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进,王 静,李恩荆.3
●运动训练与竞赛●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标准更迭评价体系研究
章进1,王静2,李恩荆2.3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数理统计法对基地认定标准方法、细则、条件进行了变化的分析,得出“基地”认定标准在不断的创新完善,加强了“基地”建设的要求,加大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全面化可持续化,提升了培养人才的理念,强化了对“基地”的管理,以及对“基地”认定评估提出了一些建议,推动更多的后备基地建设。
关键词: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认定标准;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近几年来竞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奥运会上金牌榜的排名不断的前进和稳固,使得我国的各级各类体育学校在培养体育人才时承担着巨大的重任,也促使了各基地的建设不断完善,调动了各级各类体育学校参与基地评选的动力,大大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为落实体育和体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实施国家奥运战略后备人才素质工程,国家体育总局对奥运会将以4年为一个周期,发起了全国“全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的认定工作[1]。经过04、08、12年三奥运周期,“基地”鉴定已成为业余训练的重要起点,有效激励和调动各省市开展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各级各类学校在办学、管理、培训、教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在新周期(2017-2020年)认定与评估中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推进了体育后备人才精品工程的建设,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就进行了奥运后备人才基地认定评选工作,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做进一步的规划。
从2000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后备人才处(此时,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已经划到竞技体育司二处,即后备人才处)由于洪臣组织领导了(2000—2004奥运周期)“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认定评估工作,即为现“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评估工作的前身。后经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是非政府权力机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称法有侵犯奥委会权利(如专有名称权、特殊标志所有权等)的嫌疑[2],于是2004年“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更改为现在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青少年体育的业余训练工作也转划到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认定工作也由青少司负责。
在建国初期,我国的竞技体育表现的还不是很突出,在悉尼奥运会上的成功跨越,与雅典奥运会上的新的突破,使国人都关注了体育的发展,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建设,既要以学校体育工作为基础,以奥运争光为目标,以省、市体育战略为主线,围绕“体教结合、择优扶持,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扩大基础,形成规模”的办基地原则,进一步的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加强人才队伍的衔接和进程,提高竞技体育水平[3]。
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北京奥运会申办的成功、场馆的建设,赛事的成功举办,我国竞技体育金牌榜有了历史性的突破,总体排名第2,在这样竞技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高水平体育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对于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重视也在不断的扩大,对“基地”认定标准的思想也在更新。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实施《奥运争光计划纲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开拓进取,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创建工作。以创建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各级体校管理,加大资金的投入,规范体校办学,提高人才质量,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打造基础建设完善、管理规范、输送质量高、大赛成绩突出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在竞技体育发展的今天,原有体制下某些人才培养的方法已不适用于当今社会加速转型期形式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要注重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提出新的理念与要求,不断的创新,实施新周期的培养标准。遵循“基地”认定的目的,围绕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建设体育强国为总体目标,优先选择体育人才和基地为奥运争光计划的主流,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项目。合理利用体制外资源,加强与社会的合作[4]。努力发展现有少年儿童体校、体育中专学校和大学学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带头作用,继续挖掘县一级学校对青少年和体育传统学校、体育学校的特点、青年俱乐部的潜力、合理规划、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的不懈努力,不断的推进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发展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吸引性、时效性,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体育精神的教育和培育。
认真贯彻落实[5-7]。《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和《2011—202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等相关纲领性文件,充分落实第14号令《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第15号令《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以及2011年联合制定的《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设置标准》,根据当前发展的趋势,建立新周期的“基地”指标体系评估,促进基地的建设需要,推动高水平后备人才的发展。
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对认定标准看法与理解也有所不同,人们在不断的更新与完善,发展适于眼前的需要。在“基地”认定标准体系过程,从2004年-2015年一直在不断的完善,在新周期与旧周期的原则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主要对2013年-2016年与2017年-2020年的原则进行了对比分析(见表1)。
表1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基本原则的变化
