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超
【摘 要】高等教育与就业以能力为核心纽带,具有专门性联结、选拔性联结和错位联结三种联结方式。由于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市场具有自发性,且教育政策、供求信息交互不畅,易形成过度教育、学非所用、高能低就等现象,对社会经济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产生消极影响。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信号反应不足,高等院校、用人单位、受教育者三方应共同努力,不仅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规避区域结构失衡,更要体现新型用人理念,建立人才信息多渠道共享机制。
【关键词】高等教育 联结错位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146-02
高等教育质量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国家经济的平稳运行,且与大学生就业活动紧密相关,然而从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的状况看,我国高等教育与就业存在联结错位,出现知识性失业与岗位缺失并存的两难境地,人力资本理性投资的回报值得深思。在过度教育这一大背景下,高等教育、知识劳动力的供给者和需求方都要承担责任,规避联结错位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 劳动力视角下高等教育与就业联系的核心纽带
高校毕业生通过高等教育形成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上外化实现价值的个人生产能力,当与用人单位需求相符合时便产生了就业活动,因此能力成为高等教育和就业联结的核心纽带。若高等教育实现由量变向质变的飞跃,人力资本投资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回报,相反若高等教育的弊端长期存在且难以解决,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不平衡将会诱发严重的就业难现象,阻碍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以能力为纽带的高等教育与就业联系紧密但不稳定,易受教育政策、就业供求双方信息交互,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自发性的影响。对高等教育与就业联结方式的研究有助于全方位洞悉高等教育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 高等教育与就业联结错位的形成及消极影响
具备很强专业能力的受教育者和名牌院校毕业生易通过专门性和选拔性联结获得满意工作,而由于用人单位价格弹性大、高校毕业生对市场需求信息把握不准确、劳动力市场不成熟及制度层面的不完善均会导致过度教育、学非所用和高能低就等联结错位现象。高等教育与就业联结错位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很多高校专业建设仍遵循自身发展的普遍规律,学科专业结构未能根据变化的社会经济结构做出调整,致使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很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往往从事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职业,加之不同行业的进入壁垒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信息不畅,具备较强工作能力且有劳动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未能在技术含量高的岗位体现人力资本价值。人才流动的区域性失衡也是联结错位的重要原因,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相匹配的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岗位的有限使东部出现人才过剩而西部人才短缺的局面。高等教育和受教育者都是人力资本的投资者,均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活动产生很大影响。以高等教育困境为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有限,且存在社会需求多样性与现实教育单一性的矛盾。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中,扩招政策使大量应届毕业生涌入市场,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使就业的供给方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极易形成联结错位。作为高等教育的提供者,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专业设置、办学理念等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质量,若高校教师专业素质跟不上人才培养需求、专业设置存在盲目性亦会与就业形成错位联结。从受教育者自身来看,如仅局限于学校教授的知识而不重视技能扩充,特别是用人单位迫切需要的技能,高校毕业生则难以适应激烈的岗位竞争,即受教育者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积极性也会影响高等教育与就业的联结方式。
高等院校毕业生是重要的知识型人力资源,与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密不可分。当高等教育与就业联结错位时,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用人单位则岗位缺失,人才过剩和人才短缺将同时存在,这种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平衡会严重阻碍经济发展。由于教育资源的浪费,不仅个人收入下降,且人力资本投资回报也明显下降。当教育投资高回报的心理预期遇到就业难的现实,便会产生消极情绪,严重影响未来的教育投资,导致大量知识劳动力外流,社会资源不能得到有效配置。
三 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偏好
目前错误的市场就业信息严重误导了很多高校大学生,让他们认为只有接受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才能得到满意的就业机会,且高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偏重理论教学,缺乏对实践的关注和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与就业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高等教育必须关注劳动力市场发出的需求信号,而用人單位为实现组织价值最大化,总是希望招聘与岗位工作实际相匹配的专门型人才,对理论型人才的需求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相比较少。因此,一方面高等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在设置和调整专业时要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开设真正符合市场需求、有益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专业,让受教育者学以致用,避免出现过度教育和知识性失业等现象;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也要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就业信息的准确获取,选择真正符合自身发展的专业进行深度研究学习。
四 高等教育与高校毕业生就业联结错位的对策
1.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教育资源有效配置
高等教育不应盲目扩张,而要与劳动力市场需要相契合,调整各学科、专业人数的比例,充分发挥其在人力资本分流、生成、调解等方面的功能,从根本上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高校可通过高水平教师队伍组建、稳定招生人数、专业设置充分反映社会需求、合理使用科研经费等措施提高办学效率,还可以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跟踪调查毕业生去向及用人单位需求,适时调整课程设置,让学生学以致用,并注重对受教育者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高等教育具有鲜明的政府主导色彩,政府应加强对招生规模的宏观管控,给予大学生培养所需的政策、经费支持,通过优化教育结构合理应对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
2.树立新型就业观,规避区域结构失衡
高校毕业生应摆正心态,正确认识自身的专业素质及能力与所期望工作岗位之间的差距,将个人就业意愿与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相结合以调整就业期望值。精英行业固然高薪且具有挑战性,但由于岗位有限,常伴随激烈的人才竞争,很多人会因此学非所用甚至面临失业的风险。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高校毕业生一方面要找准定位,多参与社会实践提升就业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需要避免盲从,微型组织或西部地区常拥有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人才流动不仅可以缓和联结错位,还可以实现高等教育与就业的区域平衡。
3.体现新型用人理念,建立人才信息多渠道共享机制
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用人单位的用人理念会直接决定人员的录用,因此,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人才信息的供给与获取是防止联结错位的又一重要措施。政府应承担建立知识劳动力供需平台的责任,对职业情况、学校专业、就业需求人数、工资水平等信息进行統筹发布,使学生更加理性地进行教育投资。高校可开设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就业指导与帮助。用人单位要加强同高等院校的联系与合作,给高校更多需求信息和建议并建立长期稳定的高校人才供应渠道,同时要科学用人,制定合理的选拔标准,适当调整工资结构。受教育者自身更要主动获取就业信息。
五 结束语
高等教育与就业联结以能力为核心纽带,与专门性和选拔性联结不同,以过度教育、学非所用、高能低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错位联结形成原因复杂,且对社会经济、人才资本投资回报等具有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高等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密切关注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信号,注重专业设置的合理性,特别是要与市场需求相符合。高等教育、用人单位、受教育者共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有效防止高等教育与高校毕业生就业联结错位现象。
参考文献
[1]徐国兴.高等教育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纪宝成.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五大困境[J].中国高教研究,2013(5):6
[3]缪宇环.我国过度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研究,2013(7):48~54
[4]张军利.“过度教育”:劳动力市场视角下的中国高等教育[J].教育研究,2010(9):81~84
〔责任编辑:林劲、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