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苗族传统生产生活习俗及对村寨治理的启示

2016-07-05 10:22胡燕佼陈晖阳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海南启示

胡燕佼?陈晖阳

【摘 要】 本文在分析比较海南黎族和苗族的生产、生活习俗的基础上,探讨了传统生产生活习俗对现代黎族苗族村寨治理的启示。要历史性的看待黎族、苗族社会;认可黎族和苗族形成的命运共同体;剖析和理解黎族、苗族乡村治理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 海南;黎族苗族;生产生活习俗;村寨治理;启示

海南黎族、苗族传统社会源远流长,血缘纽带是黎族与苗族两个少数民族构成部落社会的最本质基础。在早期的群体活动及生产生活中的社会形式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血缘家庭和家族为主,后来又出现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部落、洞、村等。这些社会形态在海南黎族与苗族的传统社会中存在了几千年,尽管现代社会已经在黎族与苗族之中形成,但传统的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等方面还在影响着两个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海南黎族、苗族村寨治理应建立在尊重其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方能使黎族、苗族村寨长治久安,村民安居乐业。

一、黎族和苗族的生产习俗比较

生产民俗是指两个少数民族在各种物质生产过程中世代相传的生产技艺和常识,以及围绕生产过程在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方面所产生的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事象。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文化的主体,海南黎族与苗族在各种物质生产活动中产生了许多相似的生产民俗,深刻地反映了两个少数民族的民俗观念,在历史上对族群中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生活的活态传承以及社会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黎族狩猎习俗

狩猎,是黎族过去获取肉食的一种补充手段。随着时代的变迁,黎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主要以狩猎方式获取肉食,现在已经转变为通过家庭饲养畜禽来获取肉食。随着国家禁猎政策的严格执行,黎族传统狩猎活动基本消失。

2、苗族狩猎习俗

苗族是一个善于狩猎的民族,旧时,苗族人居住在深山老林中,生产、生活常常遭受到野兽的侵害,苗族人把狩猎看做是保护家园和摄取生活来源的一项活动。苗族把狩猎称为“赶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保护自然环境意识的增强,现在苗族地区已经停止狩猎活动。

3、黎族捕捞习俗

捕捞,是黎族食物来源的补充。用箭射鱼是黎族人民特有的传统捕鱼技能,沿袭了慢长的年代。

4、苗族捕捞习俗

苗族人旧时传下来的捕鱼工具和捕鱼方式主要有:撒网、栏网、网袋、鱼钓、竹篮、鱼床、竹服、竹白和使用野生有毒性的树皮、藤、树根、树果、草等。竹白捕鱼的方法是苗族特有的捕鱼方法。

二、黎族和苗族的生活习俗比较

1、服饰着装

(1)黎族服饰。第一,杞方言服饰。杞方言的女子穿深蓝色或黑色为底色,无领、对襟、窄袖上衣。衣服下摆、背后和袖口绣花。筒裙以红色为底色,用各种花纹图案的织锦或织锦后绣花的面料缝制中、长筒裙。头缠黑色或深蓝色头巾,或缠织锦带穗头巾。男子穿白色或深蓝色无领、对襟、无纽,仅用一根小绳系之的麻布或棉布面料上衣。腰系前一片,后一片遮羞麻布或棉布。 第二,哈方言服饰。哈方言黎族多聚居保亭县和乐东县,其内部又分为哈应、抱由、抱怀、罗活、志贡、志强、哈南罗、抱湾等土语区。传统服饰的样式、花纹图案符号各异。妇女服饰的底色为深蓝色,分别为对襟、无纽、前摆长、后摆短、单层、三层、五层上衣,领、襟、袖口和后背有粗犷的绣饰。筒裙以深蓝色为底色,用各种花纹图案的织锦后绣花的面料缝制短、中、长筒裙。男子穿短、中、长织锦面料缝制的上衣,或穿麻布、棉布面料缝制的对襟、无纽、有袖、无袖上衣。下系遮羞布。头缠深蓝色或黑色棉布。第三,赛方言服饰。赛方言黎族多分布于保亭的加茂、六弓地区。女子穿直领、斜襟、宽袖、紧身上衣,下穿织锦长筒裙。男子上衣为长袖、对襟、无领、无扣,胸前仅用一对小绳代替纽扣,腰系前一片,后一片遮羞麻布或棉布。

(2)苗族服饰。苗族妇女的服饰别具一格,现今还保留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尤其是苗族服饰以深蓝色和白色的蜡染图案,衣边、衣领和袖口都绣上色彩缤纷的人和花鸟树木图案。苗族服饰上的花纹图案有上百种之多。男子服装则花纹图案较少。妇女服饰的布料从头巾(帽)和尖顶帽上均用五颜六色的色彩丝线绣着色彩斑斓的各种人物、房屋、花草、飞禽走兽和各种动物的脚印花纹等图案。尖顶帽上套上一股红带垂在背后;上身穿长衣,衣长左右开祉到膝,圆领,领前有一颗铜扣扣住,扣下结有绒红缨;腰间束一条用彩色丝绒织成的宽边花腰带,下身穿短围裙,围裙的花纹图案是用蜡汁点描绘成的几十种人物、动物、花草、树木、劳动工具、生活用品用具等;腿部(小腿)裹着绑带,扎绑带是一条用各种彩色丝织成各种花纹团的小花带。男子服装则较简单,无领袖长,向右斜开襟长衣,裤子基本上为汉式,头上用深蓝色长布重重缠绕成帽,没有边沿。

