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敏
摘 要:中国与日本自古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在经济文化政治领域都有很多相似与不同之处。而两国之所以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合作,友好交流,正是因为语言的交流与沟通作用。翻译在这之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翻译从表面上看是两个国家语言的转换,其实质是两个国家文化的交流。要想汉日翻译顺利的进行,就必须对日语和汉语的语言体系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并对两国的语言特点有深入的研究,乃至对两种语言背后的不同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接近“信,达,雅”的标准,将不同的文化很好的传达给不同的民族。本文将从中日语言的特点出发,浅谈如何巧妙的进行汉日转化。
关键词:中日两国;语言差异;文化差异
一、日语语言的特点
(一)暧昧性
1.ちょっと的用法
说起日语很多人都会想到暧昧这个词。日语语言最大的特点恐怕就是它的暧昧性。究其根本还是由于日本民族的文化决定的。日本人的性格中存在内外,上下的区分,这就决定了日本人的语言,行为都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减少与对方的冲突,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例:
女:何も言わずに行ってきたら、あんた、ここんとこずっと家にいたし。。。
男:今日は出かけるよ。
女:どこに?
男:ちょっとね。
ちょっと在日语对话中经常出现,是日语暧昧性的典型表现。例句表示女方一直责怪男方呆在家里,男方表示要出去,女方继续追问去哪里,男方却没有直接告诉女方具体的地点。言外之意就是男方不想告诉女方自己的行踪,用ちょっと就很好的掩饰过去了。
例:男:今日はお酒を飲みに行きませんか。
女:今日はちょっとね。
这一例句中,女方不想和男方去喝酒,所以回答时并没有说明白具体的事件,但是委婉的拒绝了男方的邀请。总之就是今天不太方便。由此可见,在日语的对话中,句子背后有很多隐含的意思,要根据特定的场合和具体的情形确定句子的含义。每种场景下的ちょっと和原字面意思完全不同,需要多加斟酌体会。因此进行日语翻译的时候,需要对日本暧昧文化有所了解,读懂对话背后的深层含义。
ちょっと電話してきます。
我去打个电话就来。
ちょっと用がありますので、これで失礼します。
我稍有点儿事儿,先失陪了。
ちょっとおたずねしますが、この辺に有田さんというお宅はありませんか。
跟您打听一下,这一带有姓有田的人家儿吗?
是一种用于会话的较婉转的表达方式。其数量少的意思不强烈,而只是按时程度比较轻。用于表述自己的行为或向对方提出某种请求时,加上「ちょっと」
2.用否定的形式表现肯定的意思
今天一起去购物吗?今日は一緒に買い物に行きませんか。
下了单的商品可以发过来吗?その注文された物を発送してくださいませんか。
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应该注意的是,不注意日语语言的习惯,直接翻译成了:今日は一緒に買い物に行きますか。或者,その注文された物を発送してください。这两种翻译很明显不符合日本人的思维方式,给人一种压迫感,日本人听了定会大吃一惊。后者的翻译给人一种强加于人的感觉,这不符合日本人的说话习惯,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多加注意。
田中は仕事が忙しい状況。
木村:ね、今日は仕事が終わったら、一緒に飲みに行かない。
田中:いいけど。
女同事邀请男同事一起去喝酒,但是因为工作的原因,田中无法赴约,但是因为是同事的关系,田中没有直接拒绝木村,而是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不使对方为难。“いいけど”也是日语中常用暧昧的表现手法。
3.どうも的使用方法
どうも作为寒暄用语经常出现在日本人的对话中,并且根据语境的不同,翻译也有所不同。どうも的意思有:谢谢(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对不起(すみません),やどうも(好久不见了),根据语境,灵活翻译。也体现了日本人说话的暧昧性。因此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要根据语境灵活的翻译。
母のことがどうも気になってならない。妈妈的事真是让我担心的不得了。
最近、彼はどうも様子がおかしい。最近他的状况,总觉得有点怪。
あの人の考えれいることは、どうもわからない。
努力はしているのだが、どうもうまくいかない。
(二)敬语
敬语是研究日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敬语的掌握程度也可以作为评判日语学习者日语水平的重要标准。敬语的使用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在人际关系的构筑和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在交际生活中根据不同层次的交际对象与自身的关系以及特定的场合,来确定敬语的使用。日语对于敬语的使用有着明确的规范和体系结构,这取决于日本的社会意识形态,等级制度等的社会结构。中国古代也有很规范的敬语使用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标准越来越被人们淡化,但是在现代社会还是留下了敬语使用的痕迹。因此,中日敬语使用和翻译方面有差异也有雷同。本文就针对如何翻译日语敬语进行浅析,对日语和中文的语言结构对比,采用对比研究法进行具体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日语言都在发生着变化。日语敬语可以分为四类“尊敬语,自谦语,郑重语和美化语”。
语言是文化的承载和表现,所以一个国家的语言习惯往往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日本社会由于受到历史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等级观念,从而形成了日语敬语的广泛使用。日语中无论是尊敬语,自谦语还是郑重语都是表达对他人的尊敬之情。通过接头词,助词,和动词,都可以构成敬语。如:さん、方、様、等结尾,お、ご等接头词,以及おっしゃる、頂く、参る等固有动词等。尤其是在商务日语中,敬语的使用更为广泛。
汉语敬语系统包括敬辞,谦辞,表敬礼貌用语。例如敬辞有:令,令尊,令郎,令亲;惠,惠存,惠顾;垂,垂询,垂念。汉语除此词汇手段外,还可以通过特定的句型来表达敬意或谦虚的的感情,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由“请”“能不能”“可不可以”等句型。
二、日语敬语的汉语翻译
