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民 林承承
摘 要:本文采用熵值综合评价法和耦合法,对2003-2013年西北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西北民族地区表现出农业现代化超前、城镇化滞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低下的特征;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度存在一定差异性,但呈逐渐缩小趋势。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 城镇化 协调发展度 耦合度
一、引言
在2016年的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促使中国特色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同步协调发展。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做出的的战略性决策,更是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以及最终实现中国梦的的一项历史性使命。西北民族地区是边疆地区,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多数地区还处于传统农耕现状,解决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问题能够有利于缩小区域间贫富差距、缓解贫困问题,有利于促进城乡各族人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使他们共享改革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这种背景下,本文结合西北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3个地级市的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以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为主题,对此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这对于推动我国四化同步以及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本文选取中国西部甘肃省、青海省、新疆乌鲁木齐自治区三省中具有代表性的13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城镇化和农业现代进行耦合分析。由于受数据可得性的限制,本论文中研究起止年限为2003-2013年,总共11年。主要数据来源于各省市《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
2.研究方法。本文将使用耦合度和协调度概念与方法计算西北地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协调和同步发展程度。根据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概念和模型,结合西北地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容特征,得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度函数,表达式为:
C={(U×L)/[(U+L)/2]2}2
其中U为城镇化指数,L为农业现代化指数,C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度,耦合度值C∈[0,1)。当C=1时,耦合度最大,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达到良性共振;反之,耦合度最小,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各要素之间处于无关状态。
三、实证分析结果及讨论
1.西北地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变化趋势的分析。
1.1西北地区的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两者的变化轨迹有所不同。虽然西北地区的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都表现出上升趋势,但两者的变化轨迹却不一致。如表3所示,单就城镇化而言,在2003-2006年间,表现为波动中下降,尤其从最高值2003年的0.383快速下降到2004年0..316,之后又开始缓慢上升到2005年,2005和2006年间围绕0.339进行小范围波动,从 2006年开始稳中上升,一直到2013年。在2003-2006年间,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变化幅度不大,在平稳中增长,从2003-2005年呈直线上升,之后短暂下降到最低值0.340,2007-2009年围绕0.357上下波动,之后一直到2013年,始终处于稳中上升阶段。
1.2西北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的整体水平高于城镇化水平。通过表1可以整体反映出西北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要高于城镇化发展水平,虽然在2003年,城鎮化的发展水平要高于农业现代化,但是很快农业现代化就赶超上来,而且从此之后一直处于领先于城镇化地位。但在2004、2006、2012年差距比较明显,尤其在2004差距最大。西北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要之所以高于城镇化发展,是因为西北民族地区是边疆地区,多数地区还处于传统农耕现状,生产力还很不发达,产业结构比较低下,第一产业仍是其主导产业,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区域城镇化建设刚起步,城镇化进程相当缓慢。
2.西北地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度与协调度分析。
2.1西北地区的耦合度和协调度都处于稳进增长状态且呈趋同趋势。西北地区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虽然都表现为平稳增长状态,但还存在着不同之处。通过表3可以看出,西北地区的耦合度从2003年-2013年这11年间,整体都处于稳定上升趋势,变化幅度很小,从2003的0.996到2013年的0.997,在2004年为最小值,也仅为0.990。但是协调度却有所不同,协调度从最高值2003年的0.610迅速下降到2005年的0.574,在2004-2006两年间围绕0.588上下波动,从2006年开始一直稳定上升趋势,并且差距逐渐减小,呈趋同趋势。
2.2西北各地区的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存在一定差异性。通过对西北地区12个代表性的城市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西北各地区的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存在差异性。如表所示,兰州、白银、天水、乌鲁木齐等城市的耦合度和协调发展比较高,这几个城市都有一些共同之处,即都是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城市规模也比较大,尤其天水市更以老工业闻名,兰州和乌鲁木齐又是省会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而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欠发展的金昌,张掖,武威,陇南等城市的耦合度和协调发展比较小。虽然西宁既是大城市又是青海省的省会,但其很特殊,因为它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第一产业更以畜牧业为主,所以其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也比较低。
四、结语
根据上面的数据分析,本文得到以下整体结论:第一,西北民族各地区间,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度存在一定差异性,但呈缩小、接近趋势。虽然西北民族地区的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正在慢慢缩小,而且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度表现为缩小、接近趋势。第二,大力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类型,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通过对数据分析得出,城市规模越大,城镇化越发达,尤其西北民族地区省会及中心城市的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较高。因此,城市规模和城镇化发达程度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第三,总体而言,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水平比较低下,大都处于勉强协调发展阶段。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严重失调发展和良好协调发展的城市均很少,整体表现出农业现代化指数高于城镇化指数,呈现出明显的农业现代化超前,城镇化较为落后的勉强协调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1]刘玉:《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第6期.
[2]杨爱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发展研究》,《学术论坛》2012年第6期.
[3]周战强 乔志敏:《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城市经济》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