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香
摘 要:新课标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它为音乐教学指出了一个方向,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自己平时的工作经验对音乐教学与人文素养进行了浅显探索,并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育德;溢美;养行;品味;审美;人文素养
音乐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的教育需求日益突出;而“国学文化”在校园的普及也成为现今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这两者有机结合,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国学文化”,让“国学文化”丰富音乐课堂,使学生在愉快的音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在音乐教学中是通过以下途径实施的:
一、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以音乐育德
了解中国音乐,讲述音乐家故事,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高尚人格。音乐历史上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我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音乐溢美
在演唱中体验美。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无不洋溢着美。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在演唱中体验歌曲的美。如第四册《月光光》,这是一首描写家乡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本身就是一首散文诗,歌词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描写的景象都是多数学生所能感受的。因此我抓住歌曲的特点,由“家乡的山水”“月光”“大树”这些描写大自然美景的重点词切入,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述,启发引导学生说说家乡的特色,创编自己家乡的歌,并让学生说说描写家乡的古诗如:《静夜思》《泊船瓜洲》等等,通过这一环节喚起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唤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总之,音乐教师在注重提高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同时,在课堂上渗透性的进行“国学文化”的渗透教学,能极大地丰富音乐课堂,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学生的笑脸上绽放。
参考文献:
王寅.浅谈在音乐鉴赏课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音乐时空,2014(07):196.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