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化痰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痰瘀证)56例临床观察

2016-06-30 03:03:06王京军阎晓悦崔译心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北京102300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4期
关键词:气虚益气通络

王京军 阎晓悦 崔译心(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北京 102300)



益气化痰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痰瘀证)56例临床观察

王京军阎晓悦崔译心
(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北京102300)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益气化痰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均给予稳定血压、脑细胞保护剂等基础治疗,并同时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静脉点滴,治疗组加用益气化痰通络方,疗程14 d;比较两组气虚痰瘀证候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中医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显效率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应用益气化痰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痰瘀证可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气虚痰瘀证益气化痰通络方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IS),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灶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是临床急危重症,目前CIS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致残率非常高。中医学认为脑梗死属“中风”范畴,急性期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尽量减少其致残率尤为重要。笔者对发病72 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气虚痰瘀证)患者56例,应用益气化痰通络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1)纳入标准: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头颅MRI检查证实为缺血性脑卒中;首次发病,发病均在72 h内;年龄在30~75岁之间;中医辨证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3]执行,其中气虚、痰、瘀血证均≥7分。2)排除标准:病情危重或急性期病情尚未稳定,伴有意识障碍或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或有严重出血倾向者;伴有脑梗死灶内出血者;对治疗药物过敏者;无法坚持服药治疗,依从性差者。

1.2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男性29例,女性27例;年龄(55.67±9.13)岁;病程(29.51±6.04)h。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53.25±8.56)岁,病程(32.25±5.27)h。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稳定血压,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及脑细胞保护剂等基础治疗,并同时给予疏血通注射液(2 mL/支,牡丹江友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6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每日1次,疗程14 d,共1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益气化痰通络方治疗。方药组成:炙黄芪30 g,白术15 g,当归15 g,川芎15 g,桃仁10 g,红花10 g,赤芍10 g,地龙10 g,丹参30 g,法半夏9 g,天麻10 g,陈皮10 g,石菖蒲10 g,鸡血藤30 g。水煎取汁200 mL,每日l剂,分2次口服,疗程14 d。

1.4观测指标中医证候学(包括气虚证、痰证、瘀血证[3]);使用脑卒中量表(NI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Barthel指数(BI)评分,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1.5疗效标准1)中医证候疗效判定。基本痊愈:气虚痰瘀证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气虚痰瘀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且<95%。有效:气虚痰瘀证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且<70%。无效:气虚痰瘀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百分率。2)神经功能缺损疗效评定参照1995年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临床疗效评定的依据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值减少(功能改善)和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时的病残程度)。将疗效分为6类。基本痊愈: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小>9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5%且≤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且≤45%。无变化: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恶化: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增多18%以上。死亡。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总例数×100%。

1.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治疗组和对照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皮损总体疗效比较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过程中,治疗组2例因要求转院治疗中途退出,对照组1例因要求中药治疗退出,纳入无效统计。治疗组总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比较见表2。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比较(n)

2.3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见表3。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组别 时间 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n=55)治疗后 87.52±11.33*治疗组治疗前 57.35±10.56 (n=54)治疗后 72.47±10.56**△对照组治疗前 59.61±11.23中医证候积分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9.89±6.73* 6.25±1.91*23.51±5.37 15.11±2.54 8.21±2.01**△△ 14.32±2.73**△△22.03±5.22 14.98±2.34

2.4不良反应两组无病例出现严重血液系统肝肾功能和心血管系统异常情况,也未出现与治疗措施有关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发病年龄有所降低,有较高的致残率。如何降低急性脑梗死致残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学者多从肾虚、阴虚阳亢、痰热中阻、痰热血瘀[4]等角度论治急性脑梗死,降低致残率。但是,在临床上笔者发现一部分患者除了具有肾虚、痰瘀等证外,往往伴有气虚证,通过益气化痰通络治疗,疗效显著。笔者通过研读清代王清任之“气虚血瘀”学说、借鉴同行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研究经验[5-6]以及急性脑梗死(中风)患者证候确立了急性脑梗死气虚痰瘀证假说,并进行研究。因为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平素脾气亏虚,或嗜食肥甘,导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另外脾虚日久,致气血生化无源,气虚则血行不畅,瘀血内停,日久痰瘀互结,发为中风。总之,本病以气虚为本,痰瘀为标。法以益气化痰通络,拟定益气化痰通络方。方中炙黄芪,白术益气健脾,补气行气,法半夏、天麻、菖蒲、陈皮化痰,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地龙、丹参、鸡血藤活血化瘀通络。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能改善血液流变学,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发挥抗脑血栓形成的作用[7];红花可减轻缺血性脑水肿,影响体内和体外的凝血系统,红花油有降低血脂作用[8];桃仁有一定的抗凝作用,能提高血小板中cAMP水平,抑制血液凝固,同时具有抗感染的作用[9],地龙主要成分为蚓激酶,蚓激酶有益于改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且安全性较好[10-11];上述药物的应用具有益气化痰通络之功,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痰瘀证疗效显著。本临床观察初步表明急性脑梗死气虚痰瘀证早期应用益气化痰通络方,可以改善中医证候,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未发现不良反应。本课题组下一步准备扩大样本量,对益气化痰通络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痰瘀证规范化疗效研究。

参考文献

[1]钱玉良,汪永胜,王晓勇,等.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6):536-537.

[2]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 (6):381.

[3]王永炎,任占利.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8):64-65.

[4]王京军.泄热化痰通络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热证)68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3):448-449.

[5]刁丽梅,黄立武,唐健,等.益气活血通络法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人脑梗死急性期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6):685-687.

[6]李振爽,翟宏伟.近十年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概况[J].山东中医杂志,2015,34(10):805-806

[7]高建,徐先祥,徐先俊,等.黄芪总皂苷抗血栓形成作用实验研究[J].中成药,2002,24(2):116-118.

[8]庞桂海.活血化瘀法在中风治疗中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8):72-73.

[9]翟丽莉,吕建华.补阳还五汤的药理研究与临床新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2):9-10.

[10]马丽虹,李冬梅,李可建.系统评价蚓激酶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1):2817-2819.

[11]王立超,吴明华.通脑饮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1):1919-1931.

中图分类号:R743.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4-745X(2016)04-0739-02

doi:10.3969/j.issn.1004-745X.2016.04.061

收稿日期(2015-11-26)

猜你喜欢
气虚益气通络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基层中医药(2018年5期)2018-08-31 02:35:42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56
气虚了,病多了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 07:36:09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中医研究(2014年9期)2014-03-11 20:29:30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35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
中医研究(2013年9期)2013-03-11 20:27:38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
中医研究(2013年9期)2013-03-11 20: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