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强
日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小郑,因无力偿还共计几十万元的各种网络贷款,最终跳楼自杀。据报道,小郑在2015年暑假期间曾参与网络博彩并炒股,为此欠下债务累计50余万元。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小郑为了还旧债,开始借用、冒用28名同学的身份证、学生证、家庭住址等信息,分别在14家网络小额贷款平台,共计贷款58.95万元。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迅猛发展,各种新的市场需求被不断地挖掘出来。有关调研显示,超八成大学生存在着资金短缺现象,因此,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消费信贷,成了众多网贷平台竟相拓展业务的新领域。
众所周知,大学生信贷市场如果健康运行,无疑能帮助借款者更好地完成学业。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作为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的网贷平台,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盈利水平,却往往忽略了对风险控制机制的有效执行,最终导致学生由于缺乏理性消费行为而无力偿还借款,甚至因此走上了绝路。由于大学生信贷基本都缺乏质押、抵押和连带赔偿责任人机制,网贷平台在借款者死亡后,由于无法为出借人追回本息,无疑将严重影响到平台的生存和发展。
笔者认为,如果不加大对大学生网贷消费行为的规范,类似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网贷大学生自杀现象极可能会再现。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遏制网贷给大学生带来的悲剧呢?笔者认为,大学生之所以出现无力偿还网贷平台借款,根源就在于严重缺乏金融专业知识,特别是对金融风险评估、防范和控制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因此,高校、网贷平台和家长不妨联起手来,三管齐下,从金融专业的不同角度,加强对大学生借款知识的普及。
首先,面对大学生信贷行为越来越流行的新形势,高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开设金融课程,使大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金融知识,特别是对金融产品期限性、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的理解,使他们尽量远离高利资产品,特别是违约后惩罚力度特别大的网贷平台。同时,学校应当教育大学生要好好珍惜良好的信用形象,以免给毕业后的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其次,网贷平台在发放贷款之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违约风险的教育力度,指导他们为每一笔贷款提前设计切实可行的还款方案,保证能够及时还款。在发放贷款之前,网贷平台应当仔细核实好每一位借款者的真实身份信息,严格控制借款额度,并对借款用途加强跟踪管理,避免大学生将贷款用于赌博或胡乱消费等不良行为。当大学生无力偿还借款时,网贷平台应当尽量避免使用简单粗暴的讨债手段,最好与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事先沟通,商量好还款方式,避免借款学生发生人身意外事故。
最后,家长应当主动监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教育他们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要向网贷平台等专业借贷机构借款,而应当先由家人去想办法,或跟亲朋好友处借款,避免违约后被专业机构的极端催收行为逼得走投无路。当然,如果学生确实无力偿还借款了,家长完全有义务去帮助偿还,从而确保孩子在不受出借方干扰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