专业又是语言学,于是想就“都市语言孤独”作些探讨。城市的现代化、科技的突飞猛进是否真的悄然颠覆了我们的语言生活,颠覆了我们的交际方式?是否会造成都市语言的孤独?为什么所有人都在说话却没人聆听?本文从三个大方面,即现代性与城市现代化、都市語言孤独以及语言与文化研究展开,浅谈了都市现代化与语言的关系、语言孤独的原因以及语言与文化研究的关系。

关键词:现代性;语言孤独;文化研究

1 现代性与城市现代化

1.1 现代性

都市的现代性很自然地使我们联想到了城市现代化:耸立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交通,繁荣的金融贸易,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

现代化属于历史范畴,是一种从不发达到发达、从落后到现代的发展史。现代化的内涵无所不包,反映了整个社会系统的进化过程和即刻状态的表现形式。现代化是随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从历史发展而来的各种体制适应客观环境的过程。当然,这种体制适应过程牵涉到政治、经济等所有社会内容,概念不同之处在于强调一种历史范畴,强调社会演进的一种时序。

我国现代化理论家罗荣渠认为,“从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是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大转变的全球性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狭义而言,现代化又不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

1.2 城市现代化

城市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是经济、科技现代化的载体,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物质表现,但城市现代化又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化,因为城市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决定了城市现代化在国家或地区现代化中的重要性。

城市现代化是指随着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城市的就业和经济活动逐渐市场化、信息化,城市管理科学民主化,居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城市居民素质不断提高,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高度统一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发展内涵不断提高的过程,但最终表现为城市社会文化及人的现代化。

与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化内涵相比,城市现代化的不同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超前性。城市是当代经济的主战场、当代科技的发源地,整体素质要优于整个社会或周边地区,城市现代化相对于全社会的现代化具有超前性。第二,协调性。城市的现代化必须以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基础,与周围乡村地区及其他城市相互协调,明确职能分工,形成一个有机的城市网络。第三,行政区域性。此处的区域仅指城市行政管辖区,城市现代化的区域性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城市现代化水平不同,现代化模式也可能不同,不同的城市应用不同的现代化标准。我国目前的行政界限不仅决定了城市发展的影响辐射范围,也影响到城市的产业配置与布局,因此将这一特征单独提出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对于西方国家则不明显。第四,体系性。城市体系中不同级别的城市在世界或国家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导致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也有所不同。不同级别、不同区位的城市,承担的职能有所不同,现代化的模式也会有所差别。另外,城市现代化还具有特殊的物质实体性。

2 都市语言孤独

2.1 孤独感

在通常的理解中,孤独及孤独感是一种常见的属于个人的不被广泛接受的状态或情绪。因其普遍性和个体性,孤独常受到忽视。在日常生活中,孤独常被视为消极的,不被接受的负性状态或感受。

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的社交软件应运而生,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交际交往方式。微信、微博、QQ、Facebook、Twitter、MSN等使我们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从此,“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从当下最流行的微信朋友圈来看,秀美食,秀旅游,秀孩子,秀恩爱,秀孩子……微信时代,什么东西都可以秀。在车上,在路上,睡觉前,醒来后,吃饭时,聚会时……什么时间都可以刷。微信依赖症形成,这种依赖症在社会学家看来,是一种孤独的症候,这种依赖症使人们彼此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想知道自己有多依赖微信?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提出了一个量化的标准:至今使用微信的月份数、微信好友个数、微信群聊个数、添加公众订阅号或者服务号个数,这四组数字相加总数在500以下的,算是微信的轻度依赖者;500以上甚至上千的,则为中度和重度依赖者。受访的同学A说:“我有800多个微信好友,N个微信群……但当我独单的时候,却找不到一个能说话的人,郁闷悲伤的时候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同学B对调查人员说:“我怀疑自己得了微信孤独症,打开QQ、微信、微博、人人,没人回复就很失落。认识一个陌生人,什么话都说,出现一个熟悉的人,却怎么也开不了口。我是不是有孤独症?”商业周刊的一个专栏作家提炼了“微信孤独症”的几大症状:整个人被手机“俘虏”了,吃饭时捧着,坐车时拿着,如厕不离手,甚至连约会的男女也忍不住面对面各玩各的手机,沉浸在微信的世界里忘乎所以,捧着手机“自话自说”。

在关于“孤独”的问题上,西方著名作家马尔克斯说:孤独是人对周围世界的一种情感的反应。当一个人不能或不愿理解外部世界,也不能或不愿被外部世界理解之时,孤独之感便油然而生。他的作品《百年孤独》,便为我们构造了一片被孤独浸泡着的永远不被人们理解的旷野。旷野上孤独了百年的小镇在上演着一部“已经死亡、正在死亡或即将死亡”的家族百年悲剧。这不仅仅是一部家族的悲剧史,也是一部民族的、时代的、社会的悲剧史。

台湾著名作家蒋勋的一本《孤独六讲》谈到了语言孤独的问题,“所有人都在说话,却没人聆听”。身边的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所有人都在讲话,但有谁在聆听?究竟我们是步入了一个进步的信息时代还是一个社交语言孤独的时代?

