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争气
(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湖南益阳 413000)
在综合改革试点之前,我院上机类课程在加强网络自主学习的同时,逐步形成了“课堂讲授+上机练习”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模型。列为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之后,我院又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适合本土特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学生主动课堂,多元互动,立体评价”的课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教学环节较多。[1]由于学生水平不一的特点,若要求每位学生都不折不扣地完成上述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是不现实的。因此,在上述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应结合具体课程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模型。笔者结合教育课程“测量程序设计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具体实践,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将学生分为两类进行管理和评价,并强化课程上机考试这一教学环节。三年教学实践证明,该模型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经验总结如下。
“测量程序设计与应用”是测绘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后续课程,如C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后续课程。对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以“学生主动课堂,多元互动,立体评价”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为指导。1.该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因此在第一节课着重介绍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多种媒体资源情况,制订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课程学习计划。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对教材进行梳理,指导学生把握教材难点和重点,部分作业由学生上讲台实操、展示,从而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2.构建师生之间、学生兴趣小组等平台之间的互动,从而实现“多元交互”。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实时答疑、在线讨论。3.教学评价从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和对教学资源的应用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立体评价”。[1]
“测量程序设计与应用”这门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应用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在不理解课程内容的情况下也能进行上机实验,而当上机出现错误时,学生就变得手足无措。因此本课程的重点在于首先让学生理解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然后在上机的过程中逐步消化所学的东西,从而达到从理论到实践应用的目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着重抓了两个方面的教学工作:(1)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两类,对其进行因材施教,如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课堂展示机会,从而引导不同类的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环节;(2)严格要求上机实验考试,对考试内容、考核方法做了探索改革。在2012级以前的学生均是采用VB测量程序设计教材。从2013级(2015年下学期)开始,考虑到测绘工程专业已经开设了C语言、数据结构(C语言版)等课程,选用了新的卓越工程师的教材VC.NET测绘程序设计教材。对考核方法作了较大改革:(1)加大了课程考核中该环节的比例;(2)加大了考核内容的综合性,考核内容基本上涵盖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3)提前发布考试题目,让学生在考前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4)进行考前辅导,学生拿到题目后,针对难点进行一次专门的辅导。改革之后,发现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对零散的知识点有了较好地理解,部分学生能对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2][3]
为了确保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性,2014年下学期,我分别就学生对课程教学实践模型、课程总体效果、课程上机考核改革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教学改革满意度调查
从图上可以看到,81%的学生对这种课程教学实践模型表示满意,认为该方案不仅课程资源丰富,同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82%的学生对课程总体效果评价表示满意。79%的学生对课程上机考核改革表示满意,认为通过上机考核这一教学环节,能够将课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融会贯通,起到了综合训练的考核要求。
“测量程序设计与应用”是测绘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对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以“学生主动课堂,多元互动,立体评价”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为指导。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该课程具有知识点多、内容理解难度大和上机实践要求高的特点,因此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成两类进行管理和评价,同时对上机实验考试在考核中占的比例以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三年教学实践证明,该模型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刘军华.基于网络环境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8):45-48.
[2]张恒璟,王崇倡,王佩贤.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测量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测绘通报,2012(6):101-103.
[3]杨容浩,浦朝旭.“测量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信息与电脑,2014(6):2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