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鹏
摘 要:促进大学生思想入党是提高党员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保持党组织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思想基础。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如何破解大学生思想入党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命题之一。本文从组织认同视角出发,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思想入党的具体原因,提出了加强思想入党的相关对策,为解决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入党;价值认同;情感认同
影响大学生思想入党的原因分析
思想入党问题是党员发展的生命线,是引导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动态过程。从组织认同的视角来说,思想入党是大学生对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的认知与内化过程,是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组织保持一致的积极心理体验,是提高党性修养、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提升过程。大学生的思想入党过程受到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和网络舆论影响,是对大学生价值判断力的考验,我们可以从外部环境、组织内部环境和个体认知层面来分析影响大学生思想入党的具体原因。
1. 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交织叠加,共同构建思想入党的外部环境
当前,我国正处在矛盾叠加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现实环境下从严治党新要求蔚然成风,网络环境下的各种社会思潮暗流涌动,现实社会与虚拟环境的相互叠加,正能量与负能量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价值多元、行为多样、标准多变的社会环境,既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影响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从整体上看,大学生群体对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大政方针高度认可,对我国的发展前景和实现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但是,由于大学生尚处于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波动性较大,容易受到网络中错误思潮的影响。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交流思想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采取更多元、更新颖的方式和更独立、更平等的地位进行思想交流,海量的网络信息背后蕴含着不同的价值判断。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认为,在信息社会里,“所有信息与权力息息相关,并进而与政治息息相关,随着我们逐步进入信息政治时代,这种关系会越来越深”。[1]近几年来,互联网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不断凸显,断章取义、真假难辨的情况层出不穷,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趋势、政治诉求的差异化倾向,无时无刻不干扰和妨碍着学生党员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对大学生思想入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受到现实环境和虚拟环境的双重压力,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受到严峻挑战,也考验着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坚定性和思想鉴别力。
2.组织效能和组织氛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思想入党的提升过程
思想入党与组织入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组织入党是外在形式,思想入党是内在要求。党组织作为促进党员思想提升的有效载体,其组织特征将影响党员思想入党的进程。大学生加入党组织以后,就会以一个局内人的视角来审视党组织的整体效能,评价党组织的声誉是否名副其实、运行机制是否公平公正、支部活动是否有吸引力、党员主体地位是否受到尊重等。如果这些评价是积极的,将会促进党员提升对党组织的忠诚度,牢固树立其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党员的党性修养水平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果这些评价是消极的,党员就很容易产生思想背离现象,虽然可能会继续留在组织内,但对党组织的认同度会降低,进而影响党组织的纯洁性和战斗力。组织沟通氛围对于党员的思想交流和提升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有的党支部组织生活流于形式,组织生活质量不高、沟通氛围不真实,批评与自我批评避重就轻、不疼不痒,弱化了组织生活的教育提醒作用,也会影响党员光荣感和责任感的形成,思想提升就更无从谈起。另外,高校学生流动性大,党支部人员变动频繁,客观上会影响党支部工作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也会影响党员思想交流的深度和思想入党的进程。
3.思想认知水平等个体特征因素,影响思想入党的发展进程
思想觉悟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主动学习、主动改造主观世界的渐进过程,与党员个体的认知能力和政治态度有直接的关系。有的党员对政治充满热情、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通过认真学习与反思,在思想上很快达到了合格党员的标准;有的党员政治意识淡薄,功利化倾向严重,虽然在组织上入党了,却很难达到思想上入党的要求;还有的党员被动接受思想教育,缺少价值判断的主心骨,在思想入党状态上表现出时好时坏的波动性和反复性。当前,大学生的学业、就业等压力都比较大,对理论学习的关注度不高、投入精力不足,他们往往会用更多的精力来解决学习任务和职业发展问题,而忽视了理论学习和思想提升,往往止步于组织入党,从而导致党员思想素质停滞不前的现象出现。另外,党员个体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也会影响其思想入党的转变过程。有的党员积极参与党内活动,在活动的组织与策划过程中,体验到了强烈的组织归属感和成就感,其思想提升的速度就会快一些;而那些在支部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的党员,对组织的依附性较弱,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较低,其思想入党的进程也会相对慢一些。
促进大学生思想入党的路径分析
1.加强理论武装,提高党员的价值认同水平
思想入党是个体价值观与党组织价值观逐步趋同的过程,也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头脑的过程。学生党员正处于立学、立德、立志的重要阶段,其价值观的养成容易受到错误理论和思潮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需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当前,高校政治理论学习内容抽象、形式单一、实效性不强,要提高党员的价值认同水平,就要增强理论武装的亲和力和融合度,在实践中培养一批真学、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优秀学生党员。
