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2016-06-30 17:22楚晓梅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一节课知识点目标

楚晓梅

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可见目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的基础工具性学科,其课堂教学呈现为一种以课文为凭借,以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和发展智力为内容的综合性训练结构。这决定了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课堂模式在操作上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前提测评,要做到集中测评和随机测评相结合,准确把握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调控教学,及时补偿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布鲁姆提出了影响教学效果的三个主要变量:认知前提能力、情感前提特征和教学的质。他认为,这三个变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别占50%、25%和25%。前提测评的目的,在于对学习新课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进行诊断性检测,检测学生学习新课的知识、技能基础和情感基础,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偿学习,使学生进入学习新课的最佳状态。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训练结构,使得教学过程比较复杂。其它学科,如数学,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往往比较单一,要么集中于一个知识点上,要么是互相关联的几个知识点,前一个知识点是后一个的准备,而后一个知识点是前一个的发展,其前提测评集中进行比较好。

小学语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总是好几个,涉及的训练点多、面广,既有词句段篇训练,还有听说读写训练。训练过程是以课文中心思想为中心的环形训练内容的推进,而在各个阶段又各有所侧重。这样,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前提测评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往往不可能集中进行。因此,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前提测评,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能集中的就集中进行,不能集中的就按教学进程分散安排,做到集中测评与随机测评相结合,及时进行补偿矫正。

二、明确目标,要分层认定,贯穿教学始终,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调控等作用

首先明确有哪些目标。课程标准有义务教育阶段总目标,有各学段的学段目标。从教材编写的角度看,有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为了更加准确地体现目标教学的特点,改用了“认定目标”。“认定目标”指的是学生知道自己在这一节课中学习的目标。这一环节,对学生自己来讲是一个认可的过程,是使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成为为自己学习定向的目标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认定目标对教与学的导向、激励、调控作用。

(一)明确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总目标是什么呢?课程标准讲了十点,这十点概括起来就是“五个习惯,四个能力”。“五个习惯”即查字词典的习惯,说普通话的习惯,规范、正确、快速书写的习惯、坚持积累的习惯,主动探究、实践、运用语文的习惯。“四个能力”即听说读写。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下,按照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分别提出了阶段性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阶段性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达成总目标。

(二)明确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材按专题编排单元课文,如三年级下共八个专题,分别是“感受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待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老师教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所以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在每组教学过程中应该安排哪些教学内容,布置学生进行哪些学习准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三)起动认定,粗知目标

就是在新课开始前组织认定目标。此时认定目标,学生只能是粗略地感知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起定向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认定过程,激励学生为达标而学的信心,使之心中有数。

(四)同步认定,细知目标

就是随着新课的进程,适时告诉学生正在学习或将要学习的目标。这是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导向和激励,也可以根据同步进行的反馈活动,调控教学。这时的认定目标,已不是粗略的感知,而是与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的理性认识了。

三、教师用心组织教学目标,完成导学达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斯卡特金说:“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是富有主动性的,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趣味性的活动,可采用用实物、故事、游戏、童话、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采取一些增强学生自信心教学策略,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始终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落实目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要尊重学生,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见解,善待学生的错。给学生营造平等、宽容和信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可以信赖的朋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努力获得知识和能力,达到落实教学目标。

(三)老师“少一点”,学生“多一点”,

老师在组织教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少讲一点,不必要的问题少提一点,没有用的话少说一点,多给学生一些探讨机会。周玉仁教授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充分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把教学目标设计成相应的活动,开展“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评一评”、“写一写”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在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落实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目标教学是一种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有序的微观调控。“有序”主要指教学目标的能力水平层次和有序的达标教学层次。实现“微观调控”则是通过形成性评价反馈达标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对学习的失误和缺陷及时矫正补救,使绝大多数学生达标。

猜你喜欢
一节课知识点目标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托马斯的一节课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