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欣
古人言“宅以门户为冠带”,一语道出了门楼显示形象的重要作用。扬州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传统建筑装饰风格上颇有成就,苏州传统建筑装饰是江南区域的典范,是研究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不可忽视的区域。两地虽同属于江南文化圈的范畴,但在传统建筑装饰风格上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砖雕门楼作为传统建筑装饰的重要附属对地域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造型和视角特征比较两地砖雕门楼结构形制的异同并分析地域性影响因素,为今后建筑装饰设计提供参考,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扬州与苏州传统建筑砖雕门楼多建造于大门和仪门上,门楼的造型特征体现了宅主的身份和地位,同时折射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艺术特征[1]。
扬州门楼分“匾墙型”和“额枋型”,砖雕常见于“匾墙型”[2]的门楼中,又多为屋宇式。匾墙型门楼整体分为匾墙和门洞两个部分,由匾墙、上枋、下枋、雀替、砖磴、墀头和夹堂等几部分组成。砖雕饰于匾墙的开光、角花、边框和上枋、下枋、雀替及墀头上(图1)。匾墙型砖雕门楼宽约2 ~3 m,高4 ~5 m。根据门楼高度不同,门洞宽度也随之变化,通常在1.3 ~1.7 m,与人体工程的基本尺度比例基本符合。扬州砖雕门楼高度与墙体高度一致,无独立的屋顶,屋脊较苏州的厚重,屋角较苏州的低平。匾墙型门楼按平面形式又分为凹字型、一字型和八字型3 种,其中八字型按角度深浅又分为大八字型和小八字型。
图1 扬州匾墙型砖雕门楼
扬州与苏州砖雕门楼均体现了宅主“藏富不露”的观念,反映在扬州门楼中的是其“简”,而反映在苏州门楼中的则是其“隐”。扬州门楼多面向院外,宅主既要“体面”,又想“藏富”,因此控制了门楼中的装饰比例,重点转向院内木雕、砖雕、石雕上。扬州门楼与苏州门楼装饰的显著区别是其以匾墙为装饰重点,尤其表现在匾墙内开光的雕刻上。开光成为扬州门楼的“点睛”之物,采取重点处理手法屡见不鲜,既是视线焦点,也是平面上的构图中心。扬州门楼匾墙一般由清水砖铺砌成龟背纹图案作地纹,构图以轴线来对称安排构件的位置,两侧构件镜像等形,宾主分明。开光置于长方形匾墙的对角线交汇处,匾墙四角装饰角花或边框装饰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图案以衬托开光。
以扬州彩衣街30 号匾墙型门楼(图2 左)为例进行比例分析。门洞与门楼高度比为1 ∶2,宽度比为1 ∶2,不仅如此,门洞的高宽比也接近于黄金比例。匾墙与门楼的高度比为1 ∶3,匾墙的高宽比为1 ∶2。匾墙以龟背纹图案拼贴,四周装饰深浮雕拐子纹边框,四角配饰拐子纹角花。匾墙几何中心处饰有海棠形开光内立体镂雕众仙献桃祝寿图案,其与匾墙的宽度比为1 ∶4,高度比为1 ∶2。门扇与门垛两者的宽度比则通常为1 ∶1。
图2 扬州砖雕门楼比例分析
《履园丛话》所载:“大厅前必有门楼,砖上雕刻人马戏文,玲珑剔透”[3]。苏州门楼保护较好,苏州老城区传统建筑中共遗留的砖雕门楼数量为295 座。门楼遵循中国传统建筑的“三段式”[4]构图原则处理,形制较为固定,同中存异。苏州门楼由仿木构件的斗拱、上枋、下枋、兜肚、字牌、垂莲柱、挂落等组成(如图3),这些构件均是用水磨砖块平铺钉在木板表面,其中立体的垂莲柱是苏州门楼的特色体现。上枋、字牌、下枋在青砖的平面上略微凸起,却不处于同一平面,由下而上逐渐突出,呈阶梯状布置,层次分明,以示形制的意蕴[5]。在门楼建造时,一般按设计好的图样,由若干块小尺寸的青砖雕刻拼接组成,并将组合好的砖块嵌在墙壁上,成为“壁龛式”[6]的装饰形式,进行有变化地处理和重点装饰,装饰多集中在上枋、下枋及兜肚上,也是视觉中心位置所在。门楼常以正对的厅堂建筑物的重要程度为标准来进行装饰。苏州门楼体量较大,一般宽都在3 ~4 m,高5 ~6 m,也多为屋宇式。苏州门楼高度高出墙体,有独立的屋顶,“造型多变,翼角轻盈”,比扬州来得高耸,由此构成丰富的天际轮廓线[7]。
图3 苏州砖雕门楼装饰构件