一是培养一批真学、真懂马克思主义的学生党员。刚入党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学习意识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十分关注,渴望接受系统的教育和权威的解读。党组织要积极回应新党员的学习热情,利用假期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聘请权威专家解疑释惑,为每个党支部配好理论学习导师,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授、个别辅导、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党员学理论的热情,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不断培植学生党员的精神家园。
二是培养一批信念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价值观的养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而是一件一件事情、一点一点修为积累起来的,需要党组织的积极引导和党员的自我构建。价值观教育不是单向度的灌输过程,而是多元对话交流、不断凝聚共识的过程。高校党组织要进一步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建立党员思想交流机制,增强支部学习的互动性,发挥理论学习导师的引导帮扶作用,让党员的思想在交流中丰富,在探究中提升,让学生党员在组织的关怀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既体现个体的价值追求,又能服务于党组织的发展目标,不断增强学生党员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三是培养一批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秀党员。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理论知识,而是解决现实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高校党组织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读社会问题,让学生党员在发现问题中深化国情认知,在分析问题中明确价值追求,在解决问题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党员队伍中的影响力和主导性。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员的情感认同
党员的情感认同是在与党组织良性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对组织内部环境的积极体验和评价,主要表现为党员感觉自己对党组织既有理性的责任感,也有非理性的依赖感,在此基础上,党员个体忠诚度更高、责任心更强、与组织成员的交流更畅通,也愿意为组织目标的实现积极奉献、恪尽职守。高校可以从优化党组织的人文环境入手,加强党员的情感认同程度。
一是选好配强支部书记队伍。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一个好的书记,可以带好一支队伍、干出一番事业、影响一批学生。高校要加强学生支部书记建设,选拔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的教师或学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根据党支部的整体状况,既可以选拔亲和力强的支部书记凝聚群智,也可以选拔业务水平高的支部书记引导大家共同发展,充分发挥支部书记的感召力和示范性,促进支部书记与普通党员之间的情感交流,让支部书记成为全体党员的贴心人和引路者,进一步强化党员个体对党组织的情感归属。
二是加大组织支持力度,发挥党组织的团队优势。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又能使团队力量倍增。党组织要发挥团队的协同作用,建立健全党组织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不仅要关心党员的学业成绩,而且还要关注党员的心理健康,通过谈心谈话、结对帮扶、重点支持等形式,全方位了解党员的思想状况,把组织关怀送到党员心中。在重大事件及敏感时期,党组织还要特别关注党员的思想波动情况,及时答疑解惑,发挥党组织的思想引导作用,强化组织意识、严明党的纪律,确保党员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判断,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高校要健全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发扬党内民主,允许不同意见的碰撞和争论,营造民主决策的良好氛围。党组织要建立健全党员利益诉求表达机制,鼓励党员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畅通党员意见反馈渠道,及时回应党员合理诉求,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党员对党组织的情感认同程度就会越来越强。
3.发挥党组织的制度优势,确保党组织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与党员个体是分不开的。党员个体越优秀,党组织越先进;党员的身份认同感越强烈,党组织越纯洁。我们要用好的制度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党组织的纯洁性,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执行没有例外。
一是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形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组织氛围。严肃的党内生活是保持党组织先进性的重要渠道。高校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制度优势,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完善党员学习交流机制,增强组织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和战斗性,形成思想上的真交流、观点上的真碰撞,在交流互动中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凸显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另外,党组织的制度优势还体现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高校党组织要健全党性定期分析和民主评议制度,鼓励党员立根固本、挺起精神的脊梁,促进党员在深刻反思中提高党员的身份感、在相互批评中提高党员的责任感,多积尺寸之功、经常防微杜渐,尽快完成从组织入党到思想入党的转变。
二是搭建广泛的党员服务示范平台,增强党组织的整体服务效能。先进的组织需要务实高效的作风。高校党组织要服务学生发展需求,建立健全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服务基地等实习实践项目,打造一批贴近学生生活、服务学生成长的先锋示范平台,引领学生党员当先锋、做表率,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党性意识,把先锋模范要求转化为党员的习惯养成,提高党员勇当先锋、争做表率的内生动力。只有每个党员都真正认同党组织,才能保证全体党员在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从而实现党组织整体效能的最大化。
三是健全党员能进能出制度,提升党组织的纯洁性。思想统一是组织纯洁的基础。高校党组织要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重视党员思想教育和思想审查,通过谈心谈话、查阅档案、征求意见、函调外调等方式,对学生政治表现、思想状况、社会关系进行全面了解,严格审查程序、突出政治标准,保证新发展的党员质量。另外,思想入党是一个动态反复的过程。高校党组织要坚持思想建党的优良传统,严格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将每一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教育引导党员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对于少数理想信念不坚定的党员要及时发现、及时提醒,帮助他们重塑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而对于那些丧失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没有改过自新意愿的党员,党组织也要及时启动组织处理程序,确保党组织的纯洁性。
参考文献:
[1]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黄明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