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
【摘 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首先要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各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教师素养 必要性 条件 主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160-02
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具有某一方面知识能力的人,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影响素质教育的因素众多,其中,教师队伍的素质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他的主导作用不仅影响到教育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教育方针是否能贯彻,还影响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实现。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绝不能仅依靠某一个教师的努力,而是需要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先提高教师群体的素质。
一 提高教师素质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对教育问题认识和讨论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关注教育的过程和教育结果,并提出“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这充分体现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指出:“大学教育的核心事务是‘教育目标与‘教育方法。”促使教育目标的达成,并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育方法的主体正是教师。因此,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而要培养出基础扎实、思想个性健康、具有创新能力、符合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要先培养出一支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学识丰富、道德品質高尚、心理健康、善于创造的教师队伍。
二 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要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明确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包括:(1)良好的师德修养。(2)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终身学习的理念。(3)具有先进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其中,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核心;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具有先进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及较强的创新能力是传递知识的必备条件。
三 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
在明确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后,就应从这些条件入手,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和逐步提高。
1.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可见,一直以来人们都非常注重“德”的培养。学生到学校的目的不仅是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所以教师在充当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的同时,也要做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授者和示范者。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在与教师的长期接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应首先提高其师德修养。然而,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那么,要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以科学理论为导向,以实践为检验标准不断提高师德修养。既然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那么要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就需要以道德修养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教师要不断学习道德修养的科学理论,并将理论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只有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教师才能不断更新道德修养的科学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第二,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第三,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不但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学校这个平台来交流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在21世纪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电子信息平台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教师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途径,并加以借鉴、吸收,形成一套适合提高
自身道德修养的理论及方法。
第四,以学生作为教师行为的监督人,提高教师完善自我的自觉性。作为与教师接触时间最长的群体,学生会把教师的言行举止加以对照比较,观察教师的言行、表里是否如一。因此,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不仅要与其他教师交流,还要多与学生交流,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不断地检查自己、审视自己、正视自己,寻找自己在思想、行为上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2.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要专、要深,对其他知识要广、要博,要努力提高自身知识储备的广度和综合性,以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第一,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说明学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教师本身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系统透彻的理解,善于发现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进而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和启迪学生,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第二,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而且还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钻研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并指导教学实践。教师可以将课堂作为天然的“实验室”开展教学,在课堂上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观察和研究。在教学中,进一步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强化教学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育人的科学性,减少教育教学的盲目性。
另外,学校应为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条件,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培养和激励教师,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具有先进的现代化教育观念及较强的创新能力
要想使丰富而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就需要教师具有现代教学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设计并实施教学过程的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形成了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而不习惯选用主动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尽管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传授系统知识方面有效率较高的优势,但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明显的不足,需要具有先进现代教育观念及较强创新能力的教师来完成这个培养目标。
第一,改变教育观念。教师须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手段,充分发挥接受式与探究式学习的优势,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把线性的接受式学习与点状网络的探究式学习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的功能。
第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统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为此,教师要重视课堂设计的创新,突破“教参—教材—学生”这一固定的程序和模式。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凸显学的地位和作用,赋予学生权利和责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能够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第三,成为实践的研究者和研究的实践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兴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个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素质呼吁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地研究与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所创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挖掘教材,力求用趣味性强、易引起兴奋情绪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他们兴趣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高素质教师所具备的条件及其培养途径中,没有哪个因素或条件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互为基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提高教师素质的过程中又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因此,作为教学的双方,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互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学生在认知、技能、态度方面的收益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提高大学教师的素质刻不容缓,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陈玉琨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胡俊生.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须打“组合拳”[J].中国高等教育,2012(21)
〔责任编辑:林劲、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