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与企业不同,事业单位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尽管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事业单位也慢慢具备营利功能,但这并不改变其非营利性。同时,事业单位也不同于政府部门。因而,事业单位在财务方面存在一些独特的风险点,其控制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从事业单位的特征说起,论述事业单位在财务方面存在的风险点,再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企业 政府 财务风险 控制
一、事业单位概述
1.事业单位的概念。事业单位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承接部分公共服务或政府职能的公益性单位或公共福利部门,概括起来,就是“教、科、文、卫”等相关服务组织。尽管部分事业单位也会参与社会管理,但它不同于政府部门,不是以社会管理为宗旨,而更多的体现出服务性,政府部门也是其服务的对象。事业单位与企业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不以营利为目的。
2.事业单位的特征。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具有依法设立、公益性、非营利性等特征:
2.1依法设立。事业单位之所以成为事业单位,首要条件是依法设立,由设立人依照有关规定进行登记,或直接依法注册法人。设立人一般为政府部门,也有一小部分为企业集团或民间组织。当前,我国绝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有特定的名称、组织机构、住所和独立的法人,可以独立地承担法律责任。
2.2公益服务性。与政府部门不一样,事业单位的存在根基和设立目的并非是行政管理,而是公益性、服务性,比如红十字会、社科院等。当前,很多政府部门也开始强调其宗旨的服务性,但归根究底,其存在的最主要目的还是社会管理,行政管理,承接的是上级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
2.3非营利性。与企业不同,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尽管在市场经济浪潮下,也部分地从事营利性活动,但它的经费保障主要是由国家财政提供支持的。即便是取得了部分利润也不是供设立人、发起人、管理人或职员收取,而是用于单位业务的再开发。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
正是由于事业单位具有上述特点,其财务风险既不同于政府部门,也不同于企业,主要体现在财务决策、财务管理、资金支付、财务人员等几个方面:
1.财务决策方面。科学、民主、程序、规范是正确科学的决策的几个基本要求。但当前我国相当多的事业单位在财务决策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够公开、科学、民主、规范等问题,财务决策的随意性比较明显。究其原因,笔者以为最主要的是财务风险责任承担存在重大漏洞,当然这也是事业单位自身的特征所隐含的基因。事业单位的决策者尽管可能是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但很少是财务业务的专家,决策过程中往往依据的是以往的做法和经验,而不考虑决策能否与当前环境最大程度契合;能否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实现合理有序的利益调节;能否正确处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另外,财务决策还存在民众参与度较低、社会公开不够、监督缺失等问题,导致财务决策不能符合民愿、体现民情、考虑民力、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滋生腐败,造成国家资源浪费,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2.财务管理方面。事业单位因编制控制、机构设置限制等方面的原因,汪汪存在财务机构设置不到位、预算管理岗位及人员配备不足、财务岗位责任范围不明确、重要岗位缺乏业务水平低下等问题。比如,财务最基本的两大职责是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但在我国相当多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注重资金管理而疏忽财务管理,不设立无内审机构,缺少会计核算监督,或者虽已建立内审机构但形同虚设。另外,财务人员仍停留于最基础的账务核算是否有误层面,不能开展监督财务活动、预测、决算、控制等财务管理活动。究其原因,是因为财务人员对业务控制监督流程不熟悉,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及最终结果不清楚、会计信息反馈滞后、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及财务监督机构的不完善、对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实施情况监督不到位、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检查不及时、对违规事件的惩罚力度不够等等。
3.资金支付方面。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拨款一般要求专款专用,在资金支付方面风风险点主要是违规支付。我国财政管理体制部门在预算方面存在一定的制度性缺陷,如国家财政与财务部门关系不明确,信息不对称,科学的预算经费定额标准体系不够完善等往往导致人员经费、追加经费、专项经费、往年结余经费、公用及项目经费等预算收支指标与实际支付失衡。这种情况下,预算执行进度往往跟不上要求,现实中的极端例子就是十一月拨款,要求十二月用完经费,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甚至决策者就开始搞迂回战术,通过签订虚假合同转出财政资金,待第二年再转回来挂在往来账户上。甚至,有的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采取专项经费弥补公用及项目经费、人员经费挤占项目经费等手段来实现预算平衡。
