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晗
看得妙,察人观耳后,看国家则看厕所。一个国家的公厕如果洁净卫生,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则较高,而若公厕污秽不堪,则该国文明程度则不敢恭维。
此说或有偏颇之处,但也有几分道理。从日常生活层面公允地说,美国在一些方面其实不如中国,但其公厕确实使人刮目相看。美国的公厕不但整洁如新,而且温馨舒适,无论哪个州,无论什么类型的公厕,都不例外。这较有力地证明了多数美国人拥有较高的公民素质,值得国人学习借鉴。
一
与中国不同,美国没有专门的公厕,所有的餐厅、超市、商场、酒店的厕所,都是公厕。
美国厕所的普及大大出乎我意料。在中国,有些地方是不可能有公厕的,即使有,顾客也不能使用,譬如银行、邮局、微型超市、小餐厅等。而在美国,无论规模多小,只要开业,厕所必须是标配,至于酒楼超市、商场旅馆,则更不在话下。
记得在美国去的第一个公厕,竟是“大学客栈”旁一家早餐店的厕所。早餐店售卖汉堡包、咖啡等简餐,环境不错,但规模不能指望。忽然内急,赶紧询问服务生哪里可以提供方便?刚一问完,就心知不雅:在餐厅里问厕所,不是砸场子么?
服务生微微一笑,转身一指厅堂内的一条内走廊:“往里走就是。”我抬头一看,心里一凉,一条逼仄的小路尽头是一扇虚掩的木门,环境估计不敢恭维。
一推开门,心里做了最坏的打算,谁知眼前竟然有“美丽风景”。厕所里飘扬着低音爵士乐,地面上铁灰色的地砖一尘不染,咖啡味的香氛使人忘了这里究竟是洗手间还是餐厅,连抽水马桶都清洗得干干净净,并贴着告示:此处一小时消毒两次,请放心坐下。
惴惴然坐下之后,一眼瞥到面前报刊篓里竟是当天的《纽约时报》,这明显是给资深“蹲点客”准备的。周遭厕纸、洗手液、烘干机一应俱全,洗手台干净得让你觉得置身家中。更周到之处在于,门旁有一瓶消毒用的固态酒精(这玩意在美国普遍到不可思议),附温馨提示:请消毒双手后再开门。
此情此景在我们生活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君若不信,街边随便找个小馆子,若不幸如厕一次,恐怕要令人作呕三日。除了咖啡厅、五星级酒店、高档酒楼与大型商场外,公厕着实令人不敢恭维。这样的差异使我大受震撼。
二
在美国,上公厕不必看眼色,忽然内急,随便走进一家店铺、餐厅或是超市,大大方方询问:“厕所在哪里?”美国的店铺、餐厅据说有规定,只要开张,就要为路人提供方便,除非上水爆裂、下水壅塞,否则不得拒绝为路人提供如厕服务。法律一纸条文,形成约束力,长期下来,乃成为社会的普适惯例。
“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美国这么多年之所以敢开放经营场所的厕所为公厕,也与全社会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社会公德的公民意识分不开。
记得在普林斯顿大学门前的拿骚路,我在一家奶茶店里如厕,老板是台湾人,非常热情地告诉我,由于店面很小,所以厕所不分男女,今天是周末,店内客人多,可能要多等一下。厕所的门确实是反锁着的,我只好站在门口等着。
等了一会儿后,里面传出婴儿的啼哭声。不久,门开了,是一个白人女性抱着一个婴儿,她有些歉意朝我笑笑:“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刚才我在里面给孩子换尿不湿,怕您久等,处理得不太干净,这里有一张湿纸巾,您自己再把马桶擦一下吧。”我道了声谢,走进去一看,这位妈妈已经将厕所处理得很干净了,我几乎不用再做什么。
这种温暖的如厕经验,在美国时常可以感受到。美国朋友说,这是美国的如厕礼仪:为了下一位使用者,请你一定要保持这里的卫生。有些公厕,甚至还在门旁搁置一卷湿纸巾,供你出门时清洁门把手、马桶按钮,这样就可以方便下一位使用者。
三
不过并非事事尽如人意,毕竟中美两国的文化天差地别。因此,在美国如厕时,我确实也遇到过尴尬的事。
和大多数留学生一样,刚来美国需要采购日用品,常常一出门就是一整天。小区旁的超市自然是我常去的地方,当时卖场里顾客不多,我正好又需要如厕,就直接走了进去。
这家超市不过七八百平米,但在周围也算是较大的微型超市了,所以厕所规模也不小,不但分了男女,男厕所里还是有三个马桶的,彼此之间用木板隔开,与中国的类似。就在我方便的同时,一位男士也走了进来,忽然间我就听到他很低声音说了一句“sorry”,然后又转身退了出去。
大约两个月后,我遇到一位在北卡州定居多年的老华侨,忽然间聊到此事,他哈哈大笑:“这位老美肯定又要说了,中国人上洗手间,不关门。”我倒是理直气壮:“这真是无理取闹,厕所里有三个马桶,明显可以为三个人同时提供方便,难不成我一个人占三个马桶,把公厕的大门反锁?这岂不是更无公德?”
