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树
在今天这个大学教育普及化,硕士、博士满街走的时代,人们普遍的文学阅读水平,却不及民国时代的中学毕业生。
现在中学语文教材的编撰水平,平心而论,几十年来进步不小。偶爾捧读,感慨良多,古今中外的经典佳作,循序渐进,内容丰富。一个人如果真正把这些内容消化了,并能熟记甚至背诵其中部分经典的篇章段落,我想他就已经可能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
但遗憾的是,中学时代囿于年龄的局限,特别是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这些经典名著的养分被吸收的比例十分有限,绝大多数学生,囫囵吞枣,云烟过眼。而大学的语文教育,除了文科,基本废止。这就是现在国人语文教育的现状,也是人们文化素养水平低下的原因。
近年来,不少有识之士致力于国人语文教育的改造,像北大的钱理群先生,亲力亲为,编撰了大量中学语文教材及课外读物。北岛、李陀、叶嘉莹先生也编撰了《给孩子的诗》、《给孩子的散文》、《给孩子的古诗词》等系列读物。
作为一个有30年编龄的文字工作者,捧读这些给孩子们的读物,亦感受益良多。
我的身边,充满舞文弄墨之徒,吃文化饭,摇文化旗,但就我对他们的了解,大多数人的阅读水平没超过上述的中学教材和先生们编的课外读物。
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应该从最基本的阅读思考开始,汲取文化的初乳与精粹,这样才可能有体力与智慧进行新的创造。否则,不是自欺欺人,就是欺世盗名。
大家重新捧起课本,在良辰,在静夜,一章一页,一行一字地开始阅读,自己读,陪孩子一起读。这才是一件美好而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