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坤 杨建全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陕西 西安 710100)
快走结合太极拳锻炼对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林坤杨建全1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陕西西安710100)
〔摘要〕目的探讨快走联合太极拳锻炼对高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高血压患者肝功能及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附属医院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高龄NAFLD合并高血压的患者58例,分两组进行运动疗法实验对比。对照组服用常规药物治疗,运动组除服用常规药物外,外加快走联合太极拳锻炼,通过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血糖血脂〔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酰转肽酶(γ-GGT)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指标来分析疗效。结果在治疗40 w,运动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从治疗前的(168.2±5.3)mmHg和(95.8±7.2)mmHg降到了(139.6±6.5) mmHg和 (86.0±5.5) mmHg(P<0.05);治疗40 w后运动组患者血生化指标及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运动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走联合太极拳锻炼对高龄NAFLD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和肝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以在临床实践加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快走联合太极拳锻炼;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高血压;血生化指标;肝功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肥胖、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密切相关〔1〕。目前对该病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基础药物结合运动疗法、科学饮食三者的综合康复。大量临床研究认为,如果坚持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并配合饮食调节提早干预,是可以预防和康复的〔2〕。运动疗法安全健康无副作用,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通过快走联合太极拳锻炼可以有效改善人的身心健康,对高龄NAFLD及合并高血压患者尤为适合。本研究旨在探讨快走联合太极拳锻炼对高龄NAFLD合并高血压患者肝功能及血压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我校附属医院收住的高龄NAFLD合并高血压患者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龄62~78岁,平均(71.5±6.8)岁。患者有合并糖尿病12例,合并高脂血症23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运动组各29例。运动组:快走+太极拳,男18例,女11例,平均年龄(67±6.9)岁。对照组男19例,女10例,平均年龄(68±7.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史、病情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3年1月修订)〔3〕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1月修订)〔4〕中NAFLD诊断标准;②为我省卫生、教育系统退休的,年龄>60岁的高龄患者,经临床确诊为脂肪肝合并高血压,且经临床评估后对快走结合太极拳锻炼内容具有可耐受性者;③知情后同意纳入研究且配合完成随访者;④上报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且获得批准。排除标准: 排除肝硬化或酒精性肝病;继发性、恶性高血压及进行性高血压;合并三级高血压等重症患者;恶性肝细胞癌以及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1.2诊断方法本研究脂肪肝的诊断方法是依据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1月修订)标准执行。脂肪肝合并高血压的诊断方法包括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观察、血压测量、肝脏B超、CT、肝功能、血糖血脂生化检查检测等方法诊断〔5〕。使用设备仪器如下,Simens彩超:ACUSON X300(德国西门子);肝功能分析系统:DDG-3000(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血糖血脂分析仪:森蓝/SL-528(济南森蓝科贸有限公司 );德国西门子螺旋CT:SOMATOM Sensation 64(德国西门子)。CONTEC电子血压计:(秦皇岛市康泰医学系统有限公司)
1.3评价指标及疗效判断评价指标主要为血压和肝功能指标,血压主要为收缩压和舒张压;肝功能各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酰转肽酶(γ-GGT)、碱性磷酸酶(ALP);血糖、血脂指标: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疗效判断参照2010年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脂肪肝及高血压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及血脂正常,B超示肝内光点均匀,肝深部回声正常,肝内小血管走向清晰,CT值正常。②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肝功能基本正常,TC比原值下降≥20%、TG下降≥40%、HDL下降≥0.94 nmol/L,肝脏B超示肝内光点均匀及小血管显示尚可,肝深部回声轻度减弱,CT值接近正常。③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肝功能各项检测结果有所下降,TC、TG下降原值的10%~20%、20%~40%;HDL下降≥0.8~0.9 nmol/L,B超示肝内光点均匀及小血管显示较前有所改善。④无效:肝功能改善不明显,血脂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B超、CT结果无好转〔6〕。