从表1这些原则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于认定工作的重视,在不断的探索、创新完善,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出可操作化的认定标准。这两个周期的原则截然不同各有各的特色,在2017年-2020年周期的原则发展的比较完善,适用于今天“基地”的建设发展,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实施。2013 年-2016年周期的原则侧重于认定工作组的工作态度和做法,力求工作组合专家组在认定检查过程中要严格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认证对待,做到公平公正,达到一丝不苟的精神,选出符合要求的认定“基地”。而在2017年-2020年周期的原则侧重于对“基地”的建设和后备人才的建设。在工作中不断的更新完善,发展适合实际的认定标准,突出认定工作的主要目标,设置的科学合理可操作化、易操作化,减少人为因素,实施起来简单明了。无论是对于专家认定组还是申请认定的学校都是有利的,推动了我们“基地”的建设。
4.1初始阶段
在激烈竞争的时代下,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仅是竞技技术的较量,更是国与国之间的较量。随着2000年在悉尼奥运会上我国奥运健儿奋力拼搏,取得奖牌榜排名第3的好成绩,这是我国的辉煌时期的开始,促使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和工作者投身到体育事业中来,打开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大门。为此我们开展了奥运“基地”认定评选工作。
国家体育总局决定从2004年起,以4年一届奥运会为周期,在全国各级各类体育学校中开展《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基地》认定工作[8]。从认定办法、认定条件以及实施细则来进行相应的评估选定。主要从基本条件、人才质量、人才效益3个指标进行评选。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2007年增加了教育教学,通过对“基地”认定条目的变化,可以看出国家对培养人才的重视,以及注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一个高素质高标准的后备人才。
4.2发展阶段
对一个周期工作任务的结束,从中而发现了不足之处,在下一阶段的认定评选中做了进一步的修订。在2009年评选中又增加了文化教育的认定指标和要求,主要从基本条件、训练过程、教育教学、人才质量、人才效益5个指标进行评选。从体系来看,对于运动的培养,较全面化的要求,注重训练的过程,增加了教练员的责任心,提高了训练的管理。深入贯彻落实[9]《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步伐。
4.3创新完善阶段
从2005年-2008年、2009年-2012年、2013年-2016年的3个周期认定评选工作以来一直不断的在进行完善,但随着竞技体育事业不断的发展,各区域和各类体育学校不断的变化,对于“基地”认定评估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现象,进行认真的反思与探索开展了新周期的认定评选标准,并在2017年-2020年这个周期的认定标准体系中增加了德育工作。在近年来青少年的犯罪事件比比皆是,以及在比赛中出现的不良行为,这都不利于文明国家的建设,影响在国际中的名誉。我们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教育,跟随时代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
5.1“基地”认定办法的对比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都在追求完美化,不断的创新,对于体育事业来说也是一样的,在不断地改革创新,对于“基地”的认定工作近几个周期都在不断的探索,制定与当时代发展的需要,促进各类体育学校“基地”建设。“基地”认定办法总共分为五个部分:总则、申报与审批、认定时间、命名与奖励以及附则。
在认定办法中进行相应调整与变化,第一章总则中的第3条:认定条件满分为100分,90分及以上为优秀,在2017年-2020年周期中被取消了。第4条:体育运动学校、竞技体育学校、单项体育学校、少儿体育学校、体育中学均可申请参加“基地”认定[4]。改成:中等体育学校,少儿体育学校以及其他形式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单位均可申请参加“基地”认定,拓宽选材的渠道,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取消了第5条、第6条、第7条,增加了运动员文化教育专项工作,减少了个别评选学校的难处,扩大了评选的范围,对于运动员的教育在不断的加强,更加关注运动的全面发展,注重过程,才能铸就更好的后备量力。在申请与审批中对一些条目化做了相应的规定,适当的增加或下调,以便根据眼前发展的需要,完善基地建设发展,使基地合理规范化,提高输送的质量,人才效益。
5.2“基地”评价体系对比分析
为了彻底贯彻“奥运会的争光计划”,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严格要求在培训过程中,教练员应加强管理,定期检查教练员的培训工作和培训计划,加强教育教学,进行适当的考核与奖励,加强德育教育,全面培养人才,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运动人才。对此评价体系进行相应的完善,有些被继续沿用,有些是新增的,更适于今天发展的需要,见表1:
表2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一级条目的变化
表2可以看出,由以前的3个条目发展到5个条目,逐渐增加了训练过程,教育教学,输送率改为人才效益,紧跟时代的步伐,全面培养后备人才,注重文化课的学习。从以前的“举国体制”向“体教结合”的转变,关注运动员的全面发展,能够全面的反映“基地”各方面的综合水平,体现了为奥运服务和培养后备人才的目的,按照竞技体育发展的原则,适用于系统的可操作性评价。
表3可以看出,由2004年的建立“基地”评估指标中的二级指标有10个发展到2015年(新周期)17个指标,其中的一级指标“教育教学”条目中增加新的二级条目“德育工作”,可以看出国家对于人才培养是多么的重视,关注学习的发展与培养方式,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人才素质的全面培养显得更为重要,国家和学校对于学生的道德观和人生观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古至今,教书育人,培养德、智、体全面的人才,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整体素质的培养,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二级条目中可以看出将“教练员职称”和“教练员学历”合并成“教练员职称学历”;在“教育教学”中的“教师考核”这条目不单独设置,规划到“教学常规管理”减少有些部分的分值,加强其他方面的要求,符合“基地”建设的发展。
表4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一级指标条目内容分值权重的变化
从表4中可以看出“基地”认定评选一级条目在不断的改变完善,一级条目指标基本条件指标分值权重在不断地变化经历了3个阶段:由开始的40分-20分-15分;训练过程指标分值权重没有变化;教育教学指标分值权重有所下降;人才质量指标分值权重有变化到初始的分值权重,占得比例较大;人才效益指标分值权重有所下降,但在新的周期人才效益中运动员大赛成绩最低分为30分且不设上限。“基地”建设的目的就是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为国家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后备人才。在要求竞技技术提高的同时文化成绩也要有所突破,加强德育教育,全面发展,塑造一个高标准的后备人才。
表5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二级指标条目内容分值权重的变化
表5可以看出教练员职称学历分值权重有所下降,而教练员的培训权重有所增加,教练员作为培养后备人才的主要关键人物,就是如何科学、合理而有效的进行训练,培养优秀后备人才。不断加强对教练员的学习,更新知识,创新训练方法,提高教练员的整体素质,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对于科研成果的要求有所下降,减少教练员的一些工作量,鼓励教练员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脚踏实地,不断的学习钻研,加强理论知识,为科学选择和科学训练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在专项设施设备和科研医务设施设备分值权重有所下降,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适用于多数参训的体育运动学校的条件。在以往的工作检查中,普遍使用科研设施和专项设施设备的使用率较低,有些科研仪器足以满足测量和训练的需要,不需要全部使用,同时增加了运动员的伙食和服装标准,促进人为关怀,关注运动员的健康成长,推动集体化、社会化,促进家长对体育的支持,提升人们对体育思想观念和看法。
