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创新打造“互联网+”思政平台

2016-07-02 15:48廖春妍
江西教育A 2016年6期
关键词:江西财经大学绩点第二课堂

廖春妍

“快去PU报名啊,不然又没有位置了!”

“老师,能不能帮我们换一个大的场地,报名同学太多了。”

新学期以来,国际学院第二课堂学生活动迎来“幸福的烦恼”。以3月20日举办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生分享会为例,原定120人参会的教室,在分享会即将开始前竟已挤进260名同学。“看到这个报名的情况,我感觉不可思议……活动还没开始现场早已坐满了人。”该活动的组织者,国际学院职协CIC社团的负责人杨涛说,“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看到一位2015级学弟在QQ空间里写道:因为这次分享会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未来方向,也明白了之前不喜欢的课程为什么重要……因为实践学分的推动让我看到了同学们的需求,我们也会将职场类的分享会、比赛更多更好地办下去!”

为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工作,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创新打造“互联网+”思政平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联网化战略转型,坚持运用互联网思维传导教育管理思想、培育塑造人才,以改革发展的精神着力强化思想引领,夯实学生教育管理基础,扩大思政教育的有效覆盖面。

优化制度架构 加强顶层设计

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目标,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修订了《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创新实践活动学分实施办法》,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国际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实践育人充分融合,并作为一门课程加以建设,自2014级学生起,将创新实践活动学分归入《学科实践》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学生培养计划。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校园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团学工作、学术科研、技能考证即可获得相应绩点,大一至大三学年,绩点累积超过60即可获得该课程学分,绩点数对应课程成绩,最高99分。

自国际学院2014级学生起,每位同学将获得一张“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成绩单,详细记录学生每学期参加活动情况与素质提升类型,并由学院盖章认定,打造“第一课堂”成绩单记录专业水平、“第二课堂”成绩单反映能力提升的“双证在手”新局面。

“以绩点的形式激励我走出寝室、参加校园活动还是很有效的。”对于学院创新实践活动学分的实施,国际学院2015级国际金融专业张琴琴同学说,“虽然有时候报名活动是希望拿到更多的绩点,但在参与的过程中,感觉有没有绩点已经不重要了,在活动中锻炼能力是更重要的收获。”

加强平台建设 构建新媒体矩阵

为实现网络思政工作的效能提升,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积极加强平台建设,构建以微信、微博、网站、APP应用为主体的新媒体矩阵。在原有的官方微博、微信内容投放、学院网站改版建设的基础上,2015年,国际学院依托中央支持地方專项资金,打造了“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助手”微信互动平台,除涵盖常规信息化功能外,还包含了信息精准投放、大学成长记录、内生动力闭环、教师掌上助手等特色功能,形成了学生、教师、家长、校友、用人单位等多方联动的平台。

以《致家长的一封信》为例,在该工作手写评语、平邮寄送十余年后,2016年1月,学院通过“国际助手”将学生成绩、班主任评语、《致家长的一封信》通过“国际学院2016年留学项目一览”自动合成短信发送至家长手机,学生家长可直接运用手机端查看孩子在校的相关信息,进行意见反馈。从送达效果来看,《致家长的一封信》浏览次数为1910次,与国际学院非毕业班学生人数基本一致,大大加强了家校联系。

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国际学院积极调研并引入合作平台,以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口袋大学(PU)”为载体,实现活动发布、活动管理、绩点认证、第二课堂成绩单输出等全流程信息化管理。通过平台,学生可以第一时间获悉活动信息,并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参与。参加活动时扫码签到,活动结束后绩点、积分自动“入账”,系统后台则实时记录学生参加各类活动的名称、时长等信息。

提升实践内涵 实现分类引领

随着制度的修订完善,平台的投入使用,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不断挖掘学生成长的深度需求,并在供给侧深化改革,推出更多主题鲜明、内容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用先进文化引领校园新风尚。

在活动发起方面,除了学生会部门、社团外,学院还为每个团支部建立了PU部落,以团支部名义发布的主题团日活动同时纳入创新实践活动学分的认定范围,辅以精品活动评选、经验交流分享等形式,充分激发基层团支部活力。在活动性质方面,学院根据不同类别进行了划分,分别推出感恩教育、公益实践、人文素养、文体艺术、学术创新、实习创业等系列,并由团支部组织实施;在活动参与方面,学院根据不同年级的层次需求进行了划分,推出了适合高年级同学参加的学科竞赛、学术创新类活动,并由不同年级的相应团组织执行开展。

依托“互联网+”思政平台,国际学院不断丰富育人形式,引领活动方向,提升实践内涵。据2016年3月数据显示,当月共有1363个实名账号登录PU进行活动参与,当月发起线上线下活动113项,覆盖5568人次。

创新双因素激励 激发内生动力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个体与团队的内生动力,增强“互联网+”思政平台培养塑造人才的工作实效,国际学院改革并完善运行模式与激励机制。在运行模式方面,简政放权,三级联动:一级队伍为学院学生工作教师,对活动整体指导统筹,审核推出;二级队伍为学院学生干部骨干,对活动的发起充分筹划,对活动的实施精心操作;三级队伍为学院全体同学,以“菜单挑选”的心态对活动进行选择性参与,并根据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反馈,进一步指导今后活动设计。

在激励机制方面,国际学院创新“双因素”激励机制,从“学术”和“非学术”两个方面提升学生成长体验。学生参与活动除可获得作为学分认证依据的绩点外,还可获得一定数量的积分,积分可兑换相应的服务,而服务由来自学生、校友的创新创业团队提供,从而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成长互助的平台,实现了基于多重激励机制的“内生动力闭环”。

据了解,在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在学生教育管理的探索中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推动资源的“互联互通”,统筹资源、合力打造了“互联网+”思政平台,既是对学生能力提升的有效记录,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有力证明,也是大数据背景下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数据累积与分析,将为进一步改革“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提供依据与支撑,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服务,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

猜你喜欢
江西财经大学绩点第二课堂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校园开放空间的闲置景观设计——以江西财经大学麦庐园为例
基于完全学分制下的独立院校的平均绩点计算方法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低碳视阈下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以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为例
国内高校学分制绩点度量模式的比较与研究
众星捧月
学分制下绩点设定形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