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与当前教育信息化的紧密结合

2016-06-30 02:17尚玉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5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

尚玉成

【摘 要】 本文主要简单叙述了教育信息化的要素及本质,根据目前国家政策中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和终身学习两方面考虑,提出了信息化人才的层次,分析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分析了我国目前信息技术教育的大体情况,并且展望了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希望本文的写作对相关人员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化;国家信息化;信息化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01

一、教育信息化的要素与本质

教育信息化这个词在西方国家的文献中很少用到,基本上是东方文化语言思维的产物。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内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

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把教育信息化看作是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从表现形态上看,即信息资源的利用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不只是发达国家的基本国策,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乃至所有国家的基本国策。我国把国家信息化当作最主要的建设内容之一,并把国家信息化定义为: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而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个要素为: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这六个要素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完整的信息化体系。而对于一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信息网络是基础,信息资源是核心,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目的,而信息化人才、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是其保障。教育信息化作为一个行业的信息化也不例外。

信息化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实现信息与知识共享。从全社会的范围来看,是实现整个社会的信息与知识的共享,提高社会的智能。从网络技术发展的层面上来看,目前网络的发展基本上还停留在信息共享这个阶段。如果把因特网的发展划成三个阶段,则第一个阶段是数据传递与共享,因为在因特网发展起始阶段,其应用主要是E-mail和少量可供查询的专业数据库。第二个阶段为信息共享,其主要特征是随着Web技术的出现和WWW(WorldWideWeb)的广泛应用与推广,大量的信息网站(包括门户网站、专业网站、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等)得以建立与互联,使整个地球联成了一个巨型的信息网络。再往下发展应该出现第三个阶段即知识共享阶段。

由于技术的限制及其它许多原因,目前还未解决好复杂知识或非良构知识的表征、组织、存储和传播等问题,另外人与计算机的有效交互、人与人如何通过计算机或网络进行有效互动、复杂的社会系统如何与网络融合等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解决。实现知识共享是网络技术的最重要的未来发展目标之一,因而也是信息化的本质。

二、信息化人才与信息技术教育

1.信息技术教育是大面积培养信息化人才的主要途径。

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保障,相应地,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当是,具有全面而坚实的文化基础(特别是信息方面的文化基础),能不断自我更新知识结构,能与人合作共事,富有创造性和应变能力并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一代新人。为了能够适应信息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信息社会的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社会的四大文化基础是读、写、算和信息,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是21世纪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

早在1996年,美国就提出了第一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计划中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目标规定了“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能在教室、学校、社区以及家中使用信息技术;所有的教师都将有效地运用技术帮助学生达到较高的学业标准;所有的学生都要具备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等几项目标。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信息化人才这个要素有两层含义,第一,教育信息化要有为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做贡献的专门人才。第二,教育系统担负着为整个社会信息化培养信息化人才的任务。关于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大致可以划分成三个层面:

(1)普及型的信息化人才。广义上说,每一个人生活在信息时代,他必须掌握的基本信息技术的技能。狭义上说,各行业的信息化均需要大批量的信息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

(2)专业性的信息化人才,包括高级软件人才、网络工程师、微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等。

(3)各单位或系统的高级信息主管,或叫首席信息官(CIO),而且这些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性人才。普及型的信息化人才,一般应有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这既是普通大众的需要,又是教育需要关注的问题。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都有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培养的问题,这就是信息技术教育要解决的问题即大面积地培养信息化人才。

2.信息技术教育的特征。

信息技术教育不只是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作为一门课程,它有以下几个特征。(1)基础性。它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是与其他传统基础课程,如:语文、数学、外语等一样的文化基础教育。(2)高投入与高技术性。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需要建立专用的联网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以及相应的硬件设备与软件环境,并需要具有专门信息技术的教师和技术管理人员。(3)高速发展性。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其硬件设备、软件环境、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等都需要不断更新。(4)工具性、实践性与应用性。必须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上机、上网等实践活动,并注意在教学活动中贯彻从生活中选取实例,再回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5)综合性、渗透性与变革性。信息技术综合了人类最新的科学技术,并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生活等领域,促进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新的网络与多媒体信息技术也促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决定了它对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体系和模式的改革,加速了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三、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教学内容上,以侧重隐性知识为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如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协作学习等;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交互性;在评价方法上,可采用计算机辅助测验(CAA)等形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育的灵活性、适应性,以及个性化特点更加突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则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黄荣怀.教育信息化的特征、现状及发展趋势[N].中国计算机报,2001-08-20.

[3]叶金霞.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王相东.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前景[N].中国教育报,2001-09-20.

[5]吴疆.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6]徐通模.中国大学的未来发展走向[J].教育发展研究,2001(1).

[7]陈帆波.高师要做领跑人[N].中国教育报,2001-08-04.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教育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