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海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四川体考生铅球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分析
何明海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实验、访谈、统计等方法对四川体考生铅球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做出了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出手角度低、肌肉力量弱、重心过高是铅球失分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最后用力阶段技术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关键词:铅球;最后用力;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的重视,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压力巨大,体育无非是走向成功的捷径。对四川体考生来说,体考毫无疑问是一道通往光明的大门,大门的钥匙恰恰由几个体育项目组成的。铅球这个项目就是其中项目之一,原地推铅球试投次数规定为2次,取最好的一次成绩为考试成绩,预备姿势必须双脚着地,不得有滑步动作。[1]其原地推铅球技术对于体考生来说也就是重点学习项目。本次研究总结了我国体育学科建设和教学的经验,根据田径运动教程2007版对铅球技术的分析和各种铅球的科研论文,以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学科知识分析铅球最后用力的机制,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制定一套对最后用力阶段的训练方案,以提高四川体考生的铅球技术的掌握和对高考铅球成绩提高为目的,达到研究的意义。
2.1研究对象
以四川达州市任市中学体考生20人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上网和到图书馆广泛查阅搜集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相关学术论文,熟悉查阅、搜集和分析整理相关文献和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实验法
以任市中学两组学生训练进行对比,实验组10人,对照组10人。对每人做好每周的成绩考核记录并进行详细分析。
实验地点:任市中学田径场。
实验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都采用间歇训练法,训练时间为每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下午5点到6点之间,以铅球练习为主,其他素质练习为辅。实验组和对照组都由同一个老师带训,它们不同点在于实验组采用了综合的训练方式,对量和强度进行控制,对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进行练习,测试时间为星期五,测试为每周一次;而对照组按照讲解、安排投铅球次数的一般训练手段进行,一般不定期的测试。
2.2.3访谈法
和学生交谈,和部分学者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铅球的认识、训练的态度及对该训练的合理性探讨。
2.2.4数理统计法
对随机抽取的体考生的成绩做出区间统计并分析,对每周考核成绩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运用百分比、频数等进行分析统计。
3.1铅球运动的技术构成及分析
推铅球是速度力量型项目。影响推铅球成绩的因素主要有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2]。铅球技术一般分为原地技术、滑步技术和旋转技术。原地技术是属于高考体育的范畴内,滑步技术和旋转技术要求技术含量较高,属于运动员参加大型比赛的范畴。而我们主要是研究原地推铅球技术,其技术细分分为握持技术、最后用力和维持身体平衡。其中的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是铅球运动的核心技术,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与原地最后用力是不同的。滑步推铅球的最后用力是在左脚落地开始的[2],在铅球出手结束。而原地推铅球的最后用力是准备姿势完成后,左脚第一块肌肉运动时到铅球出手结束。从动静的角度看,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是在动中求变,原地推铅球最后用力是在静止阶段开始的。从初速度的角度看,滑步推铅球的初速度是由一个加速动作加速得到的,加速的过程使得初速度得到更大的工作距离。从稳定性的角度来说,原地推铅球的稳定性要高于滑步推铅球。滑步动作的增加,使得滑步后与最后用力阶段的衔接得不到很好的控制。
