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蓉,何伟华,葛雪燕
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护士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张蓉,何伟华*,葛雪燕
[摘要]目的构建一套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护士胜任能力指标体系,为军队护士的选拔、培训、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方法以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理论为基础,通过查阅文献、半结构式访谈、Delphi专家函询法,初步拟定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0和0.91;变异系数分别为0.28和0.36;协调系数分别为0.19和0.43。最终确立的卫勤保障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4个一级指标(综合素质、技术、能力、知识,权重0.2064~0.3124)、11个二级指标(政治素质、救护专业技术、救护基础知识、病情观察能力等,权重0.0498~0.1383)、36个三级指标。结论专家咨询代表性和可信度高,初步构建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军队护理工作的特点和救援任务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卫勤保障;护士;胜任力;指标体系
[作者单位]471031河南洛阳,解放军150医院护理部(张蓉,何伟华,葛雪燕)
近年来,军队护士越来越多的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是指在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军队卫勤机构和人员运用组织管理与医学技术等综合措施,对军队成员实施保障、对地方民众实施救援、全面维护军民健康的实践活动[1]。因此,选拔和培养能胜任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以下简称卫勤保障)的护理队伍是当前的重要举措。麦克利兰教授在1973年提出胜任力概念,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优秀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的个人潜在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态度或价值观、认知或行为技能[2]。笔者对参与卫勤保障护士胜任力进行研究,旨在建立构建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护士核心胜任力模型,为护士的选拔、培训提供依据。
1.1对象选择22名参加过卫勤保障、中级职称以上、工作年限≥10年的医疗队护理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护理管理10名(45.46%)、临床护理11名(50%)、心理护理1名(4.54%);女20名,男2名;年龄28~42岁,平均(31.1±7.2)岁;本科学历21名,硕士研究生1名。要求参与调查的护理专家对问卷填写有良好的积极性,能提供比较全面的意见及建议,并保证连续参加两轮专家咨询。
1.2方法
1.2.1专家访谈法通过查阅大量中英文文献初拟访谈大纲,随机选取8名护理专家进行半结构访谈,访谈内容如:“您认为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护士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具体内涵包括哪些?请排出前3位”等。通过对访谈结果的分析,初步构建适合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3],经过预调查并结合专家意见,形成正式专家咨询问卷。问卷内容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
1.2.2 Delphi专家函询法将制订的专家咨询问卷分别发放给22名护理专家,征求意见,全体专家共进行了两轮Delphi专家咨询。第一轮函询结束,将咨询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其中删除1个二级指标、4个三级指标,修改了1个二级指标、增设7个三级指标。制成第2轮咨询问卷发送给专家,再次对咨询结果进行分析、处理,修改了4个三级指标。
1.2.3层次分析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中一级、二级指标的权重;运用专家重要性赋值平均分配法,确定三级指标权重[4];最终确立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护士胜任力评价模型。
1.2.4统计学方法数据输入SPSS 13.0软件,运用专家积极程度、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和权威程度等指标,对专家咨询的可靠性和代表性进行检验。
2.1专家积极程度以问卷回收率衡量,应答率在70%以上为受试者参与度很好的标准[5]。本研究第1轮发放问卷22份,回收2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第2轮发放问卷22份,回收2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两轮咨询22名专家提出了41条修改意见,说明专家对本次调查的积极程度较高。
2.2专家权威程度用权威系数(Cr)表示,为专家对各指标的判断依据系数(Ca)和熟悉程度系数(Cs)的算术平均值[6]。通常专家Cr>0.7,即认为咨询结果可靠。本研究第一轮函询Ca、Cs分别为0.89、0.91,Cr=0.90;第二轮函询Ca、Cs函询分别为0.90、0.92,Cr=0.91。
2.3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表示,一般而言,变异系数在0~1区间波动,变异系数越小,说明专家对指标的协调程度越好;当肯德尔和谐系数χ2检验P<0.01时,提示专家对指标判分一致性较好。本研究第1轮函询变异系数平均为0.28,协调系数为0.36,χ2=390.11,P<0.01;第2轮函询变异系数平均为0.19,协调系数为0.43,χ2= 469.07,P<0.01。
2.4评价指标筛选及各级指标权重(1)修改的指标。在两轮轮专家咨询中,有7名专家共提出了5条修改指标,二级指标中的“仪器操作技术”修改为“救护仪器使用技术”,三级指标中的“急救护理知识”修改为“基本护理知识”、“心理应激干预知识”修改为“心理护理知识”、“医疗帐篷展开”修改为“医疗单元的展开与撤收”、“心电监护仪等仪器使用”修改为“各类救护仪器的使用”。(2)删除的指标。在两轮轮专家咨询中,有5名专家共提出了4条删除指标,二级指标中“奉献意识”与“军事素质”的三级指标中部分内容有重叠,故将二级指标中的“奉献意识”删除的同时,将其三项三级指标一并删除。(3)新增的指标。在两轮轮专家咨询中,有10名专家共提出了9条新增指标。在二级指标“救护基础知识”中新增“特殊武器伤护理知识”,在二级指标“应急救援相关专业知识”中新增“应急救援国际通用知识”及“卫生防护知识”,在二级指标“应急处理能力”中新增“快速准确执行护理操作能力”,在二级指标“救护专业技术”中新增“创伤手术配合”及“应急消毒供应”,在二级指标“救护仪器使用技术”中新增“卫生装备的使用”,在二级指标“军事素质”中新增“野战医疗队综合训练素质”及“卫勤保障使命感、担当感”。此外,第一轮专家咨询中,二级指标建议新增“野战生存能力”及“护理操作快速执行能力”,但在第二轮专家咨询时被删除。
以上指标经专家两轮修改,反复修订,理由充分,予以采纳。最终形成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的卫勤保障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一、二级指标权重结果见表1。三级指标权重排名前10位的指标见表2。
表1 一、二级指标权重结果
表2 权重排名前10位的三级指标
