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辉,王 斌,罗 时,于洪涛,方朝阳,卜 姝
湖北省大学生溺水高危行为调查研究
张辉1,2,王斌1,罗时1,于洪涛1,方朝阳1,卜姝1
摘要: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揭示湖北省大学生溺水高危行为和水域安全教育现状。结果发现:湖北省大学生溺水经历普遍、溺水高危行为常态化、游泳教育现状堪忧,建议科学构建大学生水域安全教育模式、配套教育资源;完善教育法规、补强基础设施、落实大学生游泳教学;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维联动的预警与防护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溺水高危行为;水域安全教育;游泳
回顾频频见诸报端的大学生英雄救人而自身溺水事迹,到由于自身某些危险行为而导致溺水的例子数不胜数,大学生溺水事件带给当事者本人的后果是生命的消失、带给家庭的冲击则是家庭的破碎,心灵的重创;带给社会的影响则是人力资源和财富的损失、法律的纠纷。尽管此前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总体实施方案》、《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但面对近年来大学生水域安全事故的不断恶化、社会影响不断升级、学校家庭持续恐慌,国务院责令教育部办公厅于2012年紧急出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切实做好学生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落实重点水域的防控措施、做好预防工作、密切家校联系,特别强调切实提高大学生在水中遇到紧急情况的自救自护能力,掌握恰当的救生方法[1]。
溺水高危行为(Waters Risk Behavior)是个体或团体在开放或非开放的水域环境下做出的易于对自身或他人产生伤害的危险行为[2];是导致溺水甚至溺亡的重要因素[3-4]。笔者深感此类重大社会安全问题的研究意义,参与由国内数名游泳、体育心理学、水域安全教育的专家和学者组成的水域安全课题小组,对在全国水域安全事故有重大影响意义、水域特点突出且具有代表性的湖北省大学生群体展开调研。期望通过此次调研深度揭示大学生水域安全教育特征,为我国大学生水域安全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1研究被试
参考环境与地理科学中对湿地类型(湿地分为:河流、湖泊、沼泽、浅海及海岸、人工湿地,湖北省高校主要临近河流、湖泊、人工湿地)的分类,在每种较为典型的湿地类型中随机选取4所高校,河流(长江大学、三峡大学、湖北民族学院、孝感学院);湖泊(湖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人工湿地(湖北经济学院、荆楚理工学、武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郧阳医学院),既涉及了各级各类高校,也基本涵盖了全省范围,并在每所高校的所有专业中随机抽取200名大学生做为发放对象。问卷采用匿名填答方式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现场发放问卷并回收。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 400份,回收2 364份,剔除无效问卷获得有效问卷2 307份,有效回收率96.13%
1.2研究工具
基于夏文自编《学生水域安全知信行量表》中高危行为10题,回答项采用5点式likert量表计分,得分越高,表示高危行为发生率越高。总体样本的KMO值为0.958,适合因素分析。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子,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进行因素分析,旋转在6次迭代后收敛,固定因子数量为4。结果发现4个因子对总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16.038%、14.945%、14.345%、11.286%,累计贡献率为56.615%,说明问卷结构效度可以接受。42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达到0.934,安全知识、技能、态度和高危行为各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943、0.964、0.913、0.943,说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5]。
1.3数据采集与分析
本次调研采用随机抽测、即时填答、当场回收的方式进行,调研前调研人员集中培训,保证所有的调研人员对调查内容、操作程序充分地了解,并能自如应答被试的疑问;在填答前简要讲解溺水的定义和标准,使被试有短暂的溺水经历回忆;在填答问卷过程中,调查人员告知被试调查结果将完全保密,调查的内容不针对任何个人,仅用于总体分析与研究。问卷采用匿名填答方式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现场发放问卷并回收,以提高有效回收率。运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数统计、描述分析。
2.1被试基本信息
被试为湖北省1-4年级的高校大学生,共2 307人,其中男生1 034人,女生1 273人;被试年龄在17-26岁间;居住地为城市的大学生1 121人,居住地为农村的大学生1 186人;涵盖了湖北省典型的湿地类型,其中高校所在地河流丰富的群体达722人,湖泊786人,人工湿地799人,其中1 698人占总体73.6%的大学生不会游泳。基本信息见表1所示。在被试溺水经历和身边人溺水经历的调查统计中,身边有同学同伴溺水的人群达到1298人次,占总数的56.3%;其次是父母长辈达273人次,占总数的11.9%;自己具有溺水经历者有229人次,占9.9%,而兄妹、老师也占一定的比例,细细查看问卷发现,诸多大学生多项勾选。见表2所示。
表1 被试基本信息
注:是否会游泳标准为无法用一种或几种泳姿一次性游完20m。
表2 被试溺水或身边人溺水信息
2.2大学生溺水高危行为总体情况分析
对湖北省大学生溺水高危行为各条目均分及其总体均分进行描述统计,结果见3所示。
表3 湖北省大学生溺水高危行为水平的描述统计
