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文卿(河北省唐县王京镇东冯村小学,河北 唐县 072350)
新课标下培养农村小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方法探讨
安文卿
(河北省唐县王京镇东冯村小学,河北唐县072350)
摘要:阅读教学向来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道门槛。由于有大部分农村家庭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缺乏对孩子的阅读督促,加之农村学校藏书有限,或形同虚设,造成学生阅读面窄。这给农村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文就新课标下指导农村孩子进行阅读并养成阅读习惯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生;阅读教学;阅读习惯;方法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及其重要的学校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的根本目的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还要交给学生阅读方法,从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新课程怎样教》中讲到:“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起点,是培养探索精神的直接动力。”在农村这块“阅读的沙漠”中崛起“阅读的种子”并非易事,这就更需要老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台湾蝴蝶甲天下》一课时,教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各样蝴蝶飞舞的动画图片,在导人新课时,采用故事导人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蝴蝶朋友,然后出示蝴蝶飞舞的图片,把它们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顿时被激起。在学习课文内容时,让学生感受“200多万只蝴蝶成群结队在树木花丛间、山石溪水畔翩翩起舞,犹如片片彩霞在空中飘动。游人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神秘的仙境,顿时感到日不暇接,心旷神怡”的境界时,教师采用播放录像的情景教学,学生很容易人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激发起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知道课文中有好多现实生活中看不到的美丽的景象,从而激发起热爱阅读的兴趣。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尽可能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得到知识,以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这就需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1.边读边悟,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里讲到,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言语的阅读活动,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心智活动,是能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最重要的、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引导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让学生通过读书去解决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教学《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一课时说“后来,李姐(保姆)身体不大好,宋庆龄不但不再让她照顾自己,还用自己的薪金另请了一个小保姆,自己也尽可能地亲自照顾李姐,嘘寒问暖,端汤喂药,让她和自己一起在楼上吃饭,还让李姐坐上座,自己在边座相陪。李姐十分不安。”其中,作为国家的名誉主席,她为什么能这样做?李姐为何感到十分不安?这时教师大可不必给学生做详细、理性的分析,而应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联系上下文及预习中的人物简介,悟出其中的意义,真切地体会到宋庆龄和保姆之间的情谊。这样,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就明了了不是为读而读,就会明确阅读的目标,通过阅读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义。
2.以读促“思”,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首要部分。不要只是表面上摆个教学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那样会很难使学生走进文本,品词析句,体会情感,揣摩表达,想象意境及读出韵味。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地、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思考、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只有充分给予学生阅读的自由和思考空间,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各抒已见。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保护学生的个性,学生才会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知识和情感,才会闪现出思想的火花。他们才会在阅读《一夜的工作》时质疑:那么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为什么室内陈设那么简单?在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就会发问:邱少云为什么能耐得住烈火烧身呢?在读《狱中联欢》时才会纳闷:“革命者们为什么敢在敌人的监狱中载歌载舞,而又不会遭到敌人的射杀?这样的读,才能真正让农村学生逐步活跃于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水平。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从三个方面抓起:一是要养成认真的阅读态度,必须做到口到、眼到、心到,不要三心二意,这样才有利于准确地从阅读中获取信息;二是要养成动手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习惯对重点词句、不解之处做上记号,再勤于动手去查阅工具书及向老师提问,那种“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做法是难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的;三是要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读书动口不动脑,则纯属“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无法理解课文的含义,更谈不上创新,也将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因此,在读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读思结合,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思考中尽可能地去解决问题。
我们都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以及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良好素养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帮助。基于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特点,更需要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坚持不懈、科学指导,才能促使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搭建起一个美丽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浅谈农村小学如何开展阅读教学[OL].2012.
[2]孙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探[J].考试周刊;2014-07-12.
[3]浅谈阅读教学[OL].2013.
[4]赵鹏飞.指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06-16.
[5]李宝玲.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J].群文天地;2011-12-25.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