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佳(燕京理工学院,河北 廊坊 065201)
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与实践及其评价标准研究
石佳
(燕京理工学院,河北廊坊065201)
摘要:目前,诸多大学以就业为导向,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更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因此,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尤为重要。课外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实践与评价,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值得探索的一条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评价标准
阅读是一项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影响着一个人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阅读既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的心灵自我观照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因而,它对于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课外阅读指导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培养语文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与实践作为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在现代大学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
课外阅读指导与实践的重点在于端正阅读动机、激发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指导阅读内容、培养阅读习惯。
端正阅读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行动的内在动力。阅读动机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读者内心深处唤起的阅读欲望。它萌生于阅读的准备阶段,属于阅读的“始动力”。课程中需要做到把外在阅读动机转化为内在阅读动机,外部动机短暂不持久,只有转化为内部动机,才能够持续不断地阅读,达到良好阅读效果。另外,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提高阅读动机的层次。例如,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茅以升为了祖国桥梁事业的振兴而发愤读书。
激发阅读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使之乐在其中,才能获得最好的阅读效果。我们可以用明确的目标激发阅读兴趣,用多样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例如组织课外阅读讲座,组织读书交流会等等。
传授阅读方法。阅读是具有一定的方法的,学习阅读就是学习一系列规则,学习如何从书面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的方法。我们应在课上重点传授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这些阅读方法,并在阅读实践中自觉运用,坚持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检查。
指导阅读内容。指导学生选择积极健康的读物。指导标准主要有:1.养性立德,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提高综合职业素质的文化经典读物。2.淘洗心灵,促使大学生获得精神的升华,在品味中得到智慧启迪与快乐感悟,提高鉴赏能力。3.感悟人生,促使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懂得成功的价值,具备作为一个成功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得到做人与做事方面的娴熟技巧的人生读物。
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有了高尚、强烈的阅读动机,能否长期地保持下去,还取决于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制定读书计划、日常阅读、边读边思边写、查阅工具书和参考书、及时总结反思的习惯等等。
具体到操作层面,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与实践,可以分为课外阅读指导课以及课外阅读实践两个部分。
(一)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指导课可以作为必修课来设置,但是课程具体内容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修。课外指导课内容可以设置为读书方法指导课以及读物鉴赏课。
1.读书方法指导课。
具体操作层面可落实到以下几点,且方便评价。
(1)合理安排读书时间。要求学生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
(2)掌握一般读书程序。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前言、内容提要、目录,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在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要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3)领悟读书要求。①读书要“眼到、心到、手到”。②读书要不懂就问,善于思考。③读书要和“说话”、“作文”紧密结合。④读书贵在持之以恒。
(4)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浏览性阅读(泛读、速读、略读、跳读)吸收性阅读(通读、精读)细品性阅读(再读、选读、写读)等。这些方法常常交叉使用,很少单打独斗。
2.读书笔记指导课。
(1)指导记录的内容。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段、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2)指导记录的方法:批注笔记、提纲笔记、摘录笔记、心得笔记。
3.读物鉴赏课。
这类课程就是让学生参与阅读过程,参与讨论、探究、合作学习,并在学习中掌握科学灵活的学习方法,逐渐形成语文能力,思维上得到启发,思想上受到感染与熏陶,情感上引起共鸣。
它的大体模式是:激发兴趣,导入主题——课内指导,例子引路——学法迁移,自主赏读——畅谈心得,拓展延伸。
同时为学生们构建导读书目,包括好的网上导读资源构建:例如可以由图书馆推荐、专家推荐、专业推荐、专题推荐、同学们互相推荐等形式。
(二)课外阅读实践。
课外阅读实践相对于阅读指导课程,更加体现学生的阅读主体性。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学生课外主动的阅读实践,另一方面可以依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各种有益的读书实践活动。例如美文阅读推荐比赛、读书沙龙活动、读书相关讲座等等。大学生课外阅读实践依托于课外阅读指导课程,并以其为基础,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阅读评价的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大学生阅读评价应是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加的交互性活动。可以包括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评价以及家长评价。
评价内容多元化。可以针对读书兴趣与习惯、读书内容与范围、读书技巧与方式、读书积累与运用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多元化。个性化是课外阅读的鲜明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体差异,在阅读的目的上;在读物的选择上;在阅读的方式、方法上;在阅读的效果上各有不同。因此,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可以进行分层次评价。
评价方式多元化。依据评价原则和评价内容,采用如下评价方式:资料查阅法、活动评价法、作品展示法等。
(二)阅读指导课程成绩评定。
评定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课成绩的主要依据是:学生是否按时认真完成课外阅读报告;在完成课外阅读报告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完成的质量和水平。
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报告的成绩评定可采用合格(60分以上)、不合格(60分以下)两级记分制(总分100分)。
合格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按期圆满完成课外阅读报告;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独立完成阅读心得;设计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提交的课外阅读指导报告资料齐全,文档资料装订规范。
不合格
未能按期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或剽窃或抄袭他人的读书心得成果,或有他人代做的内容;在整个方案论证、分析、等总结能力差,读书心得未达到最基本的要求;总结文理不通,书写潦草,质量差;提交的课外阅读指导报告成果、资料不齐全,文档资料装订不规范。
(三)大学生课外阅读实践评价标准。
大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标价内容可以包括:1.阅读计划的制定:确立一年或一期具体阅读目标,列出课外阅读书目,具体阅读进度、阅读方式和对阅读的检查。2.课外阅读时间要求:根据不同学生制定不同要求,规定阅读时间为每周两个小时或更多。3.课外阅读效果评定。
大学生课外阅读实践评价指标:1.资料查阅.查阅内容:每月或每学期课外阅读计划、读书摘抄和笔记、读书心得等。查阅时间:课外阅读计划学期初审核、期末验对,其他内容每月或季度查阅。2.活动评价。读书相关活动可以替换学分:比方说读书沙龙。参加读书相关活动或讲座2次以上可以获得学分。3.作品展示。即课外阅读成果展示。
大学生课外阅读,作为大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评价大学生方面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与实践及其评价标准的研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中的一部分,完善其指导与评价体系是满足对大学生综合评价的必然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58-02
作者简介:石佳,女,出生年月:1986年出生,民族:满族,籍贯:河北省张家口市人,学历:硕士学历,助教职称。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