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
【摘 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不断重复而形成的一种自动学习的行为方式。从教师的立场来看,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目地性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习习惯 养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74
高中阶段是学生受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国家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随着学生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各科教材中所涵盖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也大幅度提高。并且对于高中生来说,三年过后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如何调节好众多科目的学习步骤,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保证知识的接收和消化步骤能够达到一致协调。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学科,作为自然学科的一种,化学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化学也是一门专业性、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学好化学最重要的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文中我将以高中化学为例,站在教师的角度,针对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几点建议。
一、课前预习习惯
在我看来,学生预习和教师备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相同的目的,即熟悉教材内容找出学习重难点。预习一般需要学生在课下时间完成,但我在教学过程中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缺少课前预习的习惯,进而导致课堂听讲过程中找不到听课重点,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亦步亦趋,进而影响学习效果。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在授课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
首先,没有时间预习是很多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借口,所以教师在教学一开始可以采取“强迫”性的手段,将预习作为任务布置给学生。高中阶段,化学课每天一般不会超过两节,教师可以在最后一节课结束时,将课下作业和预习内容一起布置下去,然后明确提醒学生下节课会检查预习成果。另外,还可以布置一道和预习内容相关的基础性题目,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行解答。在教师这样督促的手段下,学生一开始会迫于压力抽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然后逐渐形成预习习惯,最终达到不用教师布置也会事先预习的学习习惯。
其次,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步骤。在我看来,对于化学这门学科的预习学生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高中化学教材内容知识结构性较强,所以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上一章节的内容,逐步过渡到需要预习章节的内容,了解这一章节的大体知识范围。第二,学生自己阅读章节知识点,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初步划分出重难点知识内容。第三,尝试着对课本中的例题进行解答,因为课本上的例题和知识点贴合比较密切,并且难度一般较小,适合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进行自主练习。至此,学生基本上能够明确判定,自己在某一章节内容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所在,并且做好标记,为接下来的课堂听讲做好准备。
最后,预习并不等同于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要给学生预习时间上的建议。在我看来,对于化学这门课程来说,学生每次预习最好不要超过二十分钟。因为,对于高中生来说每天学习的科目较多,课下作业量也大,如果在化学这一门科目中花费太多时间容易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并且预习的目的是为了初步了解所学知识,因此浪费太多时间反而会起到舍本逐末的效果。
二、课堂听讲习惯
课堂是师生之间进行知识传输的主要阵地,所以,学生课堂听讲习惯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课堂听讲效率。所以学生具备课前预习习惯的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课堂听课习惯。
首先,学生在课堂听讲过程中要做到专心专注、有条不紊。对于高中生来说,每天需要学习的科目众多,各科思维之间转换频繁,而课间10到15分的时间里,如果方法不对很多学生都很难及时融入下一堂课,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如利用上课前一到两分钟的时间里事先打开化学课本,浏览一下知识内容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实现思维的转换,从而在上课一开始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这门学科中去。
其次,在课堂听讲过程中学生要准备好一个笔记本。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将重难点知识在课本上进行简单的标记,但听课过程中教师结合例题所讲的重点内容信息量较大,单纯利用课本上有限的空白是不够的,而且知识点在课本上会过度拥挤,反而导致知识条理的混乱,从而在课下复习的过程中浪费时间。单独的笔记本可以帮助学生将教师讲课的重点内容全部记录下来,并且可以有空间加注学生自己的批注和标识,这样在日后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做到一目了然,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下复习习惯
课下复习可以分为及时复习和阶段性复习。及时复习是为了回顾当天所学的化学知识,而阶段性复习是以综合性检查为主,目的在于查缺补漏。
首先,教师要利用课下作业,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一方面,教师在布置课下作业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天所学知识内容,有目的性的选取典型性题目,并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次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还要督促学生对当天课堂上所做的笔记进行整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除了教师的授课时间,学生整理笔记的时间较少,很多内容整理并不清晰,因此在课下时间可以进行完善和豐富。
其次,教师还要通过建立错题集的形式,帮助学生养成阶段性复习和整理的习惯。错题集,顾名思义主要是记录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题和典型题目。教师不仅要督促学生在平常经常翻看,重复解答其中记录的题目,并且还可以进行阶段性检测,通过检查学生错题集中的题目,综合出一张考卷进行测试。这样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某一阶段内教与学的成果,并且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做好自我调整。
最后,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课下阅读的习惯。很多教师认为对于化学这一类的理性学科来说,阅读并不重要,其实恰恰相反,学生通过广泛的课下阅读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开阔眼界,在化学问题的解答方面思维更加活跃。
总之,不仅是高中化学,对于学习其他任何学科来说,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必需的,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从接手班级一开始就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