4.财务人员方面。受编制限制、就业形式、工作压力、经费限制等多方面原因,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相比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而言,往往呈现出知识結构老化、知识储备不足、理论知识更新较慢、业务操作创新不足、财务专业知识不够系统等现象。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是半路出家,既不是财务专业出身,又对财务制度和法律意识不能熟练掌握,或者常常迫于领导压力,对原始凭证审核不严格,对虚假报销、虚假发票把控不严格、对财务监督职责履行不到位等。部分财务管理者片面地认为财务风险管理就是管理好单位的资金,做好财务核算,轻视甚至疏忽财务预测、财务控制、财务决策。尽管企业和政府部门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上述现象,但是事业单位中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竞争性不足的人员管理制度使得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强、政策理解不到位、业务处理不精准、提供会计信息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更加严重。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建议
1.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制度体系。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笔者以为,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势在必行,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预算、决策、预测的管控。首先,重视财务机构岗位设置。财务机构要作为必设机构,决策、监督、执行等岗位健全,强化相互制衡机制,设立防火墙,分工明晰、岗位细化、职责明确,从具体的财务业务经办人员到管理岗位监督岗位等关键岗位不掉链,财务业务方面相关部门与部门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做到及时的信息交流、情报传递等,不让任何的薄弱环节影响到财务管理,岗位之间做到环环相扣,从源头上避免漏洞出现。其次,设置有关部门或团队分析把控财政政策及财务风险。化被动为主动,主动结合事业单位内部经济业务,配合使用各类财政政策工具,紧跟国家政策,实现事业单位财务优化,同时避免违法违纪。再次,加强资金管理,编制收支预算,合理规划资金流,降低财务风险。结合事业单位发展战略和具体要求,将其资金预测分为短期、中期、长期预测,要充分考虑时间价值,运用长期预算资金管理意识,注重资金整个循环过程中的科学性和统一协调性,进而促进管理者了解单位资金的整体情况,在更广的范围内迅速而有效地控制好这部分资金流,使其保存和运用达到最佳状态。最后,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全面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除了人员因素还有个重要因素就是财务管理软件,借助最新最全最优秀的财务软件实施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不仅在简化财务相关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有重大意义,在有效发挥财务监管机制,对单位整个业务流程进行实时监控也很有意义。因此,借助成熟的财务软件很强的风险监测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应对重大突发财务风险事件、降低财务风险能力。
2.加强财务内部管理。加强财务内部管理是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务管理体系的具体实施环节。一方面要贯彻落实财务管理制度,从具体的财务业务每一个环节,实行经办人员、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监督管理等相互制衡,严格执行事业单位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如:有权批准采购的人员不能直接从事采购业务,从事采购业务的人员不得从事入库业务等,所有报销流程都必须严格按照授权批准制度实施。另一方面,强化统一完善的会计核算。设置符合国家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和事业单位实际需要的会计账簿;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唯一依据进行会计核算,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的会计处理方法,确保会计指标的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相一致;认真审核每项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手续完整性和资料的准确性;编制会计凭证、报表时应经专人复核,重大事项应由财务负责人复核。
3.加强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一方面要强化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的门槛机制,不能把财务部门当作是养老部门,清理不具有国家会计从业资格的财务人员,按照国家财务职称体系实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加强现有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培训和法律职业道德培训。容易被忽视的是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财务道德,很多事业单位都实行了财务一支笔,但实际上,这个一支笔对财务有关制度基本上摸门不懂,大多数时候都仅仅是做做样子,走走程序,并不实际审核财务。因而,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相比普通财务业务人员的培训更紧迫一些。
参考文献:
[1]王锡珺.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J]. 当代经济,2011,18:76-77.
[2]喬叶.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3]雷学果.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控制的问题及对策[D].武汉科技大学,2013.
[4]贺雪梅.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J]. 现代经济信息,2016,06:198.
[5]刘锦山. 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7:148-149.
[6]郑娟娟.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J]. 现代商贸工业,2016,14:101-102.
作者简介:郭澍贞(1987—),女,河南周口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财务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