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选 彭小芬
[摘 要] 按照教育部相关精神,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的专业建设要求“立足地方特色,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桃源县职业中专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利用校企合作,实行产教深度融合,创办了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实训基地,并面向社会进行开放式的技术培训和科技服务,广泛开展了“双轮驱动”的社会服务。
[关 键 词] 双轮驱动;培训;科技服务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5-0006-02
桃源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随着农业生产要求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县域经济持续长效发展,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瓶颈”。如何培养未来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就要求加快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农业企业员工素质提高需要加强岗位培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也需要进行职业培训等。
而桃源县职业中专作为首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按照教育部[2010]9号文件精神,国家示范校要依托地方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加强社会服务和科技推广,起到科技辐射引领作用。
近年来,桃源县职业中专依托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师资优势,面向社会广泛开展社会培训和科技服务,现已初步形成了“双轮驱动”的社会服务模式,并在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中。
一、模式简述
“双轮驱动”的社会服务是学校依托专业建设,对接地方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的一项社会性综合服务。所谓“双轮”,一是培训,立足地方经济广泛进行的社会培训,包括企业员工的岗位培训、失业人员转岗培训、特种作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二是技术服务,校企深度合作、加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共同创建示范基地、加大科技推广宣传和示范引领,带动全县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县域经济建设的科技推广工作。
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一)依托县级示范性职教中心,成立农科教服务中心
桃源县职业中专系桃源县级示范性职教中心的牵头学校,对全县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负责统筹规划。在此基础上,学校依托专业组骨干老师,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建农科教服务中心。机构下设六个培训部,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部、特种作业人员培训部、企业员工岗位培训部、失业人员转岗培训部、农技推广部、远程教育部。
(二)建立健全各种社会培训和科技服务制度
1.建立了服务中心管理职责,健全各培训部工作细则,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强化考核,保障服务体系健康发展。
2.建立专兼职老师聘任、考核制度,打造一支稳定长效的双师型专业队伍。
3.建立服务跟踪制度,考核培训和服务质量,进行质量分析与诊断,以利于及时调整与完善培训和服务机制。
三、创新服务管理模式
(一)“理论+操作”双循环教学管理模式
将学员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学习阶段,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时间约一个月;第二阶段为反馈辅导,即学员通过实际操作一到二个月后,组织学员进行交流和信息反馈,协助他们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二)“项目引领”基地示范技术推广模式
首先进行产业调研,选定特色项目,利用生产基地进行先进生产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要求该项目足以引领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科技示范作用。
(三)“网络辐射”科技咨询模式
建立科技咨询平台,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广大学员进行技术辅导和科技咨询,解决学员生产实际的难题。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微课等组织网络培训,开展咨询、服务等。
(四)“三点一面”典型扶持项目示范模式
通过产业调研,选取有发展前景的特色项目,重点扶持三個学员,分别位于本县的东路、南路、北路片区域,保障示范效果足以涵盖全县。
(五)“科技辅导”的学员跟踪管理模式
为了充分发挥培训的社会效益,还需对学员进行跟踪,特别是加强学员扶持工作,解决他们生产和创业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其创业保驾护航。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以往培训是临时聘请相关教师参与教学,没有固定的师资,没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和固定的教材,更没有完善的考核机制。通过三年时间学校完成了以下内容:
1.建立健全专、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2.建立专兼职教师人才储备库。建立以农业科技为主,信息技术等为辅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规模控制在80人左右。
五、加强培训教材开发
在三年内组织本校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的专家进行特色项目的培训教材开发:
1.完成了“农村电子商务”“桃源野生大叶茶生产”“桃源烟草生产”等特色项目的调研报告。
2.开发了电子商务的“互联网+农产品”“桃源大叶茶生产技术”“烟草生产技术”“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技术”等特色教材。
六、加强远程教育系统建设
学校建立“服务三农”网站,建有“桃源大叶茶生产技术”“烟草生产技术”两门网络课程。为充分发挥网络和网络资源的功能,具体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强化。
1.加强网络系统维护,加强科技辐射功能。选派一名计算机专业人员到培训中心负责服务“三农网站”的建设和维护。
2.丰富服务“三农网站”网络资源。继续开发了“互联网+农产品”“富硒产品生产”“油茶生产技术”三门网络课程。包括课件、视频。
3.建立了网上技术咨询平台。安排专兼职教师网上回答学员咨询的各种问题,对于学员遇到的“疑难杂症”,学校则请高校的专家进行网上答疑。
4.创建远程教育系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互联网系统,探索培训的函授教学模式,学员在家中就可以进行学习和咨询。
七、加强培训学员跟踪管理
学校社会培训应保持连续性和有效性,这样才能保证其社会效益最大化,特别是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属国家政策补贴性培训更需要信息的及时反馈。我们建立了培训学员档案,并加强学员的扶持和技术指导。如建立学员跟踪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学员档案管理机制;建立培训学员基础信息、跟踪扶持、成长档案;学员典型案例分析等。
八、加强示范基地建设
学校为了彰显培训的社会效益,必须选择本地有代表性的科技示范项目,建设示范基地,为学员培训时的实践操作提供实习场所,为他们今后的创业作示范。
在建立示范基地各种管理制度基础上,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古洞春大叶茶生产基地、盘塘朱家港烟草生产基地、枫树棉花生产基地、三阳黑猪生产基地等生产示范基地。在进行科技示范的同时,为学校学制生提供实训场地,还负责生产经验的总结。学校正计划利用校企合作,共同进行桃源县富硒产品开发,进行新技术推广。
九、校企深度合作
校企深度合作不是简单的建立示范基地,还要共同开发特色教材、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學校还必须协助企业走向规范化、规模化。
一个农业企业往往不具有独立的企业文化,学校应发挥优势,协助企业打造品牌文化,用自己的文化底蕴引领企业文化。加强企业员工岗位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协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协助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宣传和销售。
如学校就与湖南省古洞春茶业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为其制订了制作工艺流程;企业各种安全生产制度;开发了大叶茶绿茶和红茶的茶艺;共同开发了一百多个茶叶品种,并将每个品种的制作工艺形成了技术文件;并为所有品种设计了特色包装;为企业设计制作了宣传手册、拍摄了宣传专题片等,旨在打造企业品牌。
十、示范引领
随着培训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效应明显提高。示范引领主要表现在利用生产基地进行示范;利用学员创业典型示范;利用企业创新进行示范;利用先进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工作的示范等。
参考文献:
[1]李家克.基于区域经济服务的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的探索[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2]刘娟.现代农业背景下参与式农民培训模式的理论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7(10).
[3]张印茹.职业中学农科专业实施产教结合的实践与体会[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