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锋
摘 要:小学数学通过教材教授学生数字、运算、图形及单位转换等知识,逻辑思维的严肃性和数形结合的复杂性很容易导致课程变得枯燥无味、使学习变得索然无味。特别是面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叛逆心理的增强,极易因此丧失学习热情。教师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规避这样的局面?本文依托民主化教学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首先提倡师生互动,让课堂氛围轻松和谐,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本文又提出应当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与合作,在交流中擦出思想的火花;最后,鼓励课堂情境的开放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开拓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民主化;情境;互动式教学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精彩阵地,是学生带着知识走进生活的起点,在小学数学课堂,学生不再满足于做接受知识的机器,他们渴望平等的师生对话、开放的生生交流。新课标改革之下,教师要跳出原本主导课堂的角色设限,实现教学的民主,真正把课堂留给孩子,让他们把学习数学原理与知识当成享受与乐趣,甚至在轻松的课堂之中将新知作为探索未知的开端与跳板。那么,教师要学会用各种丰富多彩与充满智慧的手段与工具,创设平等的关系,采用民主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调动积极性,不仅让他们在有限的课堂上学会主动获取知识,还能实现人文精神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师生互动,让课堂轻松和谐
新课程改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对于新时期的小学老师而言意义重大,这说明了平等、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创建势在必行。在同一个课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不是单独的行为个体,而是有着平等对话和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再是精心设计的“圈套”和“模子”,无法实现千篇一律的检验与反馈,我们应当让课堂“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动态的、探索的教学中主动获取知识、也实现人文精神的自我提升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笔者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逐渐体会到,教师越是强势的教学指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与持久度越不尽人意。反而,放下教学计划,把自己融入学生中一同探讨知识、我尊重他们的意见,他们也愿意与我分享。我们像朋友一样,了解每一堂课程我们的目标,共同去研究、去实现,课堂氛围与课堂效率成正比。
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角的分类和画角》时,基于前几个课时学生对角的认识与度量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笔者就把这堂原本被设定为关键与重要的课程交给学生自己学习,而笔者只作为一个辅助者,为他们解决教学材料的问题和过程中的纠错、判定。为什么笔者敢这么做呢?这是出于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笔者在上一课时问过孩子们愿不愿意在课堂讨论、合作,通过互帮互助学会用量角器画所指定的度数的角,学会用三角尺画各种特殊角度的角?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主动邀请笔者做他们的“技术指导”,征求笔者的意见之后分组进行竞赛,自学教材将“画角”这一操作全部实现。在过程中,笔者发现他们把角画出来并不困难,但是要总结出画角的步骤颇有难度。这时候,笔者在分组竞赛画角的环节中与学生互动,随着学生画角的步骤,引导其他学生将操作规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堂课学生热情高涨,甚至有几个平时不愿参与的学生都主动向笔者抛出问题,最后的学习效果也达到预期。
二、降低防线,让学生畅所欲言
民主化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敢想敢说”的平台。步入小学中高年级,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在课堂上表现,嘴巴很“紧”,这与他们这个阶段的性格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有部分学生渴望受到关注又在意外界的评价而心生退却。因此,为了放松他们的心理防线,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延迟评价、保护学生的尊严。在以往数学课堂上,学生发言的机会少,很多人认为小学数学并不像英语一样需要开口训练口语,实际上,容易陷入枯燥的数学课更需要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学生个体的意见抒发。当提出一个话题,学生进行回答时,无论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笔者都会认真听完,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肯定他们的思考的认真与回答的勇气,先表扬再指出其中的错误,这是对学生尊严的保护。其次,引导学生做优秀的“听众”。课堂上,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然后当一位学生在表现时,其他学生往往会对其各方面的奇怪之处和错误之处起哄、嘲笑,这可能会导致回答的学生勇气消失。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会引导与监督学生认真听别人回答,学会尊重别人,只有这样,学生才敢畅所欲言。
《认识平行》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生活场景的观察,认识平行线,会画平行线,发展空间概念。一上课,笔者就在大屏幕展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并用红线标出几组线条(如下),让学生观察异同。
图片一展现出来,课前有预习、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踊跃发言,说正方形和长方形的两组线都是平行线。这时还有很多学生还不知道平行线的含义,当他们喊出答案时笔者并没有正面反馈,只是夸奖了他们预习的认真。为了照顾大部分的学生,尊重他们的差异,笔者首先提问了一个平时不善言辞的学生:“正方形的两条相对的线是否有相交?”这个学生反应没那么迅速,此时就有其他学生不耐烦了,说“这么简单都不会”,回答的学生顿时耳根子都红了。当下笔者并没有批评起哄的学生,而是告诉他们:“你们以为小明(回答问题的学生)不会回答吗?其实他只是比较严谨,回答问题当然要思考清楚了再回答;而作为听众,更要耐心等待,认真听取,如果他出现了错误,你们才有表现的机会哦。”听我这么一说,小明马上就回答:“正方形的两条相对的线没有相交在一起。”而出乎意料的是,小明在随后的课堂提问中屡次举手,其他学生也逐渐学会了认真聆听别人的回答,课堂氛围既活跃又有序,每个人都有机会、都有勇气去说出自己的看法。
三、开放情境,让思维天马行空
在孩子们的脑袋里有个无边无际的“小宇宙”,平凡无奇的小事物都会在他们的眼里变得不一般。这是他们的天性,也是教师应当恰当把握的特点。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为让孩子们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十分明确的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并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因此,在平等、民主与开放的课堂上,教师应该保护孩子好奇的天性,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飞翔,结合课本知识将自己的想象最大化。
同样也是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平行》这堂课中,初次认识平行的概念,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尽管他们对平行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抽象的范畴,但他们的想象完全超乎了笔者的想象。当笔者将一系列带有平行线的图形展示完也带入概念解说之后,给孩子们布置了任务:把生活中平行的东西找出来,方便带的就带实物,太大太重不宜移动的就带手绘图来。到了下一课时,每一个学生都带了实物或者是自己的手绘图,而有一个学生展示了食堂的筷子。对此,学生们哈哈大笑,这个学生说到:“筷子也是平行线而且还可以移动,中间的距离可随意变化,当然我也可以让它们不平行!”他的回答非常特别,我们考虑到静止的平行图形却忽略了可移动的部分。随后,有一对同桌的学生告诉我们,他们俩也是平行线,此时他们笔直地站在对面,让另一名同学分别测量他们头与头、脚与脚的距离,实现两组数值一致。当学生在演示时,笔者一直与其他学生一起做观众,不多加指点也不规范他们的方向,全程让他们自由发挥。他们既实现了动手操作又发挥了动脑想象,借用生活的常识理解课堂的知识,今后还会用课堂的知识去解决生活的问题。顺势而为,在随后关于垂直的课程中,笔者就借用学生的筷子进行描述,他们的接受度和理解度很高,原本晦涩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被点燃。
让课堂民主是为了让孩子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让教学民主是为了让教师与学生扮演好彼此的角色,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学生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