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园本生态教育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2016-07-01 09:35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王岔庄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6年4期
关键词:园本课题组幼儿园

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 李 剑 李 昱 王岔庄



构建园本生态教育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 李 剑 李 昱 王岔庄

我园具有五十多年的建园历史,占地30余亩,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园林式的建筑风格,丰富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使我们深深感受到挖掘园本教育资源的紧迫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提出的:“不是环境塑造了儿童,而是儿童主动寻求了解环境,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认知逐渐成熟起来。”等相关理论,课题组有效研发、深入挖掘幼儿园生态环境中的教育资源,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及参与热情为出发点,满足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为主要目标,结合教师专业成长需求,提高教师的研习能力、共通能力、反思能力,初步构建幼儿园园本生态教育课程体系。

一、架构独具魅力的园本生态课程体系。

依托我园丰富的生态环境,生成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发展需求的主题课程,使幼儿在多样化的互动活动中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的探究欲望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幼儿观察能力与严谨的做事态度;帮助幼儿学会关爱、关注生活周围的一切事物,从而养成从小树立爱护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理念。利用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开展“生态教育课程”的实践与研究是再合适不过了。老师们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以专业引领做支架,提升对“园本生态课程”认识的高度、广度与深度,并结合本园丰富的自然环境,不断深入挖掘幼儿园的生态环境,如花草树木、山石沙水等资源,生成相应的生态主题课程,架构园本生态教育课程体系(见附图)。

图中共设计了“幼儿园的一景”等七个主题,每个主题下又衍生3~4个次主题,依据次主题的内容方向,生成了若干领域课程。下面是以“幼儿园里的秋天”为例,设计的主题课程网络图。

我园的主要建筑带有明显的苏式风格,与周围的假山、花亭和近年建造的校舍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在引导幼儿观赏、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以下主题课程:

二、充分利用生态环境,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萌发出热爱幼儿园、热爱自然的情感。

1.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设计生态主题课程,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经验,学会生活。

幼儿园里优美的自然环境,能够满足小朋友感受动、植物神奇生命的需求。那么,如何发挥幼儿园的生态环境优势,让不同年龄的每一位幼儿都能在与环境的有效互动中提升对周围自然资源的关注度,体验在自然中探索的乐趣,这是老师们在园本生态教育课程中首要思考的问题。

【案例一】幼儿园里的花朵

幼儿园里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盛开的花朵,老师根据不同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小班幼儿正处在吸纳新鲜事物的高速发展期,带孩子在幼儿园里边走边看,欣赏、感受生态环境的绚丽多彩,萌发对大自然产生热爱的情感。

中班孩子已有在园活动的经验,引导幼儿观察、探究,地上的“毛毛虫”是花吗?幼儿园里有哪些“看不见的花儿”?这些问题让中班孩子对幼儿园里的植物充满了兴趣。

到了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可以让他们利用幼儿园里的花朵来创造美。瞧,有的孩子用泡桐花给娃娃当起了连衣裙;有的孩子用月季花瓣层层重叠起来,给娃娃当小花裙……当看到一个个小人穿着漂亮的裙子风姿绰约地站在我们面前时,连老师也不禁为孩子的创造力而感到骄傲,孩子们更是从中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喜悦感与成功感,激发起他们对大自然更多的探究愿望。

其实生活中拥有很多能让幼儿与环境牵手的机会,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生成了许多活动——春天带幼儿走在生机勃勃的幼儿园里,看着花园里的蜂舞蝶追的景象;夏天,幼儿在绿树成荫的生态环境中游戏、嬉笑;秋天,幼儿在开心农场体验收获的喜悦;冬天,和小伙伴一起打雪仗、堆雪人。在这些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自主观察、探索经历、发现感受,了解他们生活周围的世界,建构着他们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2.以“自然资源”为主线,以“园本文化”为出发点,不断生成生态教育活动内容。

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老师们尝试设计出各种富有特色的活动方案让幼儿参与其中。为了让活动更加适合幼儿的成长需求,老师根据活动中幼儿的反映,以及孩子的关注度及时地调整教育活动内容。

