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丽
[摘 要]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和社会发展公告》近五年的统计分析,2010年至2014年,五年中职累计招生4035.4万人,数目庞大。全国初中毕业生进入普通高中与进入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人数接近1∶1。但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相关专家在对大量中职学生的研究中发现,部分学生出现了较严重的厌学、人际关系敏感、抑郁、适应不良、偏执等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所以,对中职学生的管理,成了国计民生的问题,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具有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管理;班级管理;需求层次;情景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5-0166-01
一、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对职业教育学生心理式需求状况及形成原因分析
(一)自我实现需求的缺乏
进入中职教育的学生往往会迷失自我,丧失信心;懒于学习,逃避竞争。他们几乎没有体会过“成就感”,不能正确识别荣、辱、是、非,丧失了正确的价值观。这种缺乏自我实现需求的表现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厌学”、逆反和“敏感”的消极情绪。
(二)心理安全需求的缺乏
中等職业教育的学生自我识别能力差,不能够正确摆正自己在“矛盾”中的位置,不能客观地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抗挫能力差。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很容易寻找外界因素来为自己解脱,以便维持自我心理平衡,从不直接面对;没有“安全感”,开始变得不相信社会,变得不敢表现自己。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出现“偏执”和“盲目怀疑”的消极心理状态。
(三)社交需求的缺乏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由于家长的放任、社会的无视和学校过度的宽容普遍不怕家长、不怕老师、不怕纪律,有的甚至无视法律。几乎没有体现过“存在感”。为了让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在生活中无视道德观,不惜采用吸烟、恶作剧,甚至助纣为虐,帮他人违法犯罪等来积极寻找“存在感”。
(四)尊重需求的缺乏
目前的中职教育不被社会正确认识,学生一旦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被贴上“低人一等”的标签,进入一种“被失败”的状态。所以,进入中职教育的部分学生变得很爱面子,很容易被虚荣所吸引,甚至利用暴力来证明自己的强悍、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这是一种典型的尊重需求无法满足的表现,这导致了中职生抑郁消极的心理状态。
二、中等职业教育管理的现状及突出问题
(一)国家、社会和家庭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和重视度低
中职教育的生源素质差,问题学生比重大,但国家对职业教育管理改革还在探索阶段,对中职教育学生管理没有实质的指导性,加上社会和家庭对中职教育的认识偏差,使中职学生的管理工作开展得举步维艰。
(二)中等职业教育管理的环节不完整
教育管理应该是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共同作用才能发挥效能,而目前,中职教育管理中社会和家庭两者是缺失的,中职学生大都是未成年人,心理不成熟,行为没有约束力,除了学校的教育,更需要家庭亲情的引导和国家法律的规制。
(三)传统思维和普教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模式不适应职业教育中管理的要求
传统思维和普教的管理目标的完成是以文化知识学习成绩高低来衡量的,是通过对学生的行为管理来实现的。但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学生日渐突出的问题不再是单纯的行为问题,而是比较严重的消极心理问题。
三、需求层次论指导下的“情景式”班级管理模式的应用
(一)“情景式”班级管理的理论基础
1943年,马斯洛行为科学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者之间不存在依次递进的关系,有时会呈现出交叉关系,即高级需求满足,低级需求不一定满足。对于个体来说需求种类越多得到满足,心理的健康指数就越高,就越容易“成功”。
(二)“情景式”班级管理在中职教育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情景式”班级管理是一种充分利用“事件”,创设真实、典型和有效的场景,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管理方法是通过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来实现学生管理。
1.根据学生管理的要求,分解学生需求,划分需求等级,根据需要创设并引入需求情境,让学生明晰自身的心理需求,并根据实际需要创设需求情境。
2.根据管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或潜在的问题,利用情景,设置需求满足实现通道,带入需求情景,体验心理需求满足的过程。
(1)有事件。利用现有事件对学生心理需求进行有效引导管理,使学生参与其中,亲身经历,引发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的需求感。
(2)没有事件。借助契机创造需求事件对学生心理需求进行有效干预,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激发全班学生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饥饿感。
3.通过正向激励,满足学生需求,强化学生心理需求满足的效果。通过情景实现来实现班级学生的有效管理。
(1)运用真实或创造的“事件”,通过角色分配实现学生需求满足。
(2)运用真实或创造的“事件”,通过角色互换来实现需求满足,同时加强需求满足。
参考文献:
庾萍兰.生本关怀与中职班级管理转型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