3.2任市中学体考生铅球成绩分析
在任市中学2014年和2015年体考铅球成绩数据库里随机抽取100名男生的成绩,发现体育高考生在铅球水平上大多在9米到10米之间,其水平属于低下水平。低于10米的占74%,可想而知四川体考生在铅球成绩的现状。(见表1)
表1 2014、2015年任市中学男子体考生100人的成绩分布表
从铅球的技术来讲,体考生的铅球技术大多没有“推”铅球的韵味,动作“千姿百态”、最后用力不充分、发力顺序没有顺序性、心理素质差等问题非常严重,大多属于概念不清楚,缺乏指导训练的原因。
目前对铅球最后用力的研究,研究者大多将眼球注意到了大型比赛中,对大赛中的滑步式和旋转式研究得“头头是道”而忽略了原地推铅球技术。特别是对于原地推铅球的最后用力阶段,仍旧没有制定出一套针对其阶段的训练大纲和完整性文件。
3.2.1影响体考生铅球成绩的因素分析
3.2.1.1升学的文化和体育的双重压力
体考生的高考录取成绩是由文化课和体育科组成的,文化就有几个科目加上体育的几个科目,可以说体考生具有繁多的考试科目,其考试的压力增大。
3.2.1.2场地器材原因
在中国,现有经济上已经形成了区域差距,沿海高内陆低,城市高农村低。其中每个学校的经济条件不同,大多数学校的场地不是塑胶跑道、学校提供的训练器材不足、场地面积小、没有固定的练习区,这些条件是导致训练效果差的原因。
3.2.1.3气候的影响
四川片区在北纬25度到35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达1000-1200毫升,虽不算很多,但是也时常下雨,一下便是连续好几天。冬冷夏热的特点给训练带来了惰性,同学都怕冷怕热,冬天不愿意动,夏天不愿意出去。气候也给训练带来了细微的影响。
3.2.1.4教师的教学训练能力
此调查在体育训练带队方面的教师大多在40多岁,根据前几十年的社会背景分析,大多数体育老师没有受过专业的体育训练培训,很多老师开始并不是教体育的老师,而是其他科目的老师,因为种种原因当上了体育教师,而带队全靠多年的经验。体育老师大多没有系统的训练方法,训练的强度和量没能掌握好,在体育训练教学这方面还是应该要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
3.2.1.5技术动作掌握不全
首先就是原地推铅球的预备动作,也就是说站姿,很多同学对这方面是不太注意,两只脚的站立位置不对,不清楚如何调到一个最佳的距离。然后就是持球后,肩膀的位置,应该稍稍正对持球时的左侧方向,而不是肩膀对着投掷方向,导致肩轴和腰轴在同一个平面上,没有使腰部扭转,腰部处于不紧张状态,形成一个拧紧的交叉状态。总之,在技术动作方面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每一个技术动作要领,忽略了拉伸、重心、工作距离、用力顺序等,而导致最后用力不佳的状态。
3.2.1.6学生各项素质差
学生大多是高中开始学习体育的,为了能够考上大学,对体育属于被动接受。体育运动的机会少,也不太喜欢体育,导致学生的体育能力差。各方面的素质没有得到好的训练,如柔韧、速度、耐力、爆发力、灵敏。
3.2.1.7训练时间少
受体育和文化的双重压力,学校更注重文化课,体育训练也就安排在上午最后一节课和下午最后两节课训练,星期六星期天处在放假阶段,加上天气的原因,一周训练时间就10多个小时左右。训练总的时间少,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周期训练。对于体育考生来说训练的效果应该与训练的时间基本上成正比。
3.2.1.8考生心理素质差
心理素质是影响成绩发挥的关键所在,在越高级的比赛中,心理素质要求就越高。在体考中,担心自己违例,犯规而心理上形成一个第一投的成绩要保全。从而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提高不了自己的成绩,往往体考的成绩要比在自己学校测试的成绩差。所以加强考生的心理素质训练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3.3体考生常见错误动作、原因及纠正方法
3.3.1持球方法不正确
铅球是一项爆发性项目,是单手从肩上推出的。但是绝大多数的体训生对铅球持球技术理解不是特别清楚,持球时总要将球用手指包起来,特别是女生。手指与铅球完全是包与被包的关系,从侧面来看就形成了拿铅球的手型。这种持球方法是错误的,将严重影响到铅球出手时手对铅球的控制和手指拨球的力度。
持球的正确动作是五指自然分开,将球放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根处。拇指和小拇指贴在球的两侧[2]。
