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奎
摘 要:多样化的课堂是相对于单一课堂而言的,是为了给枯燥的数学课堂注入生机,也是为了保护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样化;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给课堂增加乐趣。因此,本文就对如何构建多样化的小学数学课堂进行论述,以确保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
一、探究活动的组织
探究是凸显学生课堂主体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创设有效的探究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进而也有助于學生数学思维的拓展,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在授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问题:一块地,■种了青菜,■种了白菜,■种了萝卜,______组织学生对题干进行分,并提出问题,如:白菜比青菜多几分之一?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种?白菜和青菜共种了几分之几?……组织学生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也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二、操作活动的开展
操作活动是指让学生在动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加深印象,提高效率,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搭建动手操作的平台,使学生在操作中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铺一铺》时,我组织学生自主借助两个三角形和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两种方式对一个大的正方形进行铺一铺活动,让学生自主开动脑筋,动手操作,最后,检测学生铺的密集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铺地的方式哪个更好一些,为什么。可见,这样的动手操作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组织多种活动来构建精彩的数学课堂,进而在展现数学课程价值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李亚红.构建小学数学精彩课堂的途径[J].新课程:小学,2015(08).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