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爱恨两极的母亲

2016-07-04 21:30霍彩红
俪人·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郑庄公男尊女卑左传

霍彩红

【摘要】《左传·隐公元年》记载的“郑伯克段于鄢”一文,历来被人们称为《左传》乃至中国古代历史散文的经典。武姜与两个儿子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左传》中最典型的母子关系。在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春秋时期,作为贵族母亲对于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却有天壤之别的对待。而她这种走向极端的偏爱与厌恶最终造成了母子失和、兄弟相残的局面。在女性地位低下的春秋时期,武姜这种走向极端的形象的背后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关键词】《左传》 武姜 郑庄公 男尊女卑 挑战礼法

一、憎恶与偏爱并行——神灵意识的服从者

《左传》记载:“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从这一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武姜一方面十分厌恶大儿子郑庄公,另一方面又十分偏爱宠溺小儿子共叔段。而武姜之所以厌恶郑庄公根源便是“寤生”。历代学者对“寤生”其义多有考证,众说纷纭,不一而足。但无论哪一种说法,我们都可以推断出郑庄公是一种非正常生产的方式出生。郑庄公虽然使武姜受到了惊吓,但毕竟最后没有对武姜的性命造成危害,反而母子平安,由此可见武姜如此憎恶郑庄公的原因就不仅仅是停留在“寤生”这一现象层面。真正的原因应该是蕴藏在“寤生”背后的深层含义。

历史中也不乏类似于郑庄公这种非正常出生的例子。例如后稷出生时由于像小羊一样胎衣没有破裂,惊动了姜嫄所以被抛弃。还有叔鱼母亲从叔鱼的面相以及哭声中推断出了叔鱼会带来的厄运和恶果因而很决绝地抛弃了他。同为母亲的他们都因为生育的异常现象而对自己的亲生骨肉厌恶抛弃。这是因为在当时的认识水平和文化背景之下,上古时期遗留下来的生子观念的神话思维方式和神灵意识仍然占据和支配母性的心理和意识。在她们看来,婴儿的生育异常是吉凶的预兆,凶的异象预示着将来的不祥和灾难,小则危及本人,大则危及宗族和国家。武姜对郑庄公的憎恶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出于家族忧患意识的担忧。1在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灵意识的影响下,武姜作为一个母亲在对待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的时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感情和态度。武姜憎恶和疏远“寤生”的郑庄公而偏爱宠溺正常生产的共叔段。武姜这种感情上的不平等的倾向对于郑庄公来说是失慈不公,对于共叔段来说是纵容宠坏。以神灵意识作为心中量尺的武姜把自己原本该有的对郑庄公的爱也一并转移到共叔段的身上。因此郑庄公成为了她恨的对象,而共叔段则成为了她爱的对象。行走在爱与恨的极端的武姜最终掀起了一场家庭悲剧的风波。

二、纵子篡权与母子反目——礼法的挑战者

武姜对共叔段的宠爱不仅体现在感情上的倾向,而且还表现在纵容共叔段僭越礼法,篡夺王位。《左传》详细记载了武姜请求废嫡立庶、请求封地、帮助共叔段叛变等插手政治的过程。

在春秋时期,礼法虽然开始松弛,但大体的礼仪还是要遵从的。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春秋时期虽然遭到一定的破坏但仍然是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重要制度。郑庄公作为嫡长子理应继承王位,但是作为母亲的武姜却企图废嫡立庶,公然挑战宗法制。再者鄭庄公与共叔段的关系是兄与弟、君与臣的两层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受着伦理道德的约束而且还有礼法制度上的要求。武姜却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背离和破坏“兄爱弟敬”以及“君明臣忠”的伦理道德。武姜对共叔段的偏爱和宠溺,使得其僭越自己的辈分和地位,对郑庄公不恭不敬,最终兄弟二人心存芥蒂,互相防备,关系恶劣。郑庄公与共叔段虽然是同母兄弟,但是由于郑庄公为嫡嗣继承了其父的国君之位,因而共叔段欲郑庄公在各方面都有等级差别。作为母亲的武姜却为共叔段向郑庄公要求超过等级规定的京城作为封地。武姜的这种破坏兄弟和睦、扰乱家国秩序的行为公然挑战礼法的底线。最终武姜还亲自配合共叔段叛变作乱,篡夺王位,把原本就恶劣不堪的兄弟关系和母子关系推上最顶峰。

作为公然违背礼法的挑战者,武姜最终落得的母子失和隔离,共叔段兵败远走,最后还要和郑庄公在黄泉之下吟诗伪笑的下场。

三、强大与弱小的背后——武姜行为的原因

武姜作为郑国君的母亲,一而再再而三地公然挑战礼法,最终造成母子不和,兄弟相残的悲剧。武姜这种反常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是受当时的社会状况所影响的,不能只是简单地归根于武姜个人昏聩、浅薄的劣根性。

春秋时期,女性被排除在政治、经济权力系统之外,女性几乎一无所有,必须依附于男性才能生存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的性别角色定位。女性地位低下,没有实际的政治权力,只能依赖他人来表现自己的政治意志。武姜虽为贵族女性但不免受限于男尊女卑的社会局面。按照宗法制的规定,虽然武姜的嫡子可以继承王位。但是由于武姜与郑庄公长时间处于一种失和关系,所以郑庄公的继位未必会使得武姜“母凭子贵”,反而会危及武姜和共叔段的权力和利益。武姜的摄政行为是为了保障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共叔段兵败远走后,武姜失去了依靠只能被迫与郑庄公和好。“母子如初”历史上有多种说法至今未成定论。郑庄公和武姜两人是否真正地自悔改过也是众说纷纭。但无论怎样,武姜和郑庄公两人的“和好如初”是保障两人权力和利益的唯一的做法。能公然违背礼法的武姜看似拥有巨大无比的权力和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最终和郑庄公在黄泉下吟诗伪笑的她又看似那么的卑微渺小。归根到底,武姜所确立的地位只是丈夫、儿子所赋予的。因此武姜脱离了丈夫和儿子的依靠后也只不过是一个毫无地位的弱女子罢了。

四、结语:

处于春秋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生活在男权主义社会的武姜是个弱小的附属品。她憎恶郑庄公宠溺共叔段,千方百计地废嫡立庶,挑战礼法的底线。她的非正常的心理和行为是当时复杂的社会状况的映射。行走在爱与恨极端的武姜一方面折射出男尊女卑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女性意识的唤醒。

【参考文献】

[1]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10-16.

[2]高方.<左传>女性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0:45-54.

[3]陈筱芳.春秋婚姻礼俗与社会伦理[M].成都:巴蜀书社,

2000:151-160.

[4]吴宪贞.<左传>”庄公寤生”的文化阐释[J].现代语文,

2013(01):8-9.

猜你喜欢
郑庄公男尊女卑左传
《左传》“摄官承乏”新解
《左传》疑难考辨一则
我谈郑庄公
《左传》“讥失教也”句献疑
东周时期男尊女卑制度化的生物考古证据
从《左传》《史记》《东周列国志》看郑庄公人物形象的流变
杜十娘的悲剧分析
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性主义的现实矛盾
孙武何以不见名于《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