造成包球动作错误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体考生对持球技术概念不清楚;第二、体考生的手指力量薄弱。
纠正方法:第一、要求投掷者手指竖直分开,持球时手指紧张;第二、多做一些增加手指力量的练习。如连续抓放铅球(抓放动作都在空中进行)、指卧撑、四指引体向上等。
3.3.2投掷肘过度下垂
许多体考生认为,铅球出手前身体应该放松,不处于一个紧张状态。由于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和手腕的紧张,他们的投掷臂的肘会随之自然下垂,下垂后的肘部会导致肱二头肌、胸大肌等多块与铅球成绩有紧密联系的肌肉无法正常地充分伸展开来,人为地缩短了肌肉的初长度,降低了肌肉的兴奋性,直接导致肌肉无法产生较大的肌力,从而严重影响动作的协调性和铅球的成绩。
在持球预备阶段投掷臂应尽量多的外展,肘部稍稍上抬,上臂与躯干保持大约90°角,躯干与头部必须保持正直状态。
产生肘部过度下垂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投掷者头脑里不清楚推球时肘部与身体的位置;第二、当球推离时右手持球过早离开锁骨窝,使得肘部下降。
纠正方法:第一、明确肘部与身体正确位置的认识,掌握和改进正确的推球技术;第二、在身体转向投掷方向前,使铅球始终保持在锁骨窝中。
3.3.3右脚蹬地方式方法不正确
当右脚蹬地转髋时,多数体考生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是先转后蹬还是先蹬后转;动作过程十分模糊,严重导致了动作完成的不完整和不协调,对力的传导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从而只是上肢发了力,靠蛮力,成绩可想而知不是很好。
蹬转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没有先蹬后转和先转后蹬的说法。铅球发力动作是连续完成的,是由下到上,完成一个蹬伸提踵的稍稍向上的转膝弧线。
产生右脚蹬地方式不正确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体考生技术动作的概念不清;第二、体考生用力顺序错误;第三、体考生大腿肌群的力量不足。
纠正方法:第一、加深蹬地技术动作的理解,多次重复练习蹬地发力;第二、原地单脚练习转膝;第三、多做一些半蹲、全蹲等发展下肢力量的练习。
3.3.4铅球过早离颈
在学习阶段,学生能够把铅球正确地放在锁骨窝处,但当推球时很多人都会将铅球拿离颈部,在肩上的某处空间将球推出。这样学习者则不能很好地控制铅球重心,使本应为动力的力变成了一部分阻力,另外这也是形成包球手型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铅球的正确放位是在锁骨内端上方,紧贴颈部。
铅球放位错误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对推铅球的技术概念不太清楚,把推铅球理解成了扔铅球;第二、体考生的上肢力量不足。
纠正方法:第一、要求推掷者始终将球紧压于锁骨窝处;第二、增加手臂肌肉力量的练习,一般采用快挺杠铃、抓举杠铃、挺举杠铃等上肢力量练习方法。
3.3.5出手角度过低
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是决定铅球的最主要因素。出手速度又与力量、灵敏等多个方面有关。但是出手的角度受多方面的技术影响。笔者发现在因出手角度不对而导致成绩不理想的体考生,多数是因为出手角度过低而不是过高,出手角度过低是导致铅球成绩不佳的罪魁祸首,可以说出手角度低就一定不会投掷出一个好的成绩。
出手时,出手角度应保持在40°-45°之间,头必须向前上方看。产生出手角度过低的原因有三:第一、头部位置不正确;第二、左臂没有制动,过于下垂;第三、左侧支撑不足,稳定性差。
纠正方法:第一、正确摆放头部位置;第二、投掷时向前上方看,试图看远方的房顶;第三、加大支撑腿的稳定性练习,反复在抵趾板边练习换腿。
3.4最后用力阶段的训练方法
本训练方法是在掌握和提高阶段进行的,最后用力阶段的训练以技术、力量、速度为主,以一周为一个小周期,运用多种训练方法来达到综合性训练,并制定周计划训练表(见表2)。
表2 周计划训练简易表
在技术上,以原地背向推铅球技术为高考训练项目,以重点纠正站位、重心、身体拧紧紧张状态和侧弓技术。原因是背向推铅球加大了运动员从左腿到右腿的重心转移,紧张了腰部的拧紧状态,增加了铅球运动的工作距离,提高了铅球在出手时的初速度。
在力量上,主要针对手指屈肌、三角肌、胸大肌、背阔肌、腹直肌、腹斜肌、股四头肌、小腿和脚的屈肌和伸肌。以卧推杠铃、深蹲杠铃、快挺杠铃、挺举杠铃、负重转体、抛杠铃片、前抛铅球、后抛铅球、推轻铅球、推标准铅球、推重铅球[3]、指卧撑、四指引体向上、三级跳、多级跳、30米跑[4]为训练手段。
