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诸刺王僚”,谈先秦刺客的侠义精神

2016-06-30 09:13郑开齐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蜕变刺客形象

郑开齐

摘 要:《史记·刺客列传》展现了几个名垂青史的刺客形象,他们或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夺取暴君奸臣的性命,或为报知遇之恩而出生入死,他们不图富贵,崇尚节义,虽死而无悔。这其中包含着太史公的侠义情怀。侠义一直存在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中,并源远流长,经久不息。而这些刺客所表现出来的侠义精神也是被太史公司马迁所极力褒扬的。本文,从列传中的“专诸刺王僚”,这一典型事件入手,论述先秦时期的侠义精神,这对我们认识和理解先秦时期,刺客所具有的“侠之大者,谓之刺客”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专诸;刺客;形象;侠义精神;蜕变

一、刺客的渊源

中国古代有文字记载的刺客历史发端于春秋乱世,礼崩乐坏,诸侯争霸,权力博弈,刺客应运而生。刺客原本乃行走四方,以行刺为生存手段的江湖自由职业者。他们往往特立独行,任情任性,技艺高超,胆识出众,可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春秋时期正是中国儒文化萌芽形成之时,中国刺客文化正是与儒家思想文化一同起步成长的。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评价,无论成败与否,刺客者立意昭彰,志向不堕,因而名垂后世,绝非虚妄'。专诸刺王僚就是其中的典型。

二、刺客专诸的形象

在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中,主要记载了五个名垂史册的刺客,专诸就是其中之一。专诸鱼腹藏剑刺杀吴王僚,死于乱刀之下,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悲壮之歌。高超的武艺和技巧:专诸刺僚,立死,仅凭那精巧的小匕首能立刻刺死王僚,可以想到这需要超强的意志力和高超的技巧。缄默寡言却刚毅的性格:专诸曰:“王僚可杀也”,从这点可衬托和反映出,专诸的性格特点。诺千金、忠于知己的道义精神:刺客所奉行的信是君臣间、朋友间的诚实守信,在他们身上不会有虚情假意,为诚信甚至不惜以付出生命为代价,忠于知己、舍身取义的道义精神。

三、侠义精神

孟子曾有“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专诸为报公子光的知遇之恩,一句,吴王僚可杀,在宴会上刺杀吴王僚,并一击毙命,成功的帮助公子光登上吴国的王位。这体现了先秦时期侠义精神。概括起来,刺客展现的侠义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不畏强权

当社会不公时,社会就需要正义的产生,人们就渴望英雄的出现。刺客行刺虽然采取的是暴力手段,但从他们的动机看,却又有反抗强权、对抗社会不公正的意义。专诸刺王僚,为公子光夺位体现了作为刺客,是不畏惧现实中的强权力量,是朝着自己内心和自己所想进行和实现的。

(二)己诺必诚

李白《侠客行》有“三杯许然诺,五岳倒为轻”,虽然是夸张的写法,但却将刺客的信义精神刻画的入木三分。专诸在刺吴王僚时,从王宫到公子光的住处,布满甲士,但吴王僚凡自己生命出现危险,必甲士护驾。虽如是这样,但专诸,下定决心以死来应允,来实现自己的承诺,所以,这体现了他的己诺必诚的信义精神。

(三)不爱其躯

不爱其躯是刺客普遍表现出来的现象,包括生死关头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或有时为了行刺,或保全别人而对身体自残。专诸在刺杀吴王僚后,被吴王僚身边的卫士所杀,这是所料想到的事情。他知道自己有多危险,这次刺杀有去而无回,这正是他不爱其躯,舍身报答伍子胥和公子光的知遇之恩的重要体现,他用自己的身体来实现了对公子光的诺言,实现了自己的人身价值和自己理想的追求的一种升华。

(四)知遇之恩、以死相酬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刺客最典型的一个外在特征。公子光对专诸是如此,文中“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曾说“光之身,子之身也”,专诸为报公子光之恩刺杀王僚,公子光得以自立为王。可见为知己而死不只是刺客的信仰,也是当时社会普遍推奉的信条。

四、刺客文化的蜕变

刺客们轻身重义的精神在后世得到了传承。在经过民族正义和社会伦理考验后,蜕变成为侠客的智慧与风范,成为真正民族文化和社会意义上的英雄气概。这是儒家主流文化对刺客文化及其发展延伸的侠文化长期影响形成经久不息的侠文化。同时,随着刺客文化和侠文化中儒的思想成分的越来越浓厚,使侠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质变:独立人格丧失殆尽,依附性增强,工具化凸显。从此,侠的社会功能被极端政治化,华丽转身为统治秩序的维护者,侠的自由天性与鲜明个性被牢牢压抑、束缚和拘囿在儒的思想道德规范里,已然沦落为循规蹈矩、庸庸碌碌。

所以千百年以来,似雅实俗、俗中寓雅的刺客文化与侠义精神,只是连接文人墨客与江湖文化两大层次间无法割舍的重要心灵纽带,只是对重视群体价值取向成就动机的传统文化的一种心理暗示,只是深藏在民族文化底蕴中对生存窘境恐惧感的清醒认识和怀旧情愫。

参考文献:

[1]张彦修.战国侠义精神[J].管子学刊,2010(3);70-75.

[2]黄鹏丽.《史记》的侠义精神及其对金庸武侠小说的影响[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6(4);77-81.

[3]杨富有.《战国策》的侠义精神探析及其影响[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3,13(1);24-26.

[4]王利民.刺客文化与侠义精神[J].论道·争鸣,28-29.

[5]曹继华.刺客成因初探-以《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刺客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2:179-181.

[6]丁静.论《史记》侠客的精神特征[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5,27(5);29-32

[7]李海群.《史记·刺客列传》与先秦的侠义精神[J].名作欣赏.文苑经纬,2013:147-148.

[8]张志知,郑春元.中国文史中的侠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9]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0]曹正文.中国侠文化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07.

猜你喜欢
蜕变刺客形象
刺客虎传
看不见的空中刺客
论美国电影中的癫狂之美
“微”体验:因“生”动而生动
正本还需清源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刺客豫让:士为知己者死
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