【案例二】特别的幼儿园

一天中午吃完饭后,老师带着孩子们到户外散步,特意“路过”了走廊,那里有许多幼儿园以前的老照片,孩子们立刻围了上去。

“这些照片为什么没有颜色啊?”老照片中那座幼儿园的标志性建筑——苏式小二楼引发了孩子们的一番议论:

“我看到了房檐上面有花纹,弯弯的很好看。”

“楼上的尖尖顶,和我们家的楼房不一样呢”

在老师精心“营造”的互动交流平台上,幼儿自然、自主地融入到对幼儿园建筑风格的探究之中,老照片上的幼儿园小楼在操场边更突显出一种独特韵味,吸引孩子对建筑特色的好奇。

老师们据此逐步生成了艺术活动《我设计的幼儿园大门》、《幼儿园微缩景观》、科学活动《亭子里的秘密》等活动。可见,只有教师敏锐地了解孩子的需要(包括情感需要、兴趣需要、发展需要……)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在活动中给予适宜有效的引导与支持,不断生成孩子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生态环境中充分观察,感受自然、生活中的美。

3.丰富多样的生态教育内容,不断加深幼儿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认识与了解,萌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指南》中指出: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幼儿园里的生态环境总是带给幼儿无穷的奥秘,满足着他们那永无止境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这样的自然环境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案例三】常绿树的叶子会落吗?

豆豆一大早跑进教室喊了起来:

“昨天我看到柳树发芽了,今天我看到冬青树上面好像也长出了嫩嫩的小芽。”

“真的,我也想去看看。”

于是,户外活动时,老师带小朋友来到了冬青树旁。

“真的呀!快看,这几片叶子和其他叶子的颜色不一样。”

“你别用手碰这些叶子,它们多漂亮呀。”

……

可见,选择以幼儿的生活为轴心,选择他们睁开眼就能看到的、伸出手就能摸到的生态环境,使他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萌发出热爱幼儿园、热爱自然环境的情感。

三、以课题研发为背景,不断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螺旋式上升。

1.调动每一位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以课题组成员为基础,向下辐射、吸引更多的青年老师参加到研发活动中来。针对每一个主题,课题负责人在最初研讨课程内容时,会根据不同的领域特点制定出若干个子领域,课题组成员老师就成为各个子领域的负责人,再由他们根据园里不同年轻老师的特长,选出承担具体教学任务的参与老师,组成子领域课题小组。这些小课题组会根据本领域的研究要求,经常组织年轻老师们试课、磨课、研课,最终在每月一次的大课题组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研发成果。在这样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深入研究一线,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带动了一批年轻教师积极投入到课题研发的活动中来,也使年轻教师获得了成长。

【案例四】在篮球活动中成长

一位新上岗的男老师,青春、热情、富有活力。初来乍到,便引起了周围老师的关注,虽然从没有给孩子们组织过教学活动,但总是像个大孩子一样和班里的小朋友打得火热,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大哥哥”。

正好课题组正在研发如何利用幼儿园的特色环境开展教学活动,负责健康领域的骨干教师想到可以将一节准备在幼儿园游泳池里开展的篮球赛教给他执教,小伙子认真极了,在骨干教师的悉心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活动过程,看着孩子们意犹未尽、兴奋的目光,在场的所有老师都替他感到高兴。

活动总结时,这位青年教师激动地说:感谢课题组老师给予这样的机会,使自己能在很短的时间里直接感知教学活动组织的全过程,亲身体验到教研活动的益处,甚至觉得自己已经从“大哥哥”成长为一名“教师”了!

