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 芳
“四招好棋”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难题
——访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华
文/周 芳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政府的诞生地。几年来,乘着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劲东风,在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难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老百姓对优质教育、均衡发展需求上,以超乎寻常的勇气破除旧的机制体制,教育发展决策和举措上立足教育均衡发展这一大目标连年出新招,循序创新举,片区联合办学、集团化办学、普职联盟办学和内引外联办学使乌兰浩特的教育走出了一条以“四招好棋、满盘皆活”的办学体制改革之路。就这一话题,内蒙古乌兰浩特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华接受访谈。
人物简介
杨华,男,汉族,党员,1964年1月生,教育硕士。乌兰浩特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乌兰浩特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2015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其理论文章《浅谈以“尊重”为核心的教育观及其实践》在《创新人才教育》上发表。
问:听说您在2009年就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教育理念,至今仍然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全市教育工作要点。
答:我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对教育有一些认识。那一年教育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以后,在认真梳理总结我市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一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办学方向上始终把握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在教育内容上始终把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在方法上,始终要把握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突出内涵发展就是注重在思想的引领、机制体制的创新、教学的规范、队伍的专业化成长、师生安全等多项管理目标上的达成。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出台后,从中找到了这一理念提出的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撑,这更坚定了我市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问:在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难题、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上,你们用下棋者的思维是怎样盘活这盘棋的?尤其是第一招棋是怎么果断拿起坚定地放下?我很感兴趣。
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多年来社会和家长对教育均衡发展怀有迫切的期待。乌兰浩特市坚持“遵循规律办教育、遵守规范干教育”的理念,在破解症结难题上攻坚克难,在队伍建设、校园文化打造上追求卓越。在控制择校、择班等热点问题上实行“热点校瘦身”“阳光分班”等新办法雷打不动,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公平。有效地遏制了选校择班的不公平现象。但如何下好教育均衡发展这一盘棋,盘活发展潜力,切实满足学生“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强烈需求,经反复思考和实地调研后,实施了“名校+分校”“名校+薄弱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有效尝试,受到社会和家长的一片赞誉!
问:“名校+分校”和“名校+薄弱学校”这种办学方式,以至到现在的“片区办学联合体”等新实践,遵循了教育的发展规律,回应了家长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真切期待源于您对教育深层次的思考。请您具体地说说。
答:乌兰浩特市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5所,因地域、生源、管理等诸多因素使各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着差异,如何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难题,2009年3月,我们根据实际,我们以市区名校为龙头,整合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资源,组建了10个片区联合办学体(也称联盟校),片区联合办学体学校之间实行“管理互通、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项目合作、捆绑考核”六大行动,一经推出在教育引起了强烈反响。
问:“联盟办学”在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层次矛盾上走出了第一招好棋。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办好每一所学校,请您说说你们如何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的?
答:管理上,联盟校校长到对口学校值周管理、中层干部挂职学习,管理文化开始共融;教学上研训联动、同课异构、“云互动”全面展开,名师“零距离”指导、“云交流”答疑等,使教师教育教学探究能力得到提升、优质资源共享等覆盖面逐渐在扩大。师资培训上,联盟校采取“校长+教师”“骨干+新秀”的模式,区域内师徒结对、跨校授课、开放课堂、外出培训等有力措施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五中联盟校是10个片区联联合办学体之一,该联盟校仅2015年联合教研累计达82次之多。“联盟校同课异构公开赛”“教师读书交流会”使联盟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以迅速提高。一年来,10个联盟校外派教师320余人次,先后到天津大港五中、清华附小等全国名校学习。捆绑式培训为各校的教科研以及学校的同步发展开了好头,这种同学、同思、同研、同提升的做法,为不断缩短校际间师资差异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片区办学联合体模式实施近两年来,全市已有26所中小学形成了捆绑式、滚动式发展的良好态势,使17所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15000多名学生成为最大受益者。这一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得到家长们的认可,到热点校“借读”的学生纷纷回流,与2014年同比,2015年秋季入学回流到17所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的学生达534人,切实让更多的家庭享受到办学体制改革的红利。
问:“片区办学合作”之后你们又有了新的举措和思考,请您说说。
答:“片区办学联合体”捆绑式发展确确实实地盘活了教育资源,各联盟校活力竞相迸发。2015年,我们在片区办学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将兴安二小、五一小学和永联一小组建兴安二小教育集团。兴安二小与永联一小实行“片区联合体”模式,而兴安二小与五一小学实行了“一体化”管理试点,即兴安二小为集团总校,五一小学为兴安二小教育集团的“五一校区”。集团化办学启动后,实行“教师统一调配、经费统一使用、制度统一制定、业务统一管理、考评统一进行”的一体化管理。
这样的操作模式带来了几点优势。首先,就是为师资均衡找到了合适路径。家长们表示:“教师统一调配,在哪个学校上学都一样!”师资共享让家长着实看到了两个校区师资是均衡的,对这种办学模式也就高度认可并充满了信心。其次,管理一体推进了同步发展。在管理中,采取集团每月例会制,共同研究集团内部的发展。另外,三个校区实施考核同步、考评标准统一,这样的无差别化管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同步的,学习和活动是一体的,受到的教育是一样的,逐渐消除了互分彼此的芥蒂。最后,同步研修提升了教师素质。三个校区以“做中国好老师”为契机,以“弘扬兴二教师精神,做最美教师”为抓手,以“三评两讲一体验”为载体,提升教师的师德品位。更加重视科研兴校,把课题带动作为三个校区联合教研的重要抓手,在以“提高学生学习力”为统领下的四个子课题涵盖所有学科,用课题研究提升三个校区教师的教研水平。
问:“片区办学联合体”的成功实验,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模板。那么在幼儿教育方面,该模版是否又有值得借鉴的方面呢?
