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红 孙涛 陈敏(.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2.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应用内热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陈艳红1孙涛2△陈敏1
(1.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十堰442000;2.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目的观察内热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观察组依据治疗点及肌肉附着点进行内热针治疗,每日1~2次。对照组选取治疗点、曲池、肘劳穴进行电热针治疗,每日1~2次。疗程均为2周。足疗程后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握力指数测定、肘关节功能等方面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前明显改善,而对照组仅肘关节功能评分较前有改善,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握力指数、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足疗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结论内热针可以有效改善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疗效优于传统的电针治疗。
【关键词】肱骨外上髁炎内热针临床疗效
肱骨外上髁炎主要表现为肱骨外上髁疼痛,局部有明显的压痛点,疼痛可放射至前臂或上臂,合并有肘关节活动障碍、肌力下降。据国外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该病发生率为0.1%~0.3%[1],国内发病率高达1%~3%,以年轻患者居多[2],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3]。本病使劳动能力下降或丧失,严重影响了日常活动功能,限制了工作能力,加重了患者的经济及心理负担。对此笔者近年来应用内热针治疗34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病例选择1)纳入标准:符合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标准[4];近期未接受内热针、电热针、针灸治疗者;支持理解诊疗的过程及量表的内容,愿意配合治疗和签署知情同意书者。2)排除标准:年龄在30岁以下65岁以上者;伴有其他可引起疼痛的疾患;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伴有肘关节囊破裂);孕妇或近期准备怀孕者;合并严重的肝、肺、肾、心、脑及血液系统等内科疾病;局部皮肤有感染;原发及继发性癫痫患者。
1.2临床资料选择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在康复科治疗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68例,根据年龄、性别、病程进行配对,每对患者以随机抽签的形式分别归入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n)
1.3治疗方法1)治疗前准备。向患者及家属告知治疗方式及目的,严格遵守操作规则,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完善心电图、凝血功能、血糖、吸氧,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用药:地西泮7.5~10 mg,哌替啶75~100 mg,治疗前10~15 min给药。备用药:阿托品针、纳洛酮针、多巴胺针。患者取坐位,肘关节屈曲90°水平置于治疗桌面上,探寻肱骨外上髁压痛敏感点,条索状或结节性痛点为最佳治疗点。治疗后认真指导康复训练,局部冷疗减少红肿痛,常规预防感染治疗。2)不良反应及处理。疼痛明显时适当降低加热温度;呼吸抑制时静滴纳洛酮1~2 mg;心率下降低于50次/min,可静滴阿托品针0.3~0.5 mg;血压下降时可静滴生脉针或静脉泵入多巴胺针[3 μg/(kg·min)开始],根据血压水平调整速度。3)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内热针治疗,选择针体直径为0.7 mm,针柄直径为1 mm,长度为4~8 cm,常规消毒,选取治疗点及肌肉附着点密集针刺[5]:肱桡尺骨肌肉附着点(肱桡肌、桡侧伸腕长肌、桡侧伸腕短肌、尺侧伸腕肌、旋后肌)。以15°角刺入皮下,进针深度达4~8 cm后连接内热针治疗(NRZ-16R-E),设置针体的温度为40~60℃之间,从40℃开始逐渐增加温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设置治疗时间为20 min。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垂直刺入曲池、肘劳穴、治疗点,得气后行G6805-2型电针治疗仪治疗,得气后设置连续波频率为2 Hz,电刺激的强度依据患者承受能力适当调整,留针治疗20 min后快速出针。每天完成1~2次治疗,2次间隔时间>8 h,每周至少完成12次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至少完成24次为有效观察病例。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需注意以下2点。(1)在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操作。对于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操作时应随时注意患者的情况,以保证治疗时的安全。(2)治疗期间必须注意休息、保暖,以确保治疗效果;并且术后需限时适当功能锻炼,避免过度活动患肢,减少患肢肌肉劳损,以巩固疗效。1.4疗效标准1)临床标准:根据疼痛、压痛和功能障碍等评分计算疗效指数[7]:其为治疗前后评分差除以治疗后评分×100%。治愈:疼痛、活动障碍等主要症状消失,疗效指数在96%~100%。显效:主要症状减轻,肘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恢复,肘关节稍有压痛感,能正常参加日常工作及学习,疗效指数在75%~95%。有效:部分症状缓解或消失,肘关节功能活动较前部分改善,压痛较前减轻,可参加较轻工作,疗效指数在30%~74%。无效:与治疗前对比,不适症状无明显变化,疗效指数不到30%。2)观察患者视觉模拟(VAS)评分[6]、握力指数[7]、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8](多用于评估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满分为100分,从关节疼痛、活动度、稳定性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分别进行评价,其中疼痛45分、运动功能20分、稳定性10分、日常活动25分)。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5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临床指标比较见表3。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握力指数、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功能较前明显改善,而对照组仅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握力指数、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临床指标比较(分,±s)