3.1初步构建卫勤保障护士胜任力模型本研究根据胜任能力模型构建的基本原理,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构建了卫勤保障护士胜任力指标体系初稿。本研究两轮咨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90和0.91,且专家积极性极高,保证了专家的权威性及积极性;在指标的重要性方面,22名专家的重要性得分变异系数均在0.3以下,保证了专家意见的一致性;在指标权重的分配上,一、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三级指标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确保了指标权重设置的科学性。通过对咨询结果的统计、分析,最终形成了一个由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卫勤保障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3.2卫勤保障护士胜任力模型特征在本研究中,经专家最后确认,一级指标的权重排序为综合素质(0.3124)、技术(0.2638)、能力(0.2164)与知识(0.2164),表明卫勤保障护士胜任力要以良好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在执行任务时应具备过硬的技术、卓越的能力和丰富的知识。二级指标突显了11项必须具有的职业及专业相关任务特征,即卫勤保障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军事素质及心身素质;扎实的应急救援知识;娴熟的创伤救护水平;敏锐的洞察病情、沟通及管理能力。三级指标进一步体现了二级指标的36项构成要素,实战性很强,充分体现了卫勤保障护士从平时到战时,从短时间完成集结、奔赴一线、现场搜救、实施救护、伤员前接后送、心理干预、健康宣教等一系列工作任务。
3.3卫勤保障护士胜任力模型建立意义在卫勤保障队伍中,护士是应急医疗救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其个人素养不仅关乎救护质量,更是应急救援护理专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7]。因此,构建一个评价护士卫勤保障能力的指标体系有助于规范我军卫勤保障护理队伍的专业性,本研究有利于形成科学的卫勤保障护士培训体系,为选拔、培养胜任卫勤保障的护士提供参考。
3.4研究局限性与展望本研究由于研究时间、范围、区域等因素的限制,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虽已初步形成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护士胜任力模型,尚未进行实践检验,因此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验证。下一步将在此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具体培训及考核方法,为培养和选拔胜任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护士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张雁灵.非战争军事行动卫生勤务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2]Benner P. Issues in competency-based testing[J]. Nurse Outlook,1982,30(5):303-339.
[3]郭晓萱,李红玉.灾害救援中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3,28(3):45-47.
[4]高云,李亚洁.基于Delphi法和AHP的一级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确定[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2):151-153.
[5]关勋强,李瑞兴,刘运成.医学研究生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22.
[6]王庆华,马东梅.急诊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1,26(21):72-74.
[7]胡雪慧,张慧杰.灾害应急与卫勤演练医疗救援护理手册[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5:4.
[2016-01-24收稿,2016-02-22修回]
[本文编辑:韩松]
临床医学
Construction of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nurses in 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
ZHANG Rong,HE Wei-hua,GE Xüe-yan. The 150th Hospital of Chinese PLA,Nurse Department,Luoyang,Henan 47103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nurses in military opertions other than war,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raining programs aimed at cultivating quailfied nurses in military operations. Methods According to science of health service in 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semi-structre interviews,expert consultation,and using Dalphi method,then the index system was verified. Results The expert response rates for two rounds of consultation were both 100%respectively. The coefficients of authority were 0.90 and 0.91,variation were 0.28 and 0.36,and coordination were 0.19 and 0.43 respectively for the first and second round. The final version of the index system consisted of 4 first level indicators(the weights rang 0.2064 to 0.3124),11 second level indicators(the weights rang 0.0498 to 0.1383),36 third level indicators. Conclusion The experts'consultation in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is typical of its kind,and has good credibility. The primarily constructe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nurses in 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 conn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litary nursing work and disaster relief requirements closely,thus it is certain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Key words]Medical support;Nurses;Competency;Index system
[中图分类号]R8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4172/j.issn1671-4008.2016.06.003
[基金项目]济南军区后勤科研立项(JN13W031)
[通讯作者]何伟华,Email:heweihua25@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