1.4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服用少量常规基础用药治疗:服用贝特类、他汀类或普罗布考等降血脂药物治疗(如肝泰乐、拉西地平、必降脂、多烯康、珍菊降压片等降压降脂药物中选用1~2种)。对照组每日采用药物康复不进行运动干预,运动组每日采用药物康复基础上增加运动干预。对饮食、药物实行统一严格干预措施,禁酒,吃清淡低脂食品。所有入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采集血压、肝功能、血糖、血脂各项指标进行临床对照研究,观察两组的调脂效果及临床疗效;要求研究对象每天晨起后自行测量、记录血压;要求于收缩压或舒张压变化幅度过大时必须即使接受专科医生的治疗和指导;要求研究对象每月进行一次肝功能指标测定,并及时建立记录档案,对样本进行10个月的临床跟踪效果观察研究。
1.5运动干预本研究工作人员实验前对运动组进行分组统一培训。对患者服用的药物实行严格管理,对快走结合太极拳锻炼的具体详细锻炼方法、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禁忌和日常饮食注意事项有专人做详细的讲解和科学指导,并以个人医嘱和运动处方的形式打印好发到患者手中,留有咨询电话并定期进行电话回访,抽查,保障实验研究的有效性和监控。及时与患者沟通,解决患者健身锻炼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运动锻炼指导:快走要求4.5~6 km/h左右,即快走10 min应该达到一公里左右路程(老年体弱者可略慢,待身体慢慢适应后逐渐加快),即大概应走120~140步/min〔7〕。患者快走结合太极拳锻炼要求:平均每天快走1~2次,每次健身时间30~70 min为宜,以在3~6 km,每天有效步行为6~8千步。快走时要求挺胸抬头,展开双肩,让肩与臀保持在同一条与地面垂直的直线上。配合缓而深的呼吸、双臂摆动、大跨步快速前进。或者边走边拍打腹、背、腰部,边走变数步;提示患者在锻炼过程中出现心慌、头晕等不适症状,即可自行降低锻炼速度并逐渐停止锻炼;快走要注意循序渐进,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如果第2天感觉异常疲劳,就要考虑减量〔8〕。本研究患者为脂肪肝合并高血压的高龄患者,除了快走锻炼、均衡饮食、规律休息等日常保健外,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律用药。
练习太极拳时要注意在健身跑(走)步后适当休息5~10 min后开始为佳,每次打太极2~3遍为宜。
1.6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在试验40 w,运动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从治疗前的(168.2±5.3)mmHg和(95.8±7.2)mmHg降到(139.6±6.5)mmHg和 (86.0±5.5)mmHg(P<0.05);临床症状改善,血ALT、AST、γ-GGT、TG、TC均下降,但运动组患者各指标改善更为明显。运动组治疗结束后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对照组分别为7例、16例、6例,总有效率79.3%。两组治疗结束后显效及有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实验前后肝功能及血糖、血脂各项指标变化比较实验后,运动组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实验前(P<0.05,P<0.01),对照组仅ALT, ALP水平与实验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实验后运动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见表1,表2。
表1 两组实验前后肝功能变化的比较
与对照组试验后比较:1)P<0.01,2)P<0.05;与试验前比较:3)P<0.05;下表同
表2两组实验前后血糖、血脂各项指标变化比较
组别FBGTCTGHDL-C运动组实验前4.4±1.65.8±0.84.6±2.41.6±0.3实验后3.8±1.22)4.2±0.92)1.2±0.42)1.2±0.21)对照组实验前4.5±1.35.9±0.74.8±0.91.6±0.2实验后4.3±1.44.4±0.51.3±1.21.6±0.1
2.3两组患者实验前后的血压变化实验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较实验前有显著降低(P<0.05),见表3。
表3 实验前、后的血压变化
3讨论
多项临床研究认为,脂肪肝合并高血压病情的有效控制取决于药物控制、饮食干预、代谢控制和健康锻炼等多个方面,其中,健康锻炼对于病情的合理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且较单纯药物控制无显著不良反应。本研究发现快走结合太极拳锻炼确实能够缓解病情,甚至存在一些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
《美国医药学会季刊》日前刊登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报告指出,中老年女性每天快走30 min,对于预防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脑卒中以及某些癌症,都具有良好的效果〔9〕。据《英国医学杂志》刊登丹麦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天快走和慢跑可以使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危险下降50%,但是每天散步1 h则没有这种效果〔10〕。
运动医学专家认为,跑步属于剧烈运动,对于老年人,特别脂肪肝合并高血压的高龄患者并不适宜。因为跑步对身体所造成的负担,比走路时大,即便是40岁以上的人,如果平时很少运动,贸然跑步,膝关节肌腱等也很容易受伤〔11〕。从医学角度说,剧烈的运动还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心绞痛。相对而言,“快走”简单安全,完全能达到健身防病的效果,可以说,快走、太极拳是一项极好的运动,比慢跑安全,比散步有效。快走在几千年前就被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称为“人类最好的医药”〔12〕,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提高氧气的消耗,增加心脏的起搏力度。多项研究报告指出,合理的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患者安静状态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13〕。部分学者指出,鉴于高血压患者群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运动内容应包括运动内容、运动持续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运动进度,以防增加意外风险〔14〕。传统的高血压运动内容较为多样,均以有氧运动为主,主要包括步行、长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健身操、游泳等。
