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栋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财务管理课程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本文浅析现代教育环境下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改设想。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财务管理 教学方法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不但要懂得专业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某一岗位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财务管理是在财务会计等有关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应用性很强的管理类课程,因此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更应该侧重实际操作和思维方式培养,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扎实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能胜任各类工商企业、证券和金融机构的管理型、应用型管理人才。为实现上述目标,结合高职学生基础普遍薄弱的情况,笔者认为财务管理教学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一、不断更新教学案例的内容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当今社会,传媒飞速发展,学生通过手机即可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社会动态。现有教材案例虽然很经典、很有代表性,但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实现与最前沿信息的对接,力求让学生掌握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教师教学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入最新财务管理案例和实时财经发展动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现代企业运营过程选用合理的教材,还应积极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掌握前沿信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例如,讲授到资金结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资本的保值增值、财务预算的编制等操作性较强的章节时,可以引入“次贷危机”、“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优酷收购土豆”等近几年来较为热点的财经案例,积极引导学生从企业管理角度出发,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企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深刻理解这些内容在整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用。
二、传统教学与新教学方式相结合
传统教学方法延续多年,有其值得保留和发扬的优势,随着时代进步,教学辅助手段的多样化,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高标准化,致使传统教学方法逐渐达不到现代教学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教学模式中适当加入新的教学方法会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一)适时运用启发式教学。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反应,注重答案的一致性和标准性,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性,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也不利于学生拓展知识层面,从而难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教师要适时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选择与确定问题,讨论与提出设想,实践与寻求结果,验证与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讨论式、开放式课堂氛围。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设置疑问、问题设置要精心,同时抓住学生中有价值的疑问,不失时机地组织讨论、引导争论,使学生的思维和认识向纵深发展。
(二)尝试使用翻转课程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教学中,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而翻转课程教学模式则刚好相反,注重让学生回家之后自主学习,然后将作业带到课堂上,由教师辅导完成,实现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互动协作的教学课程,有利于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及优化教学效果。如讲授货币的价值时,教师可以先布置一个例子:很多家庭购买房产时,往往面临多种付款方式的选择,常见的是分期付款或一次性付款,针对此问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在利率一定的情况下,选择哪种付款方式是最对自己有利的。学生先行自学,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由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接着针对学生的作业,循序渐进地讲解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等基本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笔者认为使用翻转教学模式时应注意选择内容较为简单的章节,因为翻转课程教学是在信息技术理论的支持下实现的,对信息化的要求较高。鉴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藏书量、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与国内高校之间还有不小差距,一些内容较难的章节使用翻转教学会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更迷茫,找不到学习大方向,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三、理论联系实际
高职教育特别强调的就是增加实践教学,虽然高职教育的重点不在于理论研究,但是绝对不能忽视理论教学而单纯强调实践教学。理论对实践而言,作用就在于为实践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框架、原理或思想,同时,理论教学还能为高职毕业生以后备考相应会计资格证书奠定坚实基础。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一种实践艺术。目前大部分实践教学内容仍局限于财务会计,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活动差距太大。因此,学生除完成会计综合模拟实习外,还应走进企业进行实地见习或顶岗实习,进一步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实践教学中,可实行实验、实训和实习等方式,以此加深学生对财务管理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丰富考察形式
目前,财务管理课程通常采用笔试方式。此种考查方式侧重于书本上的基础知识,难以考核学生实际运用知识能力和操作能力。理论知识只是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应用能力测试。因此,应当采取形式多样的考察方式,期末考察不单单局限于理论试卷考试成绩,还可以增加案例分析报告、社会实践报告等鼓励学生自行思考,自行收集资料,这样才能突出财务管理这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总之,教学目的就是将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更有趣,实现课内学习内容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形成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谷祺,刘淑莲.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勇,弓剑炜,荆新.财务管理案例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