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问题的思考

2016-07-04 00:27黄振胜
2016年20期
关键词:网络暴力媒介素养网民

黄振胜

摘 要:新媒体的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多媒体等特征,赋予了媒介素养新的时代性,它不仅包含运用新媒体处理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思辩的反应能力,也包括利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频发,由此对“网络暴民”现象及网络言论自由等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今新媒体舆论已经成为各类社会事件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和主流舆论的组成部分,随着新媒体以及新媒体舆论的不断发展,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凸显。

关键词:新媒体;网民;网络暴力;媒介素养

新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功能和舆论影响力,在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社会公众了解信息、表达意见主要的话语平台。

一、关于媒介素养

媒介教育的概念由英国文学批评家利维斯最早提出。其社会背景源自于电影等流行文化其价值观念与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的矛盾。英国学者为了保存传统文化,抗拒大众文化中流行文化价值观念对正统文化的冲击,开始推行媒介素养教育,教导青年一代对大众媒介提供的“最低水平的满足”产生免疫。随着社会逐渐认识到媒介功能的重要性,人们由以前的强烈反对开始反思,并对媒介素养进行新的界定,即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二、媒介素养新内涵

(一)新媒体的使用技能

新技术是新媒体时代的支撑,因此对使用者有较高的技术能力要求,诸如各种新媒体如网络、智能手机的相关操作技巧。不仅要对相关技术的良好把控,更要对新媒体技术和应用能够合理、合法以及节制的使用,还包括利用信息资源的技能,即使用者能从信息海洋中定位自己的查找范畴,通过检索、鉴别、使用信息来解决问题,具有创新能力。信息社会不仅仅要求具备实用信息的技能,更要懂得如何利用新媒体便利的平台传播自己的声音和思想。

(二)信息的生产能力

在人人手握麦克风的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与传播者,为了营造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要求网民有信息生产的能力,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把关,以真实客观的信息进行传播,并事先对所发信息进行评析,防止不实信息对他人产生不必要的损害,承担起服务社会的责任。对于网络盛传的消息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以谨慎的态度、经过理性判断后再次传播,避免危害信息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三)对网络海量信息的有效利用能力

首先,网民懂得如何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搜索有效信息。新媒体时代信息,来源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因此公众也面临的信息选择困境更为复杂,获得高质量信息的基础是对于信息源的准确判断与选择。其次是新媒体使用者对网络信息的把关,信息的真实性、专业性、权威性有待使用者去考证,同时还应该有批判性接受和解读的能力。

三、新媒体的特点以及相应带来的媒介素养问题

海量信息跨时空传播,网民的应对、理性分析能力不足网络信息以超文本、多媒体性和互动性及时传播,对网民处理海量信息提出更高的要求。新媒体技术使文本都能融于一体,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使用模式,随处可见的链接在扩充了虚拟世界的信息量,信息的汪洋大海打乱了人们的习惯思维逻辑,容易迷失于海量信息中,失去理性的判断能力。多媒体技术融合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媒体形式,使得信息的表达变得多样,网民发声的形式也变得多元,互动性使得哈贝马斯笔下的公共领域成为可能,网民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言论自由,公开讨论公共事务的权利。匿名性让网民敢于发声,也引发众声喧哗,使信息变得无序。

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的社会,新媒体舆论主体的匿名性给网民营造了更大的话语空间,不用顾及身份的约束,发出自己心声,表达自己的意见。正是这种身份的匿名性和身体缺场,不用顾忌别人的看法,导致一些网民不顾及对社会、他人的影响,发布虚假言论,进行恶意炒作,甚至人身攻击,新媒体信息变得良莠不齐。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受到质疑,主流媒体难以抢占有利时机,夺得话语权。尤其是在突发事件或者社会恶性事件发生时,网络极易成为谣言的滋生地,而新媒体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力和社会影响力,因此社会舆论也很难得到有效控制。

网络充斥着娱乐化和低俗化的内容,网民容易丧失社会责任。提供娱乐是传媒的一般社会功能之一,可以说传媒在一定程度上是大众的“排气阀”。娱乐内容在帮助受众获得替代满足的同时,也能够使其借助快乐感受现实心理宣泄。然而过分娱乐,使得网民不再关注社会问题,失去批判能力,过分沉溺娱乐而无法自拔。泛娱乐化的问题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下愈加强,传媒正常功能的发挥日益排挤,扭曲了受众接触使用传媒的初衷。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受众会倾向于认为媒介只是一个娱乐工具,忽视了社会中有更需要他们关注,促使他们思考的信息。与其说受众沉溺与娱乐是个人的宣泄、降压,不如说是受众逐渐逃避社会责任的担当。即使社会中有不公正现象存在,也与己无关,甚至还会把它当作满足感官刺激的消遣,消费痛苦成为常见的现象。

四、新媒体时代下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

新媒体时代下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对政府而言要进行网络管控,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教育体制之中。传统媒体时代的媒介是稀有资源,为官方所有,民众利用媒介的意识淡薄,而媒介信息的发布为官方垄断所有,网民缺少多样的信息对事件进行判断,通常对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产生质疑,而新传播技术使官方话语权受到挑战。因此,政府自身要善于利用新媒体,确保政府信息的公开和透明,维持自身的公信力,重视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另外,政府也要加强对新媒体的依法管理,加强对媒介信息的把关,媒介信息公布如微博实行部分实名认证制,引导和鼓励媒体传播健康的、积极的价值观和内容,对利用新媒体进行犯罪的行为严厉打击,营造健康的舆论氛围,为提高媒介素养提供硬性保证。

媒体作为信息发布的平台,沟通政府与大众的桥梁,首先应加强行业自律和媒介伦理建设,塑造媒介公信力,避免媒介过分的商业化和娱乐化。新传播技术带来的多种多样的传播方式、生动的内容形式,方便了人们获取和学习知识。媒介在全面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有责任和义务普及媒介素养,让人们将媒介素养知识内化为一种自觉性的行动。媒介素养的关键在于培养公众的批判思维。拓展多方面的信息源以防止偏听偏信,用多元视角,立体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让受众在全方位的信息中寻找事实真相。媒体应当在发掘有价值的新闻,保证公民知情权的同时,逐步培养受众的批判性思维,以保证良好的传播效果。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网民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是柄双刃剑,促进了社会的变革,为大众提供了便利,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网络也是谣言与不良信息盛行的地方,只有提升网民的媒介素养,能够对网络信息进行准确的辨析与批判才能让新媒体更好地服务社会,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 芮必峰:新传播技术呼唤新媒介素养,新闻界,3013年第14期

[2] 黄永宜:浅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新闻界,2007年第3期

[3] 杨衠:网络水军的负效应与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东南传播,2012年第11 期

[4] 蹇莉:新媒体舆论环境下公民媒介素养教育路径初探,文化传播,2014年第10期

[5] 彭兰.新媒体时代的三种媒介素养及其关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3

猜你喜欢
网络暴力媒介素养网民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网络暴力”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