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婧
摘 要:在高校转型过程中,教师党支部出现了角色定位不够清晰、功能发挥不够有效等问题。高校教师党支部应该抓住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契机,明确功能定位,积极发挥政治功能、协商功能、学习功能和服务功能,从而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高校教师党支部;功能
在既往研究和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的高校教师党支部不能很好地承担起相应的职责。一是组织生活开展乏力。夏斯云(2013)等将这一问题很好地概括为五个层面,即“有组织无活动”“有活动无主题”“有主题无讨论”“有讨论无共识”“有共识无提高”[1]。二是教师党员发展困难。[2]党员发展困难受社会环境压力、组织工作协调、个人政治选择等多方面原因影响,但集中反映了党组织吸引力不足,党员群体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三是思想政治工作落实不到位。在教育层面,很多党支部仍采用学文件、读报告等传统方式,学习效果有限;在调查层面,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或制度措施开展教师思想行为调查分析。四是服务群众能力有限。对于困难党员或群众,不能全面做到主动开拓资源,无力提供有效服务。笔者认为,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在高校从传统模式到现代大学制度转型过程中,教师党支部的角色定位不够清晰,功能发挥不够有效。本文将从历史沿革和功能分析的角度,进行初步的探讨。
高校教师党支部功能的历史演化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了纠正左倾思想,会议一致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高校各级组织也相应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业务范围。党支部在此转型过程中,定位和功能都发生了一定变化。
1.从权力中心到权力制衡
在过去,教师党支部处于教研室等学术单位管理的中心位置,政治工作是单位的中心工作。在很多高校,党支部书记兼任教研室主任,或教研室主任兼任党支部副书记,无形中确立了党支部书记“一把手”的地位。但现在,我国高校治理结构日益多元,存在着四种相互制衡的权力,即以党组织为代表的政治领导权力,以校长及行政部门为代表的行政权力,以教授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为代表的学术权力,以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为代表的民主管理权力。[3]行政机构和学术组织逐渐取代党支部,承担起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中心工作的管理任务。院系、教研室党组织纷纷以“围绕中心”“服务中心”为工作目标。如何让党支部负责人通过有效的方式参与中心工作,在单位发挥一定的影响力,是党支部目前考虑的首要任务。
2.从资源中心到资源紧缺
在过去,因为党支部处于管理的中心位置,具有支配时间、空间、资金等资源的核心权力。但随着管理和决策职能的转移,党支部逐渐丧失了对资源的支配权,党支部组织活动所需的资源愈显短缺。一是教师参加党支部活动的时间不充裕。为了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和高校的排名,越来越多的教师被卷入唯学术指标的新管理体系。教师的升职、加薪、获取学术资源等主要参考论文、项目等学术指标,教师的精力被无限地聚焦在学术活动上,参与党组织活动的时间很难保证。二是党支部开展活动的空间被压缩。越来越多的研讨会、评估会、课题会、读书会等活动的开展,使学校有限的会议室不堪重负,党支部活动首先被挤压。三是党支部开展活动的资金得不到保障。党支部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党费和上级组织部门拨款,而且一些学校对基层党支部活动经费的支持远远满足不了其日常活动的需要。
3.从信息中心到信息多元
在过去,党支部是信息中心。一方面,政治体制决定信息传达方式,如有一些信息只能党内传达,或最先在党内传达。另一方面,人们的信息来源有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人的权威信息来源主要是三大媒体,即《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而读文件、读报纸是党支部主要的学习形式。因此,参加党支部活动是一种政治待遇,能获得比普通人更多、更加权威的信息。
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大为拓展。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改变了过去党和政府主导的媒体行业,使普通民众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人们掌握信息开始不仅仅关注信息数量,更重要的是信息来源更加快捷、信息更加准确、内容更加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党支部如果不能做到整合信息、深入挖掘,很难占据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这种转变,对传统简单的支部活动方式构成了很大的挑战。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高校教师党支部可能承担的功能
21世纪以来,我国开始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这对教师党支部而言,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过程中,学术组织内部的治理结构将被重组,学术权力、行政权力、政治权力以及民主权力都要重新寻找合适的功能角色定位和有效的作用发挥形式。党支部在此过程中,可以将已经虚化的功能重新落实。但同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过程本身就要求行政权力和政治权力让渡一定的权力范畴给学术权力和民主权力。对于党支部而言,必须在认可管理权限逐渐减少的局面下重新出发,挖掘自身潜力,探索新的领域。笔者认为,政治功能、协商功能、学习功能和服务功能是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过程中高校教师党支部应当或可能承担的功能。
1.政治功能
政治功能,是高校教师党支部作为一级政党组织与生俱来的一种功能。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是党支部的首要职责。问题在于,党支部如何有效地保证政治功能的发挥。一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党支部应保证党组织的相关政策让党员和群众知晓,可以视情况采取学习或公告的方式。二是把好政治方向。党支部应监督相关政策在本单位的落实情况,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活动中出现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这需要充分发动党员和群众的力量。三是维护政治稳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以及敏感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党支部政治功能的重要体现。
2.协商功能
