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国土资源局 朱仲华
强化验收管理提升治理水平
----湖州市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验收实践
湖州市国土资源局朱仲华
近年来,湖州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积极探索矿山生态环境建设新路径,始终坚持资源开采与生态治理同步,特别是2014年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以来,抓住机遇,精心组织,强化管理,走出一条因矿制宜、分类治理、矿地复垦相结合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截至目前,完成治理废弃(关闭)矿山304座,累计复绿15000余亩,复垦耕地24000余亩,形成可建设用地22000余亩,在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消除安全隐患、综合利用矿地、保障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生态环境恢复、安全隐患消除,还是资源保护、矿地利用,都需要多学科、多部门配合,稍有不当,就可能事与愿违。因此,矿山治理过程中要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实施,治理成效方可长久。
矿山生态环境验收管理工作贯穿整个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始终,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关系到工程成败。结合湖州实践,从方案、施工、验收等环节全过程管理角度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管理的方式方法作些探讨。
好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设计方案,是治理工作成功的前提。方案要因矿制宜、因区域制宜,融合当地生态、人文环境,科学设计。要按照不同区位条件,针对性地进行设计。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不是种种植物,而是试图再造、引导或加速植被自然演化过程。治理策略并不是要种植品种繁多的植物,而是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促进植物群落从低级向高级发展,逐步演替,使其逐渐恢复到与周边相近的生态系统。对每一工程设计方案,根据矿山特点,结合矿山区域土壤、植被条件,从边坡安全、生态环境恢复、矿地利用等方面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审查,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及经济性,从源头上把好治理关。比如针对位于杭宁高速公路的西南侧、高铁湖州站前主干大道南侧的中宝山废弃矿区,采用“削坡降坡减缓、挡墙支护及植被恢复”综合治理方法,实施后达到预期效果,坡面稳定,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初步融入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方案通过专家论证后,就要毫不含糊地抓落实、抓实施。施工是治理工作成功的关键。严格按矿山宕面边坡--营造人工土壤(坡面基质)--植被恢复--矿地利用程序施工,强化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验收。明确上一环节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环节施工;明确返工重做部分必须重新进行验收。各过程验收,均要求有相应记录及影像等支撑资料。
具体抓五件事。一是抓队伍。明确工程业主、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联系人,强化各项措施具体落实,确保施工单位承诺的施工力量和质量管理力量到位。二是抓材料。按“本地化、多样化”的要求去落实种源,实现草灌结合,以灌木、乔木为主的格局。各类种子必须有国家法定种子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种子质量要符合相应国家标准中规定的二级质量标准。各种工程材料均要有产品合格证,确保工程所需材料符合要求,为治理工作创造物质条件。三是抓落实。在治理工程设计方案中对喷附(喷播)基材质量、厚度、种子种类等均规定明确的要求,比如基材厚度不小于8厘米,一般为10厘米(小于65°坡面),灌木种子密度保证成苗数每平米不少于4株。这些,施工单位必须落实到位。四是抓验收。每道工序验收严格按《浙江省露天开采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管理办法(试行)》(浙土资发〔2004〕41号)执行。在“边坡复绿”分部工程中,对喷附(喷播)植生基材质量、厚度、种子种类、灌木种子密度进行现场检查,确保各项指标符合方案要求。五是抓养护。废弃矿山治理不是作秀,关键在效果,要治得了,活得了,长得了。施工之后的适时养护工作是施工的延伸,是做好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一项关键环节。湖州市采取“适量补缺、适时供养、适宜配比”的“三适”养护方法,抓住春、夏、秋三季,适时补种补播、施肥、补水、防病虫害、培土,促使植被长快、长好。
一是建立责任主体机制。明确县(区)、乡镇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矿山自然生态环境建设总负责。将矿山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各级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和生态市建设考核中。二是建立验收工作机制。建立由国土、采矿、林业、工程、环境等专家组成的专家验收组,财政、环保、林业、安监等有关部门共同参加的治理工程验收机制。分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种。验收依据是《浙江省露天开采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管理办法(试行)》(浙土资发〔2004〕41号)和治理工程设计方案。验收方式是实地检查验收。
交工验收在完成苗期养护后进行,主要对各分部工程进行验收。重点是方案中所确定的工程量、所需材料质量,尤其是植生基材质量、种子品种及配比。这阶段要把握的是侧重于营造植生环境,这是因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施工是生态恢复中的一个节点,随着时间延长和适度干预,复绿成效会逐渐发挥,最终演替发展为目标植物群落。
竣工验收在通过交工验收1-2年后进行。竣工验收的重点是对治理后的工程安全、绿化效果(植被生长和护坡能力、景观生态协调程度、群落演替和进化潜力)等方面的质量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验收。具体指标主要有边坡稳定性、灌木密度、植被覆盖率、植生基材流失情况等。明确不符合设计方案和有关规范要求,不予通过。比如:在组织对某地一个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竣工验收时,发现该工程各项实物工程完成得很好,甚至一些工程量超设计方案,但由于灌木植物品种单一,数量少,植被覆盖率没有达到70%,当时没有通过,要求针对植被覆盖率不足进行整改,并下发整改意见。几月后,施工单位经整改,复绿效果明显改观,各项指标达标预设要求,复验通过验收。目前该工程区域植被生机盎然。
通过上面从方案、施工、验收三环节的实践分析可以发现,只要把握住矿山生态环境验收管理的主要工作和要求,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地把好这些关口,定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湖州外山废弃矿山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