答:正是有了“片区办学联合体”模式的成功经验,我们将此模式复制到城乡公办幼儿园均衡发展上。2012年,我市为农村建设了32所幼儿园,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建好幼儿园后,如何确保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和城市幼儿一样的教育,我局进行了反复调研、论证,在做细、做实、做好上力推新举,出台了《关于农村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32所农村幼儿园按地域划分成立8个独立建制的农村幼儿园,城区5所幼儿园与这8个独立建制的农村幼儿园实施城乡一体化办园,组建了4个幼教集团,实施“总园+分园”“校带园”的管理模式。城区幼儿园发挥教育资源优势,通过管理扶持,师资扶持,资源扶持,帮扶集团内农村幼儿园快速发展。市教育局对幼教集团实施“捆绑式”管理考核,为全市幼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保障。
PROVERBS
在教育工作中,恪守“尊重规律办教育,遵守规范干教育”的理念,积极倡导将“尊重”作为核心价值取向,将尊重的思想、尊重的思维、尊重的言行贯穿于教育发展的全过程,涵盖到工作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升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增强教育活力。
问: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是人生理和心理成熟的关键期,是接受高等教育和就业的准备期;而职业教育则是直接为国家培养技术人员的重要阶段。在这方面你们又有怎样的经验呢?
答:为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模式,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化内涵发展,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职教中心、第十二中学、第七中学四所学校组建了普职办学联盟。办学中,联盟校间积极探索横纵结合的普职联合办学新途径。一是成立“职普融通班”。根据职普融通班级培养目标积极探索相应课程标准,在课程对接、教材开发、教学评价、师资配备、实训调度、技能考核等环节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职业学校的实训设施按课改教学需求向对口普通高中的师生开放,对口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文化课教研活动相互开放。这个班由普通高中教师传授文化课,完成高中课程的学习,第三年根据学习成绩和学生志愿进行职普分流,一部分继续文化深复习,参加普通高考,一部分选择一个专业集中强化专业理论,参加职业类对口升学。这样,学生就有了两种身份、两条成才成长途径,从而为学生发展更好地负责。二是进行职普分流。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高二年级的部分学生通过宣传和引导自愿转到职业学校学习一门专业,通过对口升学,成长为技能型人才。普职办学联盟的建成,将自治区和兴安盟教育局提出的“高中学生分流”的目标实实地落在了实处,也顺应了社会的发展要求。三是对初中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在七中、十二中两所初中开展“2.5+0.5”渗透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由职教中心定期为其开展职业教育讲座,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引导初中生的学习和发展的目标不再以升学为单一目标和出路,而是教育学生多元发展,尤其是鼓励更多不能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社会需求,合理做出升学选择,选择职业教育,让学生、家长了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大,职业毕业的学生有一技之长,在谋职上、就业上有一定的优势,出路更广,生活品质更高,从而扭转家长、学生及社会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四是开展教师业务交流活动。四所学校校长通过定期到对口学校值日交流,领导相互挂职等实现管理互通;高中教师到职教中心“职普融通班”兼课,职教中心专业教师到高中和初中担任“通用技术”、计算机等课程的教学,实现业务互动;联盟校共同开展外出培训及教学研讨等,实现研训联动。
PROVERBS
杨华认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办学方向上始终把握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在教育内容上始终把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在方法上,始终要把握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突出内涵发展就是在注重思想的引领、机制体制的创新、教学的规范、队伍的专业化成长、师生安全等多项管理目标上的达成。
问:当前全国各地教育亮点很多。和专家对话、和名师共研是教育界的高频词。在这方面你们有什么思考?