从表中的描述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湖北省大学生溺水高危行为10个条目排序为在没有父母的陪同下游泳、在游泳时和同伴打闹、私自去水边玩耍、在没有设置安全保障的野外水域游泳、游泳时间很长了,已疲倦还不想上岸、在存在卫生隐患的水域游泳、在水草较多的水域中游泳、在天气情况极差时下水游泳、在不知深浅的水域跳水、生病时仍去游泳。进一步分析发现,湖北省大学生“在没有父母的陪同下游泳”条目中均值得分2.20±1.30,说明“总是如此”;而其余九项得分介于1.5-2.0之间,说明“时常如此”。
2.3当前教育环境中溺水高危行为的教育现状
上述的调查结果呈现了湖北省大学生溺水经历和导致溺水的具体高危行为,目前大学的游泳教育是否有针对性地解决了这些伤害隐患呢?具体分析结果见表4所示:
表4 湖北省大学生游泳教育现状
据表显示:1 785人占总体77.4%的大学生从来就没有上过游泳课,甚至26.1%的大学生所在高校没有游泳池;而2 109占总数91.4%的大学生所在高校没有发放过水域安全教育读本,但经过水域安全知识宣传的大学生群体占69.9%,71.9%的高校明令禁止大学生在公开水域游泳,学生获得水域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是父母、电脑网站、广播电视、报刊书籍等,只有7.2%的大学生不希望开设游泳课。
3.1湖北省大学生溺水经历普遍
从调查结果来看:超过七成的大学生不会游泳,溺水现象普遍存在于大学生及其大学生周围群体,且具有溺水经历的人群比例较高,说明大学生游泳技能现状堪忧,溺水成为危害社会安全的突出问题。自古以来,人们对水的态度是既爱又怕,Sillitoe&Thorpe(1986)研究发现:人们对水的喜爱程度和参与兴趣触发了更高概率的溺水风险[6]。也正是因为溺水伤害的危害和溺水率的高发性,无论是学校、家庭更强调“保护”小孩,尽量不接触水域,才致以今天大部分学生不会游泳的现状。然而这并不能有效阻止溺水现象的发生,因为学校、家庭对学生的监督并不是无时无刻的,关键是,大学生群体已完全有了自己独立的意识和行为支配能力,他们对水的好奇和向往促使溺水高危行为发生。
3.2湖北省大学生溺水高危行为常态化
大学生溺水高危行为的前四位分别是在没有父母的陪同下游泳、在游泳时和同伴打闹、私自去水边玩耍、在没有设置安全保障的野外水域游泳。溺水高危行为折射出大学生安全知识、游泳技能、风险态度等均有待提高,付诸的溺水高危行为常态化,而家庭、社会、学校的监管存在缺失。溺水高危行为产生于某一特定的情景或时间段内,它具有不同于一般事物的属性,主要具有客观性、偶尔性、相关性、可控性、潜在性等属性。首先,溺水高危行为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通过某些应对手段进行回避、转移、或是降低;其次潜在性指溺水高危行为不容易被察觉到,尤其是安全意识薄弱的大学生,不能够清晰地辨识水域活动中的危险因素而导致溺亡;再者,溺水高危行为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它的发生与否受到个体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而个体与环境因素之间彼此相互联系、相关作用、相互影响而导致溺水高危行为的发生,因素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关性。
3.3湖北省大学生游泳教育现状堪忧
要改善大学生溺水高危行为,大学游泳教育显然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目录》中规定:游泳馆(池)是体育场馆的基本配备,而调查中依然有26.1%的大学生所在高校没有游泳池;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77.4%的大学生从来就没有上过游泳课,一方面我们归因于游泳教学设施条件的制约,如游泳馆(池)的匮乏,室外游泳池受限于天气的影响(每年游泳室外教学集中在5-10月,但梅雨季节和暴晒天气往往影响教学)等,另一方面不得不凸显出高校对于游泳教学的不重视和推脱。在调研中发现,有的高校在游泳教学中曾经发生过溺水甚至溺亡事件,在其后的教学中取消游泳教学以回避风险。
而占总数91.4%的大学生所在高校没有发放过水域安全教育读本,学生获得水域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是父母、电脑网站、广播电视、报刊书籍等,反映当下高校安全教育内容上的缺失。加拿大红十字协会(2010)致力于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出发普及大众游泳,强调呼救、岸上施救、实地救溺属于不同等级的游泳能力和安全知识,而传统的游泳教学和安全知识宣导中并没有加以区分,也成为诸多大学生在安全知识缺乏的情况下采取了不恰当的施救措施,险酿甚至酿成了溺水悲剧。亲水和适应水域是人的基本生活技能,我们并不能一味逃避,国家安全管理网针对2014年上半年学生溺水事故发表评论:为了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毫无疑问,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家长和学校要告诫孩子不要去水边玩耍,更不能去野外游泳,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对孩子进行溺水后如何自救和救人的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7]。大学教育不应该在这个关键的危害防护口缺位。
4.1科学构建大学生水域安全教育模式、配套教育资源
大量研究有力证明了科学的水域安全教育模式可以改善安全知识、提高游泳能力从而降低水域伤害事故,如Asher KN (1995)、王国川(2001)、露丝(Ruth A.Brenner,2003)、Brenner (2009)、夏文(2014)等[8-10]。2014年,夏文通过实验提出和验证了小学生水域安全教学模式,为本土化的游泳教学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但对于游泳能力参差不齐、性格差异显著、个性化需求强烈的大学生来说并不能一概实用,是否能够建立适用于大学生游泳教学的水域安全分级教学模式将是进一步研究的突破口,此类研究势必为今后大学生水域安全教学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和借鉴。湖北省大学生溺水高危行为调查和游泳教育现状反映了大学生水域安全教育的短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安全知识、游泳能力,科学构建水域安全教育模式十分必要;且针对教育读本不足、安全知识获取途径单一等现状,完善配套教育资源,如编制本土化水域安全教育读本、安全知识网站等。
