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锐 周玮
摘 要:徽州古民居门楼作为徽州地区极具特点的装饰之一,它的形成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个徽州地区的发展轨迹与文化、艺术的取向。通过对徽州古民居门楼装饰类型的分析,可以为我们依靠徽州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创新设计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徽州古民居;门楼;装饰类型
0 引言
徽州门楼在建筑中处于显著的位置,它既能显示出建筑整体的风格面貌,也能反映出屋主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涵养。因此在徽州,门楼也被称之为“门脸”,是屋主需要重点装饰的部位之一,徽州门楼也成为了徽州建筑装饰上的重中之重。
1 徽州古民居门楼装饰类型
徽州地区因为受到了封建礼制的约束和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徽州地区的人多清泊淡雅,但是随着徽商经济实力的日渐雄厚,门楼的大小、制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早期的门楼有用木构建筑的,但是由于不易保存和容易引发安全隐患,加之后期砖雕工艺的兴盛,多为砖制与局部石制混合而成。笔者通过徽州地区的探访和资料的查阅,现整理出以下四种门楼的类型:字匾门、垂花门、拱形门、组合型门。
1.1 字匾门
徽州崇文之风由来已久,徽商又被人广泛地称为儒商,可见徽州地区对于文化修养的重视。字匾门是徽州地区最为常见的一种门楼制式,又被称之为门楣式门楼,在徽州民居中被广泛地使用,其余的三种门楼类型也大体是由字匾门的样式演化而来。既然称为字匾门,门前最为显著的地方自然留有字匾的空间,在淡淡的文字区域熏陶后,围绕字匾的四周,砖雕工艺开始淋漓尽致地发挥。
虽然徽州人在各个时期对于砖雕装饰的喜好略有不同,但是字匾门作为从建筑结构演化为平贴于墙面上的一种纯粹的装饰构件,与建筑上的功能构件称谓大体一致。字匾门的构件由上至下为鱼吻、束腰脊、瓦当、滴水、五路檐线、门簪、浮雕横枋、匾额、下枋、挂落、辅首、门槛、抱鼓石或石狮。在字匾门的屋顶样式中,除却歇山顶多用于宫殿式或公共祠堂类建筑,不能用于以民居建筑外,悬山式与硬山式屋顶结构在徽州民居建筑都较为常见。其中,悬山式屋顶又分为双角起翘的小挑檐,下伸檐口,上覆以瓦片,脊部最上部多附加各式戗脊兽的。双角不起翘的小批檐,多覆以青灰色板瓦,形制较为简单。
字匾用于建筑上,对于建筑起到了文字点缀的作用,有儒商之称的徽商在致富后肯定不会忘却这份文雅,但是笔者通过对徽州的探访发现,徽州民居字匾门上的匾额内往往是无字匾,仅仅是留下空白的区域带给观者无尽的遐想。门匾上无字,一说是在南宋时期发生的火灾,人们归结于匾额上的字带有钩划,当把门匾摘下后扔入火中,大火立灭;另一说是门上字凡带有钩划的,有如大门关闭,堵塞了徽商们的聚财之路。但是位于江西婺源理坑现存建于清代的司马第,字匾门上就浓墨重彩地写上了司马第三个大字。由此可见在明清时代字匾上不敢写字,防火聚财是一方面,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方才是其最大的阻碍。
1.2 垂花门
垂花门又被称之为垂莲门,因其檐柱不似字匾门一样平行于下枋,而是垂吊在屋檐下,垂柱底部有一垂珠,通常雕刻成莲花或花篮的形式,端庄华丽较为醒目,故此得名。垂花门在宋元符三年(1100年)成书的宋营造法式上就被数处模糊的提及,其作为徽州古民居门楼装饰的另一种历史悠久的形制,营造法式中提及的“虚柱莲华蓬五层”就与徽州明清时期的垂花门极为相似。严格意义上说,徽州的垂花门是北方四合院垂花门的变体,北方建筑多木构,但是徽州地区空气湿润多梅雨,木构建筑不仅不易保存而且有安全隐患,徽商返乡后把垂花门的形制与徽州字匾门相结合,并运用了徽州地区的砖雕工艺,形成了现如今我们看到的具有徽州地方特色的垂花门。
垂花门与字匾门的装饰结构大体相似,但与字匾门相比,垂花门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左右两端伸出下枋的垂花柱了。正是由于两端各伸出的垂花柱,所以不能像字匾门一样可以直接落于门框石柱的上面,必须要向两侧外扩,所以垂花门整体的形象比字匾门要宽、长,不似字匾门给人感觉那么的紧凑。另外,由于垂花门向两侧扩展的原因,源自于字匾门的字匾空间也相应地拉长变窄,到了民国时期的垂花门甚至已经把字匾的空间用浮雕横枋和梁驼等纯粹装饰构件进行了替代。
1.3 拱形门
拱形门作为字匾门的另一种变体,通常设置在徽州民居建筑次要位置的偏门或侧面等处,其整体的装饰结构自字匾以上,与字匾门极为相似。但是由于石制的门框上方采取了弧形设计,字匾的形态为了迎合门框的形状,也摆脱了字匾门和垂花门上面方正的形态,而采取了弧形字匾。而多数徽州民居建筑中的拱形门甚至取消了字匾上方的房檐、横枋、梁驼等装饰性构件,只留下了光秃秃的弧形字匾和门框以供行人出入。
1.4 组合型门
如果说字匾门是徽州门楼的基础,那么组合型门就是在字匾门的基础上加以组合和重构形成的复杂门楼,在这里我们对组合型门的划分是按照平面上的布局进行分类的。从平面布局分类来看,组合型门主要分为八字门和牌楼门两种,其中牌楼门从组合的复杂程度上又划分为单间双柱三楼式、三间四柱三楼式、三间四柱五楼式和五间六柱七楼式四种。
八字门从平面上看,是在字匾门的基础上在大门的两侧分别扩展了一堵斜墙,利用透视效果,与正门形成了“八”字形,增加了大门的景深。也有的是大门门洞在入口处故意后退,从而使得侧墙与外墙形成“八”字,两侧多设照壁或影壁,上覆花脊。从平面上划分,牌楼门属于“一”字型门楼,其在正立面的入口处门洞的四周附加水磨抛光的青石门框,在其顶上覆以类似字匾门的装饰构件,两侧扩展的影壁上往往雕饰精美的砖雕壁画,花脊上多附加各式戗脊兽。
2 结语
古民居门楼作为徽州建筑装饰的精粹之一,通过对门楼的主要类型分别进行剖析,我们不难发现,徽州古民居门楼的发展,本身就是徽州地区的装飾艺术不断地与徽州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共同成长的过程。徽州古民居门楼装饰作为一项传统装饰,自然而然地也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难题,所以我们不应该仅仅是把目光局限于前人所做的创造上,而是应该深入了解并继承前人的传统装饰。
参考文献:
[1] 单德启.安徽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74.
[2] 黄凯,朱米娜,丁薇.徽州民间图形艺术在设计中的价值应用[J].滁州学院学报,2008,10(2).
[3] 吴欲成.中国门文化[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117,14.
[4] 吴云杰,申晓辉.明清徽州建筑门楼形制的类型学研究[J].福建建筑,2013(4).
作者简介:周锐(1987—),男,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安徽三联学院艺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徽州建筑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