苏州门楼均以网格分割的结构形式出现,构图仍采用对称手法,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的形制特点。苏州门楼以变化丰富的几何图形为骨架,以长方形居多,门楼被分割成大小各异的长方形,从视觉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给人以静止、稳重之感。
托伯特·哈姆林在分析建筑物比例关系时说“取得良好的比例,是一桩费尽心机的事,却也是起码的要求”[6]。苏州门楼以正方形为基础,分成9 个方格,门楼所有构件都与边长的1/3 发生关系。苏州门楼门洞与门楼的高度比为1 ∶2,门洞高宽比接近黄金比例。
再以黄金比例试对苏州门楼进行分析,如图4 所示,可见苏州门楼的装饰重点亦安置于黄金分割处。字牌是苏州门楼的装饰重点。同扬州门楼相比,苏州的门楼中的字牌装饰是其显著特征之一。纵观苏州门楼,明代的字牌形制较短,与左右的兜肚相比是2 ∶1,清代的字牌形制较长,与左右的兜肚相比是3 ∶1或4 ∶1。
图4 苏州砖雕门楼比例分析
扬州门楼基本形制由“人的尺度”所决定。在观赏建筑立面时,人们视觉活动会指向“视觉显著点”,视觉显著点不一定是建筑立面构图中心,反而在视觉和心理作用下,导致视觉显著点偏离建筑立面构图中心。扬州门楼中的开光即是视觉显著点,其位于门楼立面构图中心之上,符合建筑装饰设计中“切忌将各处均做重点处理,造成过多的视觉中心点,冲淡主体气氛,同时也应避免出现无趣味中心的现象”的要求[7]。
结合人体工程学分析方法对扬州门楼进行分析。在人们用肉眼观察时,水平视野有一定的范围,人体水平视角范围以60°为极限,并以54°为最佳水平视角。运用水平视角的规律对扬州门楼的宽度进行对比可见,水平视角大于54°时,可以审视门楼的细部。20 ~25 m 近景视距可以看清门楼的细部;70 ~100 m中景视距可以看清门楼的全貌。但是扬州巷连巷,巷通巷,素有巷城之称,对视距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为满足门楼前方具备最佳观赏点,需要控制砖雕门楼的面宽,这也是扬州砖雕门楼面宽小于苏州砖雕门楼面宽的原因所在。
运用垂直视角的规律对扬州门楼的高度进行对比得知,垂直视角为45°仰角时,视距与门楼高度相当,也是观赏门楼细部的最佳位置;垂直视角为27°仰角时,视距约为门楼高度的2 倍,是观赏门楼整体和细部的最佳位置。可见各个视点都符合着垂直视角的要求。综上所述,扬州门楼各视点都满足了人体视觉的基本要求,不仅有效提供了观赏门楼的地段,而且也使得门楼各构件都安排得体。
苏州门楼中的“隐”是指与扬州门楼相比,其最大的一个特点是面向厅堂,通常布置“在建筑主轴线上第一进的内墙”或“轿厅后”,极大地体现了苏州人文特征中的“市隐”“藏富”的心态。苏州门楼中有少数是双面均有装饰的,扬州门楼多为单面的。苏州门楼高度通常是与主人坐在大厅的观测视角相统一的,考虑到一般主人端坐厅堂,其视线仰角正好能看到门楼的字牌位置,也正是门楼的中心位置。这个高度还与很多其他尺度都相关联,如厅堂的高度,天井的进深等。还有一些门楼面对的是楼厅,那么高度也会适当抬高一些,因为要考虑到在二楼也能欣赏到精美的砖雕门楼。
苏州门楼上的构件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也就是形式间的异和同的有机整体和谐关系。苏州门楼的视觉重心和力学的重心不同,是知觉的重心感,在空间关系上与门楼的体量大小、面积大小有关。在建筑审美构图中,利用“主”与“从”的对应关系来区别并强调其整体或部位的重要性[10]。维度的对比在一切重视尺度的设计中都受到重视。一般情况下,以高为前项、宽为后项相比,比值越大,重心越高。比如竖式的矩形比正方形的重心高,而横式的矩形比正方形重心低。“在一个构件上,装饰作用的滞留时间远比结构作用要长,即使这些构件失去了结构作用,它们所具有的装饰作用也不会因此而消失”[11]。苏州门楼中的矩形多为横式矩形,因而导致视觉重心降低,即使视觉重心在力学重心之上,也不会导致视觉重心的变化。
扬州与苏州作为江南区域文化的典范,在学界总是被同时提及,两地在各方面都具有极多丰富的可比性。附属于传统建筑之上的砖雕门楼自然成为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对象之一。通过比较砖雕门楼的造型特征和视角特征,不难发现扬州与苏州砖雕门楼的装饰部位差异较为明显,均有不同的装饰侧重。两地虽同受徽州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响,但扬州与苏州砖雕门楼受地域文化特征和审美理念的影响,折射在装饰上则体现了不同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