教师党支部在教研室等学术团体中不再处于支配地位,但对于学科发展、人才引进、课程分布、项目分配等中心工作应该保持一定的影响力。《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党支部参与中心工作的形式作出了明确规定:“教职工党的支部委员会要支持本单位行政负责人的工作,经常与行政负责人沟通情况,对单位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教职工党的支部委员会负责人参加讨论决定本单位的重要事项。”事实上,党支部参与中心工作,不仅是党支部本身的需要,也是学术团体自身治理结构的完善。在教研室层面,工会组织相对弱势或直接缺位,党支部可以很好地代表民主权力。无论是教研室主任、副主任代表的行政权力,还是学科负责人代表的学术权力,多数通常反映较为年长的学术权威的意见。党支部包括老、中、青三代,可以在学术骨干和青年教师之间形成沟通和交流,是青年教师或非学术骨干表达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的有效渠道。因此,党支部可以在教研室发挥参政议政、民主协商的功能。
3.学习功能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教师学习型党支部的建立,是服务中心工作的重要形式。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党员的能力素质,促使其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学习型党支部的建设有三个关键环节:一是以达成共同愿景为目标。共同愿景是对“我们想要什么”的回答,它是学习实践的焦点,也是动力的来源。共同愿景让组织有共同性,使成员被一种共同的抱负凝聚在一起。教师党支部的共同愿景应该既包括党和国家、社会发展的宏观层次,也包括学校、院系发展的中观层次,还包括教研室、实验室、学科团队、个人发展的微观层次。二是以内容深度挖掘为基础。在信息时代,党支部学习应力图改变以往读文件、读报纸的单一方式,追求信息的深度挖掘和有效整合,让党员在信息整理、观点碰撞中完成能动学习。三是以学习制度化为导向。[4]通过定期的政治学习会、学术交流会、思想沟通会,党支部逐步树立学习品牌,在本单位形成辐射作用,增进组织吸引力。
4.服务功能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建设教师服务型党支部,是党组织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基础,是提高基层党组织公信力的保证。服务型党支部的设立应抓两个关键。一是服务中心工作。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中心工作的实现,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与和谐的团队文化。一方面,党支部可以通过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提升教师素质,调动党员积极性,为单位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党支部可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与各方面人群的沟通,培育团结向上的单位文化。二是服务弱势群体。一老一少是学术团体中相对弱势的群体。党支部应该为老同志提供老有所为的平台,鼓励他们传授积累一生的宝贵经验,如指导青年教师授课、科研等。还有一些身患重病,家庭困难的老同志,党组织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带去党的关怀和温暖。青年教师是教师群体中压力最大、地位最低的群体。一方面,青年教师处于事业上升期,发文章、写专著、申课题、报项目等任务繁重;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在群体中地位最低、资源最少,是生活压力最大的人群。他们更需要有人支撑、指点和帮助。党支部可以调动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等优秀骨干,让他们和青年教师结对子,成为将青年教师引入组织的助力。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高校教师党支部功能实现的保障机制
随着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逐步推进,学术团体内部的组织框架和治理结构都发生了变化,教师党支部本身的功能定位也发生了变化。要保证这些功能顺利实现,教师党支部必须顺应形势变化,重新建立一套协调高效的保障机制。
1.以切合教学科研实体为原则,优化支部设置
传统的党支部设置模式,一般依托教研室。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进程中,有的学科发展成很多分支,有的学科管理实体演变成实验室,还出现很多跨学科团队,教研室不再是唯一的基层学术管理实体。为适应这种变化,党支部设置模式应该按照有利于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进行调整,使之与实验室、学科组、创新团队等教学科研的实际管理单位更加契合。同时,如果学科发展过大、过快,要注意及时对党支部进行调整,使党支部的规模保持在适度范围,以利于组织活动有效开展。
2.以互联互通为原则,理顺单位内部治理结构
教研室、实验室、学科组、创新团队等学术组织,一般是以负责人为代表的学术权力或行政权力为管理中心。党支部要有效地参与内部治理,必须保持与这些核心机构的互联互通。一是保持人员上的沟通交流。一方面,党支部书记在选聘教研室、实验室副主任、学科组副组长和创新团队负责人时需考虑具有一定学术权威或行政权威的同志担任;另一方面,党支部要积极发展学术骨干成为党员。二是保持工作机制上的协调合作。一方面,党支部书记应参与讨论决定本单位的重要事项,经常与行政负责人沟通情况;另一方面,行政负责人如果是党员,要坚持要求与普通党员一样参加组织生活;如果不是党员,要及时将党支部的决议、文件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告知负责人。
3.以持续有效为原则,完善支部运行机制
“三会一课”制度,即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是基层党组织多年来形成的党员管理和教育制度。在新时期,如果能将这项制度盘活,教师党支部就能维持有活力的组织生活,完成所承担的使命。针对日益受限的空间和时间,党支部应该采取措施克服这些困难,保证组织生活的定期开展。一是采取午餐会等形式,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和闲置的空间。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以邮件群发、QQ群、飞信群、微信、微博等形式展开学习讨论和沟通互动,拓展空间,节省时间。
4.以主动开拓为原则,合理利用资源
在资源紧缺的现实面前,教师党支部不应该压缩功能、向后退缩,而应该主动承担、开拓资源,维持组织的运作。一是上级党组织应该采取措施,为教师党支部配备更多的活动经费,制定宽松、规范的使用办法,鼓励党支部组织更加多样的活动。二是教师党支部应该紧密围绕中心工作,使教研室、实验室、学科组、创新团队等教学科研实体自觉将支部工作看做本单位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划拨行政经费予以支持。三是教师党支部应该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人力资源转化为其他资源,加强自组织能力。
参考文献:
[1]夏斯云,郭茜,朱飞.增强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的思路创新和路径选择[J]. 思想理论教育,2013(9).
[2]孙绪柱,李逸龙,李向东. 创新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理性思考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
[3]秦惠民. 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中的权力制衡与协调[J]. 中国高教研究,2009(8).
[4][美]彼得·圣吉. 第五项修炼 [M].张成林,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