本研究中,脂肪肝合并高血压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肝功能指标改善,确能够缓解病情,能起到常规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多项研究认为,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胰岛素抵抗和过分应激相关,合理运动可一方面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使前列腺素、心房力纳素等血管扩张激素的血浆水平升高,另一方面,有氧运动有助于减缓机体应激并提高机体适应力,均有助于避免血压的应激反应〔15〕。此外,有氧训练除了科学降压还可减少纤维蛋白原等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在多次实践中被证实可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健身有氧运动模式通过降黏解聚作用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心、肺功能,合理控制病情〔16〕。本研究证明了快走结合太极拳锻炼对高龄患者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优秀的应用效果。另外快步健身锻炼的操作简单方便,对锻炼场地和锻炼环境均无显著要求,无突发风险,且在众多群体中均极易推广,且方便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的监督,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和较高的接受度,为临床推广进一步奠定了应用基础〔17〕。本研究表明,科学运动疗法对治疗脂肪肝有良好的疗效,40~80 min左右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是比较科学的运动安排,康复效果最为理想。但需患者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才能完成。
4参考文献
1杨建全.体育锻炼对老年脂肪肝患者的康复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4(1):169-72.
2曹海霞,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饮食治疗〔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17(5):452-5.
3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1月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3):275-8.
4柯东春,卢红元.非酒精性脂肪肝大学生患者的运动康复锻炼及饮食指导〔J〕.肝脏,2014;19(5):353-5.
5郝书理,李保森,孙颖,等.130例酒精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17(2):136-8.
6Hauner H.Study of jianpi pinggan decoction on hemorheology and blood hpid in patient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J〕.Hebe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2013;35(7):967-9.
7唐华,庄利东,唐诗添,等.不同运动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及动脉弹性功能变化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1):168.
8李华芳,陈新宇,谢海波.血压平胶囊对脂肪肝合并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血脂、肝功能指标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9):81-3.
9刘伟.硝苯地平缓释片对脂肪肝合并高血压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7):107-8.
10尹宏磊.两种药物治疗脂肪肝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9):86-8.
11杨晓霞,程平,王艳云. 某高校教职工脂肪肝血脂尿酸水平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6):176.
12王小燕.适宜强度有氧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的干预〔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8):53-5.
13黄珂,卢红元,杨建全.运动疗法联合饮食调节对脂肪肝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调脂效果〔J〕.肝脏,2014;19(7):525-7.
14王迎春,孔维宗.酒精性肝病的营养支持〔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17(5):456-8.
15杨帆,李良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和肝组织胰腺衍生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17(5):479-83.
16仲怀琴,许柏清,王志清.运动、饮食联合干预脂肪肝效果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11;(34):151-2.
17王军, 魏艳玲,范丽玲,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饮食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17(5):499-501.
〔2013-06-10修回〕
(编辑苑云杰/滕欣航)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12JK0233)
通讯作者:杨建全(1972-),男,硕士,教授,主要从事运动医学与康复、体育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11-2700-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1.060
1西安医学院体育部
第一作者:林坤(1975-),男,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运动医学与康复、体育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