在速度上,主要提出了短时爆发训练。短时爆发训练是肌肉在高速运动的时候突然反方向停止控制。也就是和太极拳的弹抖内劲发力是一个原理。主要开始把每个关节发力点分解,分解为肩部短时爆发、肘部短时爆发、腕部短时爆发、腰部短时爆发、脚转扣膝短时爆发。其方法并不是主要去提高力量,而是提高完成动作的速度和控制力。
在心理上,主要运用比赛法和意念训练法。实行每周一次模拟考试,从而在心理训练方面得到一个稳定的成绩。
3.4.1优化手段对训练的可行性验证[5]
以20名男体考生作为本次验证的实验对象,分成训练水平相当的两组进行实验,实验组10人,平时利用优化的手段进行训练。对照组10人,运用常规训练。在20名体考生训练中以2个月的时间为一个结点,来测出实验结果。20名体考生铅球运动实验前成绩见表3。
表3 20名体考生铅球运动实验前测试成绩表(单位:米)
由表3知,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训练前的铅球最佳成绩做出的分析。从整体来讲实验前两组的学生成绩处于低下水平,成绩不理想,犯规次数较多,说明心理素质和稳定性较差,学生们应该得到一个更加系统的训练,实现系统训练的原则[6]。
表4 20名体考生铅球运动实验后测得成绩(单位:米)
由表4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训练后测得的最佳成绩结果分析,总的来说犯规次数减少了,整体成绩有所增长,10米到11米多的人数也增加了不少。说明两个组采用了不同的训练方法都得到了一定的训练成果。
在表4中并看不出来那个组增加的幅度大一些,于是再进一步通过数轴图来表示(图5)(图6)
图5 实验组通过两个月训练后成绩分布数轴表
由图5发现,实验组训练前与训练后基本呈现平行状。中间的宽度用铅球的尺度来衡量大约是60cm到70cm的距离。而对照组的数轴上的点看起来有点交叉状,有的地方稍宽,有的地方又稍窄,个人成绩增长大约在30cm到60cm之间,整体成绩上升不稳定。整体来讲,两组的成绩都处于增长状态,但是实验组的成绩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的效果很好。
通过对原地推铅球的最后用力阶段的分析,在铅球训练中要加大上肢力量和下肢力量的最大力量训练,同时也不能忽视速度力量的训练。应该加强小关节肌肉的爆发力和肌肉的收缩的速度。在训练过程中要以综合训练为主,合理设计好训练的手段组合,对学生的训练量要合理安排,最好对考生每周的成绩做一次测试,从而了解每个考生的成绩、心理状态等。
参考文献
[1]四川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办公室.体考考生手册[M].2015:3-4.
[2]张贵敏.田径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46.
[3]刘明.铅球运动员专项速度力量的最佳重量[J].体育与科学,2009.
[4]王保成.铅球运动员专项速度力量的最佳重量[J].体育与科学,2010.
[5]孟建斌,石辉.铅球训练方法与手段优化及应用[J].体育与科技,2009.
[6]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5-109.
Analysis of the PE Examinee's Technology of Shot in the Final Force Stage in Sichuan
HE Ming-hai
(Chengdu institute of PE,Chengdu 610041,Sichuan,China)
Abstract: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interview,experiment and statistic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E examinee's shot technology in the final force phase in Sichua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high rate of losing points in shot examining are the low angle of shot,muscle weakness and the center of gravity being too high,therefore improving the technology of final exertion is the key to achieve good performance.
Keywords:shot;finally forced;technology
作者简介:何明海(1992 -),四川达州人,研究生,研究方向: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