2.2 孤独的原因

从社会治疗学家的角度来看,孤独的主要原因在于人類对自我的误解。人类把自己从社会历史中分离出,认为“‘我是最真实、最根本的”,而社会生活和历史隔离于自身之外,它们决定和限制着自己的生活,孤独由此而生,忽略了“自我概念的出现是以社会、历史的活动为基础的”这个现实,即自己与他人一道是自我和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从自我的角度来看,孤独的原因归于两方面:更深层存在和他人。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为获得爱和赞赏,将各种外在标准内化,并压抑自身的情感和表达,对事物和自身的评判标准也由内在转为外在。与自身缺乏真实沟通,个体心理和社会问题就在不和谐中产生,包括孤独感。而外界标准有很强的不一致,“虽然有些人赞同这种虚假外表,但是其他人却以完全不同的方式看待生活”。所以这是一种给个体带来不确定和不安全的生活方式。对自身真实感受和表达的疏远和不接纳,对外在标准的过分强调,使个体对自身难以把握,无法明确自身需要,进而与自我产生疏远和不自信,使个体难以建立与自身真实感受相联系的外在支持:一方面是对自身的疏离,另一方面间接导致对外界的疏离。这是同时产生自我和人际孤独的过程。从这点看来,对于自身经验的重新认识和接纳成为摆脱消极孤独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3 语言与文化研究

文化包含了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之一。毫无疑问,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人类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语言,所以语言是全社会成员共享的财富。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语言促进了物质文化和心理变化的发展。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每一代人都必须找到自己历史和生活的最佳书写者。而要成为候选者和代言人,就必须把自己的生活和更多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思维的代言人是语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人类的思维过程,输出思维结果。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亦即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之间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

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人,既是社会人,又是文化人。同理,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但是特定的语言并非总是和特定的文化相对应。恩伯尔认为,基于“地理隔离”标准,应把那些不居住在一起但说同一种语言的民族描述为不同文化。例如,世界上有许多说英语的民族,他们彼此具有地理上的隔离,因而组成了不同的文化。所以,尽管英美两国民族都有着盎格鲁撒克逊这一共同的文化遗产,但地理隔离使英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产生了差异。这种差异虽还不足以使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分裂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系统,但它在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中的反映是显而易见的。又如,以西班牙语为第一语言的人,除西班牙本国外,广泛地分布在中南美各国、非洲西海岸和美国南部各州。显然,这些人都在各个地区建设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不能把使用西班牙语的地区都统一起来看做同一种文化。此外,我们也常说拉丁文化,这不单是指说西班牙语的人的文化,也包括说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或其他语的人的文化。在一种文化(或文化区)中,有两种以上不同的语言或语群也是常见的。上述拉丁文化就是一例。此外,以希腊文化、罗马文化、日耳曼文化、基督教文化这四大文化要素为共同基础的西方文化,实际上也包含许多语言(或语言群)。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镜像反射。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层面,展现在眼前的乃是这个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民族的文化自然会迥然不同。这种文化形态上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在语言大系统的不同层次上。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是语言大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层次上体现得最为突出,涉及的面亦最为广泛。汉语中的表亲关系泾渭分明,表兄和表弟,表姐和表妹,区别甚严,既要说出性别,还要分出大小,而英语却笼而统之,一律称为cousin;汉语中有伯父、叔父、姑父、姨夫的称谓,而英语中统一用uncle。这正是文化的差异和语言词汇的民族性。

参考文献:

[1]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修订本)[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 蒋勋.孤独六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韩茹玉.浅谈孤独美学[J].安徽文学学报,2011(04).

[5] 罗杰斯著作精粹[M].刘毅,钟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徐宝春,上海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文化研究现代性
建筑设计中的现代性观念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科技文化视阈下的文学研究概述
“文化研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理论的终结与新生
科学发展观的现代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