在我们的课题组中,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许多新入职一、两年的青年教师都积极参与到了课题探究的活动中,这将会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说,激发了教师活动的积极性后,他们会自愿、自主、自觉地从周围汲取一切养分,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一个被老师接受、理解、感悟、内化的过程。

2.反复实践,提升教师挖掘教育资源的能力。

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为了选取更适合孩子的活动内容,使之既符合园所的实际情况,又能促进幼儿对幼儿园里的生态环境的兴趣。教师们在一次次的反复实践中,不断调整、挖掘园本教育资源。

【案例五】幼儿园里的一景

幼儿园里到处都充满了绿色的生机,可以说任何一个角落都是一个小景点。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幼儿园里的生态的环境,这次研讨活动由原来定的2周延长至3周,老师们几次聚在一起进行了激烈而又热烈地讨论,各显其能,在不同领域挖掘丰富的生态教育资源。

“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是课题组成员一年多来的深刻体会。通过这些多样性的课程研讨活动,不仅形成了独特的园本生态教育课程,使幼儿的活动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而且教师在园所生态环境的挖掘的过程中,也由活动的执行者向着课程的建设者改变,不断提高自身应对情境的教育机智与课程的决策能力,这些,对于现阶段幼儿园的生态教育课程研发以及今后活动挖掘都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3.不断创新,构建多样、有效的师幼活动。

瑞吉欧的教育者认为:“对于儿童的理解是一切教育得以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幼儿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思维与活动权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朋友的身份蹲下来与幼儿交流情感,聆听每一个孩子的想法与愿望。对于小班孩子,老师常常创设游戏情景,以角色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吸引孩子参与到活动中去;对于中班幼儿,老师则通过有层次的提问,引导幼儿一步一步的观察:例如《玻璃顶上的小雨珠》这一活动,老师引导幼儿观察:“玻璃顶上有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花纹?”“你看到下雨时,雨落在玻璃顶上是什么样?”;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让他们担当小导游,向前来参观的客人朋友介绍我们的幼儿园。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根据不同幼儿的需求,不断地创新活动方式,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关注幼儿的表现,激发幼儿对园所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索精神。

四、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完善园本课程。

1.家长进课堂,带给幼儿更加真实的情感体验。

我园是一所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老园,现在有的在园就读的幼儿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曾经也在这里上幼儿园,有的甚至全家都在这里上过幼儿园,这样的经历是很难得的,所以,我们邀请曾在我园就读的孩子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带来自己当年在幼儿园的活动照片,与孩子交流自己当时在幼儿园时的情景,让长辈讲讲自己小时候幼儿园的样子,让小朋友讲讲现在幼儿园的样子,激发幼儿的自豪感与归属感。同时,整合园内外的一切资源,家园共同策划、组织实施多种形式的活动,例如:“小小越野赛”、“生态种植园”等,让家长意识到生态课程的重要性,指导家长有目的地带领孩子关注周围的环境。

【案例六】热火朝天学雷锋,爱心传递正能量。

在三月的学雷锋月活动中,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更加温馨、整洁的生态环境,许多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投入到了幼儿园环境的清理工作中。有的家长仔细地将小树丛中的每一片枯叶掏出来,有的家长认真地擦拭孩子们喜欢的“小小角的小亭子”。家长们认为,只有自己身体力行,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才能从小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意识与习惯。由此可见,这样的活动既是幼儿发展的需要,也是家长成长的需要。教育定位的重新认识,把家长变成了与教师具有同等地位的教育者。

五、创建平等、高效的阶梯式教科研团队。

在课题探究的过程中,必须要将课题研究的工作落到实处,这需要形成积极、互动的课题研究团队。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站的日常探究活动,工作站由站长牵头,成立由课题组成员、骨干教师,甚至是家长代表等共同组成的课程研发小组,每个课题组成员再向下辐射各年龄段富于创新精神的青年教师。在课题的研究活动中,由骨干教师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帮助、指导青年教师进行实践活动,在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观摩、研讨活动中,再次激发每位教师的工作潜能,提高青年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增强教学反思能力、促进教育机智的形成。这样就形成了全园参与、不断尝试、深入探究的课题整体,让幼儿园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家长、幼儿与家长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参考资料

[1](美)劳伦·布拉德韦.如何让你的孩子获得最大的学习能力[M].高原,译.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1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 http://www.edu.cn/20011126/3011708_2.shtml

[3]虞永平.幼儿教育观新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园本课题组幼儿园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我爱幼儿园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