“你说得很对,这是中国人的逻辑。”这位老华侨说:“但在美国,厕所的门是一定要反锁的,无论你在里面看到几个马桶。虽然有三个,但可能是备用的,或是给你和你的朋友、家人一起‘分享的,但绝不是让你和陌生人一起使用的。”
这件尴尬的事实实在在地反映了:如厕,其实也是一种文化。
中文里对于“上厕所”有个雅称,“方便”,何谓方便?方便者,就是“easytodo”是也。美国是一个快节奏的国家,快餐文化盛行,甚至一度连上厕所也走“快节奏”路线,因此处处皆公厕。但美国又是一个有着欧洲传统的国家,凡事既强调“公共利益”,同时也“私”字高悬于空,个人利益神圣不可侵犯,当然也包括个人空间。
这就使得如厕者既不愿将私人空间(此刻谁在里面,这个空间就神圣地属于谁)与别人分享或弄得一塌糊涂,更不愿意触犯公共空间的利益。因此,美国公厕无须标明“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请勿将卫生巾扔入马桶”之类的常识规劝,社会有社会的法律,公厕有公厕的规矩,大家彼此心知肚明,没有谁会犯此“天条”。
与欧洲、东亚的公厕相比,美国的公厕堪称世界第一等的卫生,这既与每一位上厕所的人密不可分,也与美国完善的“公厕体系”有着必然的联系。在美国大多数公厕里,轮椅专用的扶手,给婴儿换尿布的专用台,以及厕纸、消毒水、湿纸巾、洗手液与一次性马桶垫都是“标配”——尽管不少公厕都宣称“我们一小时消毒两次”,但消毒归消毒,服务照样不马虎。
四
一滴水可以看到整个世界,一间公厕可以窥得整个国家。
在肯塔基、密苏里、堪萨斯等中部州,我发现当地不少公厕里竟还有“荣誉奖状”,这个在我国是很难看到的。正如前文所述,美国有个“公厕体系”,商家向行人开放厕所只是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当地卫生部门还对公厕进行评级,如果服务周到,不但可以获评“五星公厕”,而且还会颁给荣誉奖状,成为“明星公厕”。所在的餐厅也会在税费等方面获得一定的减免。
当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美国是一个人口稀少且分布均匀的国家,每个州的面积与该州的人口数量几乎成正比,人口总量只有中国的1/5。在此情况下,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卫生问题也相对少一些,公厕管理者所承担的工作负担自然也少了。
但也要承认,我们在公厕管理方面,有些工作确实是可以为而不为。譬如许多银行、快餐厅都不设公厕,这实在是有悖于人性。甚至许多高档商场、酒店的公厕没有洗手液、擦手纸,风干机形同虚设,酒精消毒液、婴儿护理区更是奢谈。准备这些东西,其实不需要太多成本,却可以从细节上体现出这个社会的文明高度与温暖程度。
美国当然不是天堂,但其公厕的卫生程度令我刮目相看,仅从这点来说,美国这个“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仍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美国最美是公厕”当然只是笑谈,但确实使笔者深省。国人最恐惧的公厕,到了美国,竟可以如是“可爱”。这背后所反映的民族素质、国家软实力,值得我们好好深思。
(作者系中科院博士后研究员、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