教师的职称学历、教学常规管理、教学设施设备指标分值权重有所下降,但在教师培训指标分值权重有所增加,目的是促进教师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科研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我们的后备人才做更好的服务。增加了德育工作认定条目,并占到了较大的分值权重。提升了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本着一切为受教育者终身服务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观念,体现中华民族的教育理念和培养优秀人才目标。
6.1结论
1)在我国竞技体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努力走在世界的最顶端,对于人才培养的方法在不断地创新与完善,国家高水平训练“基地”的设立促进了优秀体育人才的培养,激励更多的体育学校发挥自己的特色,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打造一批顶端的高水平高素质的运动健儿,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2)各国竞技体育成绩的排位,不仅仅是体育之间的较量,更是国与国之间的较量。随着竞技体育事业在奥运会上的不断表现与突破,我国竞技体育的继续发展与创新对“基地”认定的指导思想也在与时俱进。在重视身体教育的同时,更重视培养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3)通过不断的创新、探索,在“基地”认定条目中逐渐增加了训练过程,教育教学,显示出国家更注重对人才培养的过程而不是在于结果,更趋于对人才培养的“人性化”,关心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身心健康,以及青少年的文化教育。加强德育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时代的心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4)在认定工作中不断的摸索和总结,对相应的条目分值进行了调整,教育教学指标分值权重有所下降,人才质量分值权重有所增加,但是在教育教学中增加了德育工作,占得比例相对来说较大。国家培养人才的目的不是单方面的技术,而是全面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更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祖国的建设。
6.2建议
1)多考察一些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在认定标准条目中可以适当的做一些标注,根据特殊项目要特殊对待;加强“基地”认定工作的培训、交流、要研讨,及时掌握“基地”的最新情况,提高“基地”的管理制度。2)进一步深化对认定工作条目内涵的理解和认识,要把“基地”创建与本单位常规和规范化的办学紧密结合,重视和加强教练员与文化课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3)不断的探索、借鉴好的例子,使“基地”评估指标不断的完善,贴近实际的情况,符合多数人的心声,使我们的人才库建设不断的趋于合理化,智能化、现代化,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提高整体的实力。
参考文献:
[1]宋文龙.“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工作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5.
[2]张健.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1).
[3]张鹏宇.福建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调查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0.
[4]周存生.从“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评选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S1).
[5]王炳艳.新周期“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5.
[6]国家体育总局.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通知[S].体青字.[2012]18号.
[7]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工作通知[Z].竞字,2004,2号
[8]国家体育总局.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通知[S].体青字.[2009]12号.
[9]国家体育总局.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通知[S].体青字.[2006].7号.
[10]国家体育总局.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通知[S].体青字.[2007].72号.
[11]国家体育总局.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2011](第15号)
[12]国家体育总局.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设置标准[S].体群字(2011)88号.
[13]国家体育总局.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2011](第14号)
[14]国家体育总局.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通知[S].体青字.[2015].75号.
[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S].国办发.[2010]23号.
[16]国务院.《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2](第345号)
The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Change in the Standard of National High Level Sports Reserve Talent Base
ZHANG Jin1,WANG Jing2,LI Enjing2,3
Key words:High level;Reseeve talented person;Base;Standards;Evaluation system
Ab s tract: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summarizati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o base standard identification method,rules and condition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change,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base”identification criteria is getting increasingly improved,which strengthens the“base”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and increases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comprehensive sustainable,enhancing the concept of personnel training,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base”.And to“base”identified assessment,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re reserve base.
中图分类号:G80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3X(2016)05-0410-05
收稿日期:2016-01-28
基金项目:湖北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15B001)
第一作者简介:章进(1961-),男,湖北武汉人,湖北省体育局,研究方向:体育管理、青少年体育发展规划.
作者单位:1.湖北省体育局,湖北武汉430071;2.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3.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1.Hubei Administration of Sport,Wuhan Hubei,430071;2.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Hubei,430079;3.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