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添“北”云,共唱一曲教育歌

2016-06-29 04:30文/王
教育家 2016年15期
关键词:南北武汉办学

文/王 静



“南”添“北”云,共唱一曲教育歌

文/王 静

周鹏程,1968年8生,中共党员,法学博士,高级心理咨询师,历史特级教师,现任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长。

背景介绍

湖北武汉是科技教育重镇,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是全国名校。在当今改革教育大背景下,华师一附中勇立潮头,永争第一,把优秀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远大的教育目标,以鲜明的旗帜插在了新疆、深圳、海南和湖北等多个县市。2010年5月,华师一附中又与北京市朝阳区达成共识,创新合作办学,力争用几年时间,把华师一附中这颗充满活力的种子,扎根在朝阳这块土地上,生根开花,让京城文化在教育的窗口中得到充分展示,让先进的理念和优秀的教育资源强强联手,打造出南北合作办学下的多元培养人才的新教育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南北教育的碰撞中,有这样一批教育者,他们背井离乡,却肩负合作办学之重任,肩上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然而,也正是他们,以积极心态、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情怀,克服环境与地域等诸多困难,以嘹亮的声音,唱响了一曲南北合作办学之歌。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理解教育: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在这次合作办学中,以下教师参与了合作办学的交流,他们中间,有人携妻儿前来,有人克服了水土不服,更多的人则是独自一人来京。其中,参与交流的老师时间最长的达6年之久。付出不问回报,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和笑容,记住有这样一批人,曾为南北教育的融合默默耕耘过。

创业期:主要的活动是给学生义务补课

记者:这次交流可以说是一次南北教育的碰撞,那么对于咱们来京交流的老师来说,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吴晖:要克服的困难很多,首先就是水土不服,因为北方天气非常干燥,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出现皮肤干痒的情况,严重的还会流鼻血,有一些老师因为实在无法适应这边的空气,被迫提前结束交流。此外,还有的老师因为在北京时间太久,在假期回到南方后,会觉得南方天气太潮湿,产生新一轮水土不服的情况。

涂平:除了无法适应北京的气候,来到北京体会最多的就是建校之初,学校各方面资源相对匮乏,没有任何娱乐设施。

记者:那当时老师的主要娱乐活动或者是休息的时候都在做什么?

张伟娟:对于在建校时就来到朝阳学校的老师来说,可以说是没有娱乐活动。基本上老师晚上的主要活动就是给留下来的学生义务补课,到了周末,教师的主要活动就是到学生家家访。

记者:我国南北方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造成了我国南北方自然环境的显著差异,那么南北在教育上有什么差异?学生方面有什么差异?

胡兵华:到北京后,除了环境上的不适应,在教育管理上也有很多不适应。来到朝阳学校后,遇到的第一次摸底考试,按武汉的教育习惯,是不会让学生考得太差,专业术语叫“入口”。谁知道北京的教育习惯是根据“入口”定学生的“出口”,这是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上的差异。

李小妹:现阶段武汉与北京教育的明显差异是,武汉教育的“时长”明显要大于北京教育。在武汉,学生除了接受校内老师针对中高考、以专业课为主的学科讲授外,在校外还经常采用各类课后补习加以复习巩固,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武汉的教育氛围就是取得好的考试成绩是学生的第一要务。也许是由于这种潜移默化的氛围影响,武汉的好学生也是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高,学习态度和学习觉悟也比较高。而北京教育更重视学生真正综合素质的培养,眼界思维的培养,礼仪规矩的培养,学生除了课堂专业课学习外,课下更多的是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和兴趣培养。当然这也带来的不足就是学生课下对专业课业学习复习所下的功夫不足。

进取期:北京的教研培训非常棒!

记者:由于南北学生方面有很多差异,教学中肯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教师通过哪些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胡兵华:毋庸置疑,南北学生的确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必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也并非无法化解。我所在的年级组主要以召家长会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个人认为家长会是一个很好的家校共育的方式,它是连接学校与家长的一座桥梁,家长可以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教师也可以更深入了解每一位孩子性格特征,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方式。更重要的是家校沟通还能让南北合作办学中由南北学生之间差异引起的一些教育问题得到有效的化解。

记者:一般来说,教师在交流之后肯定会有一些转变,这些转变是什么?会对交流教师回到武汉的教学工作有哪些积极的影响?

