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将思维导图的特点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关键要素相融合,可使思维导图成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后复习的辅助工具、学生建构记忆与理解历史的桥梁。
一、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思维导图,这是由高中历史教学中各要素的特点决定的
1.课标分析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 “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学首先要求学生能阐释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所以,学生在学习经济史、政治史、思想文化史等专题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会整理纷繁复杂的历史,从中找到规律;通过思维导图带顺序标号的树状结构,将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有组织、分层次而呈放射式、互相关联地展现出来,学生就不难发现历史规律。
2.教材分析
实行新课改后,全国有多本教材, 在使用北师大版的教材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问题常常困扰学生。例如,在学习必修2经济史中关于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时,教材从资本主义各国、世界局势两大方面分析大危机产生的影响,可是在政治方面的影响需要联系必修1的知识,还需要结合选修中战争与和平的专题。但是学生往往很难将它们联系起来。思维导图的树状结构图就能很好地克服这些困难。
3.课堂分析
仅仅靠课堂教学学习知识容易出现碎片化的问题,学生思维也缺乏系统性。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使用思维导图将一节课的知识呈现出来,再将新旧知识联系融入思维导图中去,或者指导学生在探究问题时制作一张思维导图,学生遇到以上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4.高考分析
新课程改革走到今天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高考的指挥棒依然在发挥作用。思维导图恰好能把人类从一出生即开始累积的庞大而复杂的数据库资源根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更具条理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大脑运作的效率。
二、搭建记忆与理解历史的桥梁,绘制成由点、线、面、网构成的思维导图
下面将以一张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思维导图为例说明绘制的过程。
1.导图历史概念,明确历史的“点”
要用思维导图解读一个历史概念, 可以通过关键词、箭头等特殊符号展现历史概念的各要素。在导图中可以先出现三个“点”,分别代表夏商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三个历史概念,每一个“点”有它的分支,展示了这个概念要掌握的基本要素,如分封制要掌握原因、内容、影响三个要素。
2.导图历史线索,明确历史的“线”
利用思维导图的层级关系,将零散的历史知识连接成“线”,使历史发展的脉络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便于他们去发现历史规律。例如,围绕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可以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和明清时期中央集权的强化按照时序连接起来,构成一条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发展线索。
3.导图阶段特征,明确历史的“面”
可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功能解读历史的阶段特征,构建历史知识的“面”。要将中国古代史中明清时期的历史展示出来时,我们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五个方面设为第一层级,再通过若干层级逐一展示每一个方面的内容,这样就形成了覆盖明清时期各方面特征的思维导图。
4.导图纵横联系,明确历史的“网”
仍然是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功能,将它与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有机融合。我们可以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将古代的改革与盛世、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联系进来,这样就体现了历史的横向联系。每个分支下又有体现历史的纵向发展,如果在它的周围再加上古代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的知识点,就可以形成一张更完整的中国古代史的“网”。
思维导图的确是辅助历史教学的有效手段,但我们在运用思维导图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惑,促使我们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为了让更多学生利用好思维导图,我们将找到更多关于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自主思考、共同制作历史思维导图。
参考文献:
[1](英)东尼·博赞.思维导图系列丛书(第1版)[M].叶 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英)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