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银
摘 要:相对于众多数学教学内容而言,思考题教学属于“非主流”。但是,如果教师能高屋建瓴,正确深刻地认识思考题的背景,深度挖掘其价值,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质量的思维活动”,学生得到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会顺理成章。《神奇的“正方形数”》重在让学生经历规律探究过程,并有机渗透数学基本思想,提升了数学活动经验,促进了深度数学思考。
关键词:经历;规律探究;渗透;基本思想
【背景分析】
笔者最近备一节市级公开课时,发现苏教版教材对“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的规律”进行了精心安排(如表):
研究教材呈现的脉络,不难发现,编者遵循教材编写的基本原理,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来构建教材体系。
而笔者备的课题正是三年级的那道“思考题”,教材中的“思考题”一般不作为基本的教学要求,而是为了帮助学生拓展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以及传播数学文化。如何将“思考题”这一浓缩的精华资源更好地挖掘、利用起来,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教师用教材教,不能简单地把目标锁定在完成“教材”上,这道思考题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仅仅是教知识吗?其背后更深远的意义是什么?三年级的孩子能否理解“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的规律”,要使学生透彻理解,我要为孩子搭建怎样的桥梁?
寻找学生的真实起点成了笔者的当务之急:学生一年级认识了连续单数,二年级认识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更简便,三年级上册学周长时,积累了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的经验,初步具备了图形等长转化的策略(如图1)。
鉴于对三年级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的认识,笔者想:教材呈现的顺序未必是教学的顺序。于是,笔者决定大胆尝试:对教材有所加工重组,合理组织。笔者坚信学生经过思维努力后大多数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个规律,而笔者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经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沟通联系,发现规律。
综上所述,针对三年级学生,笔者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观察、寻找图形的特点,结合图形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
2.通过以形助数的直观生动性,体会数形结合,感受数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