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借题发挥”批话风文风

2016-07-05 18:20
党史博览 2016年4期
关键词:辞章文风准确性

新中国成立一段时间后,工作运转逐渐建立起一套机制,文件和文章表达也形成相应规范。面对新的时代要求,话风文风有时不免显得尴尬。1958年1月,毛泽东下决心改变“这种不良的风气”,专门起草了《工作方法六十条》,要求话风文风都应当具有三个特点,“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还说“现在许多文件的缺点是不讲辞章”。

毛泽东不光是泛泛批评,若抓住一个具体典型,就很厉害地给以敲打。1958年9月初,他读到两个中央部委联合上报的一份经济文件,觉得基本主张不错,但语言表达实在成问题。他当即写信给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14人,表达气愤:“我读了两遍,不大懂,读后脑中无映象。将一些观点揍(凑)合起来,聚沙成堆,缺乏逻辑,准确性、鲜明性都看不见,文字又不通顺,更无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之态。”“我疑心作者对工业还不甚内行,还不大懂。如果真懂,不至于不能用文字表现出来。”

被批评的对象,地位不可谓不高,要求看此信的中央领导,范围如此之广,放到今天,那是不可想象的,似乎有借题发挥的感觉。看来,毛泽东就是要“借题发挥”,事情也还没有完。这两个受到批评的部门很快对文风问题做了讨论,并将讨论情况写成简报送给毛泽东。他看后又批示,要把他此前的批评信多为印发,“以广流传”,下决心改变“写起文章来乱七八糟”的情况。

(晓政摘自《党的文献》2015年第6期,陈晋文)

猜你喜欢
辞章文风准确性
河下:文风厚重的“进士之乡”
沉痛悼念郑颐寿先生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对电视新闻节目“改文风”的几点思考
超声引导在肾组织活检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分析
郑颐寿教授和他的“汉语辞章学”
辞章学新学科建设刍议
海峡两岸辞章学学术交流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