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陶瓷材料介入公共环境艺术空间中的优越性

2016-07-05 15:21李新青何芹
大观 2016年6期
关键词:陶瓷材料优越性

李新青+何芹

摘要:公共环境艺术走至今日已是一门非常综合立体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其中最突出的是材料的美感日益突显而出,如今人们对材料的感知及其对材料渴望开发鼓舞了从事公共环境艺术创造者们。陶瓷材料的优越性无疑为艺术家的介入公共空间艺术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陶瓷材料;优越性;公共环境艺术

一、陶瓷材料的资源优势

我国地域广阔,陶瓷原料的储量均非常丰富,我国陶瓷原料矿点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许多原料可供使用上千年或上万年。仅以陶瓷粘土为例,依据最新统计资料,全国已经探明的陶瓷粘土矿床达到180余处。其中高岭土矿床,湖南占全国的29%,其次有江苏、广东、江西、辽宁、福建等省,探明的储量均达到1000万吨以上。这一资源优势既能够为继续推动我国陶瓷发展打下基础,又为我国发展陶瓷原料大批量出口,创造了丰厚的条件。

二、陶瓷材料的物理性能优势

近年来我国城市雕塑、园林雕塑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苦于材料不理想。铜、钢、大理石等材料造价高,如果采用玻璃钢和水泥又不耐用,而陶瓷材料却能弥补以上材料的不足,将它用做园林雕塑和建筑装饰雕塑经济价值潜力巨大。陶瓷材料具备一下物理性能优势:

(一)原料易得,健康环保

经过科学工艺研究和艺术创造的陶瓷材料与传统的天然石材相比,具有其独特的环保优越性。如有些石材,具有较强的放射性,且开采时必然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而陶艺材料它可以按照绿色生态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在允许采掘陶土原料的地方,有计划地采集原料。并可充分利用各种工业废料,如工业粉煤灰、高岭矿尾沙、铜矿工业尾沙等。

(二)易于加工成型,可塑性强

没有其它任何材料能比陶泥更忠实地纪录下其表面留下的任何痕迹,陶泥可以随意的刺戮、切割、揉捏,发挥造型的可能性。陶泥能使陶艺在造型上更加活泼自由,较之目前常用于空间环境的各种材料,如玻璃、石材、木材、水泥等有着很大的表现空间。艺术家们在对瓷泥进行探索时,充分挖掘泥性的表现力,将瓷泥原始基质和潜能解放出来。

(三)易于保养与维护,性能稳定

粘土经1200多度高温煅烧后形成的莫来石结构使它非常坚硬。形状永久固定,性质颇为稳定。尤其经过施釉后,表层的釉质因高温烧结,不易渗水,抗压、抗腐蚀、耐热、耐光照、防风化的性能很强,并能永远保持鲜艳色彩,即使是裸露在户外空间也经久耐用。在海空气中腐蚀成分较大的场所,石头、水泥的雕像的表面就容易受到侵蚀,而陶瓷材料则能抵抗时间、气侯的侵蚀。它不像铁那样的易锈,也不像水泥和石头那样可能崩解,它甚至比许多种的石头还要耐久。

三、陶瓷材料性能的可开发性

人类从认识到粘土的价值之日起就不断的对粘土材料进行探索,从陶到瓷是第一个巨大的飞跃,在之后的一千多年瓷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开发。陶瓷材料的开发是与科技的进步休戚相关的,随着高科技手段的引入,现代陶瓷材料的性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陶瓷材料甚至已经伸展到航天航空领域。国内己经研制成功了一些新的反光陶瓷,是具有高折射率玻璃质与陶瓷体复合的新型材料。这种材料甚至可以代替传统的金属、塑料、反光漆或其它材料,运用于高速公路的路标。

四、陶瓷材料独特的艺术表现

陶瓷材料在建筑环境中显示出其他材料艺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造型变化的广阔性和肌理美的观赏性及釉色的神秘性。它作用于人的视觉,触觉,能够影响人的视觉和心理体念。强调泥性的特征在塑造成型和视觉感觉体验时表现出来的柔软性、可塑性和感官上的触动,按自身的主体感觉来发掘、解放和探讨环境陶艺的造型变化和丰富的观赏性表现。环境陶艺如同材料本身得到尊重,给予了人性回归。充分地展现人的观念和充分地展现材料的美感,也就是充分挖掘材料本身所具备的语言表达功能是现代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环境陶艺的泥性之美、釉色之美、烧成之美及工艺成型过程中艺术家通过手对粘土的引导和交流所留下的丰富“手语”痕迹,增加了环境陶艺与人性本源的诸多亲切感与广泛性。这种真人心灵的内在和外在的因素共同形成了环境陶艺所具有的独特的视觉语言和审美内函。

五、陶瓷材料的人文关怀性

从人性空间的宜人性角度分析。首先,陶瓷材料的天然原始性,赋予物性的自然古朴、亲和之美,弥补了公共艺术大部分采用天然石、铸铜、抛光不锈钢等材质的至上表现形式所呈现的单一性,缓解人们的视知觉的疲劳和乏味,贴近自然的泥性,符合人类需求的艺术自然化。其次,它的色泽的丰富性。陶瓷釉色经高温窑火的洗炼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色泽与质地的变化,打破了公共艺术色彩构成的平面化、平淡化。而正是这种色泽的自然变化,赋予色彩情感的含蓄抽象与真挚朴素,营造公共艺术空间的自然神秘、古拙典雅氛围。再次,环境陶艺的肌理构成,即通过泥质和色质等物质结构组合的各种形式,不仅挖掘泥性的自然柔嫩、纯朴素雅之美,而更是赋予“人性”的物质形态的外化,注入人类情感和审美联想。

由此可见,陶瓷材料作为公共艺术具有一定技术上的优势,当将其运用到环境景观当中时,能保持持久的原貌。陶瓷材料不仅通过釉和烧成的可变性增添公共环境设计的无穷表现空间和审美魅力,而且在工艺成型过程中,给黏土留下了丰富的人类“手语”痕迹,增添了陶瓷材料与人性本原的诸多亲切感与广泛性。

【参考文献】

[1]张玉山.世界当代公共环境艺术·陶艺[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10.

[2]吴永平.环境陶艺的设计性[J].装饰,2003.12.

[3]赵强.陶艺与环境[J].东华大学学报,2000(05):71-74.

作者简介:

李新青(1981.4~),男,山东日照人,硕士,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陶艺。

何芹(1977.10~),女,江西宜春人,硕士,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陶瓷雕塑。endprint

猜你喜欢
陶瓷材料优越性
多孔质陶瓷结构体
一种碳化硅/碳化硼复合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
陶瓷材料耐磨机理研究进展
陶瓷材料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前景探究
陶瓷材料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前景探究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我国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技术问题
日本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分析
水利工程招投标制度下的招标代理探究
电子商务环境下实体书店的发展与转型探究
高红外辐射陶瓷材料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