表3 两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临床指标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n=34)治疗后 75.33±5.78*观察组 治疗前 60.47±5.87 (n=34)治疗后 86.00±6.65*△对照组 治疗前 62.35±0.55 VAS评分 握力指数7.10±0.48 73.11±6.61 6.24±0.75 63.48±0.78 8.72±0.75*△83.31±0.76*△6.21±0.67 60.51±5.63
肱骨外上髁炎多由于长时间劳损,伸肌频繁被牵拉及刺激,使肌内纤维组织、小血管、韧带、骨膜遭到过度牵拉、撕裂,严重时甚至出血,组织机化、粘连,导致神经细胞及血管束受压,前臂伸肌总腱内部的肌腱牵拉、肥厚、畸形、钙化、炎症反应,甚至是坏死,最终引起肱骨外上髁炎的发生。依据病因其治疗目标是减轻神经根的刺激,解除局部压迫及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
目前除手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外,还有许多非手术治疗方法,如传统的小针刀、物理治疗等方法具有一定疗效,但多局限于缓解疼痛症状。对于缓解轻中度疼痛、麻木且无手术指征者尚无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在解剖学的基础上依据受压软组织的压痛分布特点,进行内热针治疗。近年来,有学者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内热针对大鼠软组织疼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9]内热针刺治疗的原理之一是通过轴突反射引起针刺局部小血管扩张,促进血流速度加快,蛋白质变性后产生组胺、血管活性物质,从而血流量增加、血管扩张、营养供应丰富;水肿消散及代谢产物清除等机制来促进组织修复。杨志丽等研究发现,内热针治疗组大鼠的MDA含量明显减低,SOD活性升高,大鼠的抗氧化能力优于银质针组,通过治疗效果统计分析,最终证实内热针组治疗效果优于银质针组[10]。
内热针针身较长且较粗,容易刺准深部病变软组织,因针体较粗,不会发生因肌肉收缩引起断针或滞针;并且对于医师来说内热针的温度的易控制、操作更加简易、安全,能够把热释温度传导至病变组织,使人体经络穴位的气血通路得到畅达,所以治疗的效果优于普通的电针治疗。观察组有2例患者效果不明显,其中1例病程较长,肘关节活动障碍改善不明显,另外1例患者伸肌总腱劳损严重,其疗效指数不足30%。对照组运用电物理疗法原理,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局部微循环,但电刺激会加重局部肌肉的痉挛,减慢组织的修复的过程,导致疼痛不能缓解甚至加重,故无效病例明显超过观察组。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握力指数、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较前明显增加,而对照组只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较前有改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握力指数、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内热针能有效改善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疗效优于传统的电针治疗,可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Buchbinder R,Green S,Struijs P.Tennis elbow[J].Am Fam Physician,2007,75(5):701-702.
[2]李国衡.骨关节损伤魏氏伤科与中西医结合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58-160.
[3]祁良,李锋.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表现与伸肌总腱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2,27(9):1250-1253.
[4]马泉安.曲安奈德及川芎、当归局部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2):137.
[5]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9:115.
[6]柳更新.临床疼痛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9.
[7]Melzack R.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ajor propertics and scoring methods[J].Pain,1975,1(6):275.
[8]顾海伦,杨军,丁立峰.尺骨鹰嘴截骨结合双钢板技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5):407-410.
[9]张文玉,高谦,王刚,等.软组织内热针对大鼠慢性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内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2,6(14):193-196.
[10]杨志丽,高谦,王刚.等.软组织内热针与银质针对大鼠骨骼肌慢性损伤后SOD、MDA水平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1,13(1):28-30.
中图分类号:R27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4-745X(2016)04-0736-03
doi:10.3969/j.issn.1004-745X.2016.04.060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99522779@qq.com)
收稿日期(201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