答: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即中小学教育,其根本使命就是帮助学生长大成人,教育回归育人本原很重要。当前教育处在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乌兰浩特的教育也不能只停留在狭小的空间里发展,这样步子不会走得太远太快。早在2012年我们提出了“融入高端、搭建平台、深入体验”这样一个口号,教育局开放的办学思想让“内引外联办学”成了薄弱学校发展或学校寻求个性化发展中存在的软肋找到新的引擎。用人之长、补己之短,拓宽办学思路,教育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成为了我市教育发展的一条新“捷径”。
我们鼓励各中小学联系高端,四中、十二中、胜利一小、爱国二小等学校拓宽视野、广开门路,纷纷与北京人大附中、北师大附中、上海日新实验小学、丰台五小等这些教育改革的“排头兵”联谊办学,同时,鼓励学校搭上“全国初中教育委员会”“中国名校共同体”等全国知名教育平台,展开合作交流,对我市教育教学研究、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学生教育与培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把脉会诊、引领指导,使我市的教育教学改革能够及时把握时代的脉搏,把准前进的方向。例如第十二中学借助北京人大附中平台,成功加入“1+1慕课教育救助”暨双师教学项目。十二中的学生通过网络与人大附中学生同步上数学课,分享人大附中数学学科的所有课程资源,并与人大附中师生进行互动学习。双师教学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且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今年3月,十二中又开始试行云计算环境下的“翻转课堂”实验,十二中学生利用平板电脑作为学习终端与人大附中教师实现交流互动。十二中除了与人大附中建立了帮扶学校关系外,还先后与北京24中、天津大港五中、山东济阳竞业园学校、上海沪新中学、沈阳市134中学建立了合作学校关系,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研究、学校文化建设及办学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合作。这一连串的开放办学效应,校长先进的办学理念新了,教师的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多了,学生更加受益了。
问: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您认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教育均衡发展有何意义?你们是怎么做的?
答:教育信息化是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均衡的有效手段。我市坚持“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的总体思路,通过抓建设和促应用“双管齐下”,强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一是加大投入,加快推进设施设备建设。近年来,我市努力改善和提升网络基础环境,全市中小学百兆光纤宽带接入率100%,并已实现全市学校多媒体教室全覆盖。建设了录播教室、Pad教室、云教室、同频互动教室等项目,借助“互联网+”的理念,建设基于“三通两平台”架构的教育管理云平台,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定制了互动教研、微课、巡课、办公OA、安全巡查等软件平台,各学校开通“畅言”“学乐云”等服务于管理、教学、办公的软件,并得到很好地运用。二是注重培训,全面提升运用能力。通过邀请专家来我市进行教育信息化培训,组织校长、教师参加国家、自治区培训,学习先进地区的教育信息化经验等措施,提升对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全市各中小学还通过开展“人人通”专项培训,使“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开通率教师达到80%、初中以上学生达到50%以上,逐步达到“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的目标。各中小学组织各学科教师进行翻转课堂和微课制作的培训,要求教师全部学会微课制作。为每一位教师拍摄“微课”,积极构建“翻转课堂”、推进“微课”课程化,逐步实现网上“微课”资源学段、学科、知识点全覆盖。目前,我市已有13所学校成为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部门发起的“智慧课堂微课联盟加盟校”。组织教师参加国家“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数字教育资源的晒课活动,2015年以来,我市已有1039位教师上传了1771节优质课,被评价教师46人,有3人被评定为国家级优质课。各学校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同频互动”教研活动,将优质资源同步传送到乡村薄弱学校,实现城乡学校师生在线同频互动教学、网络教研和在线学习。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了优质教师资源在城乡间、校际间互通共享,提高了办学质量,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提升,有效推动了我市教育教学均衡发展。
“十三五”为教育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全市教育工作者将锐意改革,创新突破,以坚韧的执行力和锲而不舍的奋发精神,开创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让老百姓“好学校就在身边不再是梦”的美好愿景逐步得以实现!
洞察
作者介绍:成尚荣,国家督学、原江苏教科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