2、饮食习俗

饮食关乎人们的生命和生存。由于两个少数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基本相同或相似,因此,海南黎族与苗族在饮食方面一直保留着许多相似的饮食禁忌,基本上都与生产劳动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这些都决定了两个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内涵中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1) 黎族食俗。黎族是农业民族,主食为大米,玉米、木薯、大薯、芋头等,佐菜为鱼肉类和蔬菜(野菜)。黎族特色食品很多,最主要的是椰子饭、竹筒饭、南瓜糯米饭、豆仁糯米饭、黑蚁卵糯米饭、水瓜饭、山薯饭、粽子、蒌叶粽、大年粑、南朵、鱼茶。黎族有酿酒技术:米酒、糯米酒、番薯酒、木薯酒、竹米酒、木瓜酒、甘蔗酒、菠萝酒、芭蕉酒、黑饼酒。

(2)苗族食俗。苗族主粮大米(山栏米即旱稻米)和玉米。过年过节用糯米制作年糕、粘粑、粽子、汤圆、三色饭、饭包糖等食品,其中最具特色的食品是“三色饭”。

苗族男子喜爱饮酒和吸烟,妇女不吸烟,也少喝酒。酒多数是饮自己用米或糯米、木薯、番薯酿制的白酒,还常吃自制的糯米甜糟,但很少有酗酒的人,也很少聚众饮酒。

3、住宿习俗

(1)黎族民居。黎族村落规模大小不一。大多掩映在高大的阔叶林、灌木林、竹林以及椰子、槟榔、菠萝蜜等植物丛中。黎族村落的平面布局比较随意,住宅的距离通常因地形的不同而疏密不均,宅旁则用树枝错落有致地围着一个个小院子。

黎族船形屋是富有黎族特色的传统建筑类型,分高脚船形屋和低脚船形屋两类。传统船型屋的构造是以格木、竹子、红白藤和茅草为建筑材料,房屋的骨架用竹木构成,整座建筑的轮廓像一只倒扣的船,十分原始和简单。2008年6月,黎族传统船型屋营造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黎族居住条件变化很大,富裕起来的黎族人民盖起了新瓦房、钢筋水泥结构的平顶房,有的还建起了楼房,传统的船型屋已基本消失。

黎族民居除了居家正屋外,还有“隆阁”及谷仓、牛栏,村子里还有土地公庙等附属建筑。“隆闺”,黎语意思是“不设灶的房子”。黎族实行传统的小家庭制,子女成家后便自立门户。儿女长到十三四岁时,就不能再与父母同住,需要另建“隆闺”居住,这也是黎族成人礼节的一种表现形式。“隆闺”有兄弟“隆闺”和姐妹“隆闺”之分。兄弟“隆闺”由男孩自己上山砍伐木料建造,姐妹“隆闺”则由父母帮助建造。如今,“隆闺”已逐渐消失,而且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歌恋场所”的性质,成为现代黎族青年男女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场所。

(2)苗族民居。苗族居住一般不分血缘,也不分姓氏。苗族散居山谷,他们搭起金字型的高脚房,苗族称之“楼屋”。吃、睡在“楼上”,底下围起放养牲口和猪、羊、家禽等。

现在苗族人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部分村寨经过危房改造以后已告别了茅草屋换住楼房,传统苗族建筑村落几乎绝迹。

4、出行习俗

(1) 黎族传统交通工具。黎族地区的传统交通工具主要有牛车、牛拖、渡水葫芦、竹筏、独木舟等。

(2)苗族传统交通工具。苗族传统交通工具主要有葫芦舟、牛拖等,这些交通工具的制作工艺、用途、使用方法,和黎族地区大体相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上村村通公路,人们出行更加便捷,现代交通工具诸如汽车、摩托车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的交通工具。

三、传统生产生活习俗对现代黎族苗族村寨治理的启示

1、历史性的看待黎族、苗族社会

历史以来,海南黎族、苗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比较落后,这种历史原因固然对海南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却为海南生态立省思路提供了许多重要有利条件。其一,经济上的落后,使当地丰富资源和生态产业处于待开发的状态,这就意味着黎苗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商机;其二,社会上的落后,体制性障碍和思想障碍会比较小,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容易转变,对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解决最后一公里”会带来一个快速度。

2、对黎族、苗族命运共同体的认可

海南黎族、苗族的社会形态规范着部落成员的社会角色和权利义务,确定部落在传统社会中的社会关系空间,使部落组织的运行权力合法化,社会秩序得到巩固和稳定,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民族凝聚力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黎族、苗族的传统社会形式已有大部分悄然淡出历史舞台。但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传统社会形式对两个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依然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生产生活和宗教方面,这种影响都一直存在着。这就是黎族、苗族两个少数民族的族群命运共同体的社会存在形式的活态传承。

3、剖析和认识黎族、苗族乡村治理的内在机制

对黎族、苗族乡村治理内在机制的剖析,就是要对少数民族乡村治理的内在运作逻辑进行解剖,发现不同区域乡村治理内在逻辑的差异,以及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度和法律在乡村实践的过程、机制和后果如何等。乡村治理内生基础的研究, 就是对乡村治理得以发生的具体时空条件的研究,也就是对乡村社会性质的研究,内生基础的研究构成了乡村治理研究的微观基础。而此次调查正是沿着这三个层面来考察当下中国农村的乡村治理现状及发展。

【参考文献】

[1] 詹贤武,邢植朝.海南黎族和台湾少数民族民俗比较[M].海口:南方出版社,2013.

[2] 詹贤武,邢植朝.海南民间禁忌文化—海南历史文化大系[M].海口:海南出版社,南方出版社,2008.

[3] 曹锡仁,鲁兵.现代化背景下的海南大特区[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

[4] 陈立浩,于苏光.中国黎学大观[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海南启示
2022年“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海南好青年”名单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礼物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