4.2完善教育法规、补强基础设施、落实大学生游泳教学
我国地域幅员辽阔,水域分布极其广泛,游泳既是健身手段也是急救救生的重要手段,调查中绝大部分大学生期望开设游泳课程。完善现有的游泳教育法规、加强各个高校游泳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水域安全课程开设条件,把学习游泳、学会游泳、学会科学的水域安全知识落到实处,使得大学生普遍掌握科学的水域健身方法、急救能力和手段,为今后亲近水域、生活生产打下基础。
4.3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维联动的预警与防护体系
大学生溺水高危行为和水域安全教育的调查暴露出当前社会、学校、家庭对于此类事件预警与防护的缺失。期待以学校水域安全教学;社会游泳能力与水域安全培训、游泳环境改善与安全保障;家庭水域安全监护三个方面的策略作为大学生水域安全预警与防护体系建立的依据,对此过程中各个环节展开详细研究和探讨,并逐步将水域伤害事故急救的培训、水域安全标识的设计等纳入到体系之中,初步推进该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切实做好学生安全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wgk/2012-05/11/content_2134722.htm
[2]夏文.小学生水城安全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3]夏文,王斌,刘炼,等.发达国家学生水上安全教育的经验及启示[J].湖北体育科技,2011(5).
[4]夏文.小学生水域安全教育知信行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4).
[5]夏文,王斌,赵岚,等.不同教育模式对小学生水域安全知信行的影响[J].体育学刊,2013(2).
[6]Avramidis S.Hollywood Stars’involvement in aquatics and water safe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quatic Research,2010.
[7]2014年上半年学生溺水事件汇总.[EB/OL].http://www.safehoo.com/Live/Aid/nsjj/201408/362835.shtml
[8]Asher KN,Rivara FP,Felix D,et al.Water safety training as a potential means of reducing risk of young children’s drowning[J].Inj Prev 1995(1).
[9]Ruth A.Brenner:Swimming lessons,swimming ability,and the risk of drowning[J].Injury Control and Safety Promotion,2003(10): 211-216.
[10]Brenner RA,Trumble AC,Smith GS,et al.Where children drown [J].United States: Pediatrics,1995.
Survey on Drowning High-risk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Hubei Province
ZHANG Hui1,2,WANG Bin1,LUO Shi1,YU Hongtao1,FANG Chaoyang1,BU Shu1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waters risk behavior;education of water safety;swimming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reveals that drowning high-risk behavior 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 water safety educ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Hubei province.It is found that college students in Hubei province drowning experience generally,drowning high-risk behavior normalized,and the status of swimming education is much worried.It is proposed that water safety education pattern be established,supporting education resources.Perfecting education laws,strengthening infrastructure and implementing swimming teach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attached a great importance to education.Therefore,building a three-dimensional linkage pre-alarm and protection system with school - society - the family is of 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3X(2016)04-0300-04
收稿日期:2015-12-04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3092)
第一作者简介:张辉(1983-),男,湖北恩施人,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组织行为学.
作者单位:1.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Hubei,430079;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ubei Institution for Minorities,Enshi Hubei,44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