李小妹:转变就是,来到北京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规范了。此外就是真正对于素质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如何更好地平衡课上课业学习和课后综合素质培养,有了更多想法和办法。回武汉之后,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将北京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开阔眼界、增加胆识的教育教学方法带回武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力争在武汉也能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记者:在这次的交流中,交流老师对教育有哪些新的感悟让老师觉得不虚此行?

蔡群:北京的教师培训是武汉总校不具备的,北京的教研活动非常丰富。这些活动为促进交流老师的自我提升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另外就是上面提到的,北京的教育有它的优点,无论是课堂的规范性,还是学生的全面性发展,都让我们对教育有了更深更加专业的感悟,我觉得这些感悟和理解是我们此次交流最大收获。

融合期:没有“思维”亦是“思维”

记者:“没有教育的交流,就没有教育的融合,更没有教育的创新。”这次交流活动,对于交流老师来说,是否会产生一些对教育新的理解和创新?如果有,这种创新是什么?

吴晖:来到朝阳学校后,因为生源等各方面原因的影响,这里学生在学习上比较死板,因此,我和几位老师决定以选修课为基础,给部分学生上思维课。在课堂上,我们以武汉的教学方式上课,我觉得这是一种尝试和创新,因为我觉得这种思维的东西来到北京后未必会水土不服,说不定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事实证明了我的猜测,学生通过思维的训练,参加一些竞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范连美:我觉得就我自己来说,来到朝阳学校后,让我理解到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学生长久发展,不以学习成绩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以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以及健康成长为作为老师的重要责任,主动优化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寻找适合每一个学生进步的教育方式。

记者:学校在建校初期就提出了“思维课堂”,交流教师在“思维课堂”的建设中有哪些贡献?在这些贡献当中哪些是南北交流的产物?

冯天芳:就贡献来说,其实有很多,比如:一帮一、师徒结对、以学促教等等。其实就思维课堂来说,它是苏远东校长来到学校后提出的教学理念。但是就这种思维的东西来说,它本身就是南方的教育模式,只是没有具体提出来。我们老师结合苏校长提出“思维课堂”的教学模式加上北京这边的先进教学设备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优点等,已经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且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是适合朝阳学校的,我觉得这种方式其实就是南北交流下的产物。

记者:因为空气、人文等地域差异,老师是否发生过一些有趣的事情,或是老师是否发生一些有趣变化?

李小妹:去年北京遭遇了非常严重的三天雾霾,当时学校停课不停学,选择网络授课模式,记得当时上课时让某个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学生当时表示自己没想好,但过后又告诉老师自己其实还没有起床,而是赖在床上“听课”。当然,这一趣事不仅没有让学生受到责罚,反而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师生的感情。

记者:在武汉老师的交流过程中,北京这边的学校为他们交流、融合做了什么努力?这种努力最终达到的效果是什么?

苏远东:首先是精神上的支持,北京这边的老师对于武汉的老师非常热情,同时遇到问题时,也乐于与武汉老师沟通、交流。此外,在物质上,学校先后为武汉的老师落实了宿舍、浴室、餐厅等基础生活设施等等。特别是在专业发展上,学校提供了很多“私人定制”式的培训机会,为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了宽广的平台。总之,北京这边的学校为武汉教师到朝阳学校交流做了很多努力,我相信这种努力也必将更好地促进南北教育的融合。

后记:

“没有教育的交流,就没有教育的融合,更没有教育的创新。”六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对于这所年轻的学校来说,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与朝阳的合作办学之旅才刚刚起步。展望未来,愿这些不远万里来到北京交流的武汉老师们,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对于教育有更深的理解与收获。而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朝阳学校的成功创办也必将促进南北教育的交流与融合,为以后同类学校的创办提供宝贵的借鉴与参考。

猜你喜欢
南北武汉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游走南北 蕴含古今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云南报销案与晚清同光之际的南北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