例:こちらの書類に書いていただけますでしょうか。
駅の改札でお待ちしています。
先方がそのようにおしゃっていました。
例一的敬语表达“いただけます”是日语中典型的敬语表达。“こちら”是对我方的谦称,“いただけます”表达了对对方的尊敬,这种情况下不能用“もらう”。这种对话一般发生在公司与公司之间,因此,从说话人的立场出发,把我方和他方很好的区分开来,通过助词表现出对对方公司的尊敬之情。翻译成中文:“可以在文件上签字吗?”。要翻译成“可不可以”,“能不能”的句型。
例二是一个典型的自谦的表达形式,翻译成“我在车站的检票口等您”,日语的敬语表达主要是通过助词的选择,这里使用的是自谦语。翻译成汉语的时候则体现在人称的使用上,通过“您”字的使用,可以看出这句话应该是晚辈对长辈或者是下级对上级使用的。因此汉语翻译日语的时候,要根据人称的变化翻译成其恰当的日语。
例三是通过使用“”的敬语形式表达,表达了对对方的尊敬之情。
三、日语授受动词的翻译
收受动词是日语中最常用的表达方法之一。授受动词一般跟在动词的后面做补助动词。通过收受动词我们可以看出对话人和听话人的立场,上下,内外关系。收受动词在翻译成汉语时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有时候收受动词无法直接翻译成汉语,在翻译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动词的使用,人称的选择是否恰当,无法直接翻译出来的部分就要通过细节的地方尽量展现出来。有时候在翻译的过程中可能会随时一部分语义,但这可能就是日语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别之处。下面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
例:「この写真屋がうまいですが、一度彼のところへ行って、写真を撮ってもらってやってくださいませんか。」
这个句子中有多重授受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确动作的发出者和接受者分别是谁以及他们之间的地位和亲疏远近。首先我们可以看出这是说话人在向大家发出号召去照照相。说话人说那家照相馆不错,一起去那里看看吧,后面的部分就是难点,关键是要理清句子中的几个授受关系的使用。「撮ってもらって」说明说话者和听话者是一个组织,而照相馆是一个组织,说话者和听话者是“内”的关系,照相馆是“外”,“我们”要去照相馆接受恩惠。「やって」
是“我们”为了照顾照相馆的生意,去施恩于照相馆。「くださいませんか」是“我”作为说话人,邀请大家去照相馆,是听话人施恩于我的过程。句子结尾的时候用否定的用法表达说话者对大家的呼吁和号召。再次体现了日语的暧昧性,不强加于人的感觉。因此这句话在翻译的时候可以翻译成“那个照相馆不错,我们去看看,照张照相吧。”从译文中大家可以看出整体意思翻译出来了,但是日语收受动词的精髓完全没有体现出来,以及说话人,听话人,照相馆,三者的立场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也是日语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独特之处。因此,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除了保证意思的正确之外,还应该考虑怎样体现日语的独特之处。这是每一个译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1.厚意のこもった贈り物を受け取った。(もらった)
2.家族にお土産をわたす。(あげる)
3.このおもちゃはお子さんにおくる(あげる)のです。
首先看三个例句,如果换成括号里的句子的话,句子的意思虽然不发生改变,但是句子的语气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宾语是“贈り物”,“お土産”,“ おもちゃ”,这三个事物本身并不包含褒扬的意义,但是它们都是为接收方所喜爱的事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溶收受动词的话,就会产生令人奇怪的感觉,有一种强行施恩于人的感觉。可以说授受动词本省就包含了恩惠的感情色彩。在日本人的言语活动中,比较重视对方给予自己的恩惠,当自己向对方施恩时,为了避免给对方造成心理负担,一般不会使用收受动词。所以在中日文翻译的过程中,对授受动词的翻译也是一大难点。中文有时候无法体现出收受动词的恩惠性,但是要根据语境来判断日语的使用。
四、造成中日语言差异的原因
首先从地理环境上分析,中国地大物博,物产资源及其丰富,这就造就了中国人大方开朗的性格,不拘泥于小节,甚至可以说比较豪爽。相反,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火山和地震,而且物产稀缺,所以造就了日本人小心翼翼的性格。日本的总国土面积不足40万平方千米,河流短急,虽然可以用于水力发电,但是无法进行发规模的航运。且日本地处火山地震频发的亚欧板块的交界处,自然灾害频发,这就导致了日本人性格中普遍存在的危机感。待人接物处处小心,生活中时时替别人着想,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通过和日本人的交流可以发现,他们说话时往往喜欢只说一半或者用一些助词来让别人推测他们的话外之音,很少有日本人会直接拒绝别人。其次,日本南北跨纬度较大,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季节变化明显。这无形之中培养了日本人细腻敏感的性格,即暧昧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脱离了集体,自身的任务就无法完成,因此会产生孤立无援的感觉,为了不被人排挤,日本人在集体合作的时候,通常采用谦卑恭敬的态度,重视与集体中他人的和谐相处。
其次,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大和民族构成了日本这个统一的大家族。日本社会等级制度森严,以天皇为首的统治阶级把民众划分为了若干等级,森严的等级制度约束了广大的普通百姓的言行举止,说话做事不能逾越自己的身份,不可以下犯上。这同时也体现在日语敬语的使用上。日本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其他国家优秀文化的民族,尤其是学习中国文化。隋唐时期,日本派遣隋史和遣唐使学习中国先进的技术文化,可以说日本的文化很大程度上收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明贵.日本企业的实践与启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江口克彦.『部下の哲学』[J].PH研究所,2004.
[3]重茂逹.『35歳までに必ずやるべきこと』[M].かんき出版,2002.
[4]坂本光司.『日本で一番大切にしたい会社』[M].あき出版,2008.
[5]约翰·渥洛诺夫.日本管理的危机[M].中国友谊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