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绫乃(关西大学,日本 674-0053)
中山城山的学问与天文历算学
高桥绫乃
(关西大学,日本 674-0053)
摘 要:赞岐的儒者中山城山剩下了多的著作。其中有关天文历法的几篇著作。拙文在介绍中山城山的学問的同时,就其天文历算学的成果一并加以考察。不用说在江户时期被广泛研究过的授时历,就连当时最前卫的知识的代表《历象考成后编》也得手并亲自进行了历法推算。还有,城山整理了传统的中国天文学方面的知识,应用和发挥自己的领域宽广的知识对《淮南子·天文训》进行了细致的校正和解释。我推测这些研究是在与大阪和京都的儒者们的交流中逐渐深化的。
关键词:中山城山;徂徠学;天文历算学;《校正天文训》
日本江戸时代的儒学有朱子学、阳明学和古学。朱子学以林家为中心,成为幕府公认的官学,做为治国安邦维护官僚体制的思想工具而被利用。中江藤树倡导阳明学,由其弟子熊泽蕃山继承。古学的代表人物有伊藤仁斋(1627-1705)、山鹿素行(1622-1685)和荻生徂徠(1666-1728),其中以徂徠为始祖的徂徠学(又叫蘐园学)重视古文的翻译和解释,又被称为古文辞学。尽管古文辞学没有被选用为当时的官学,但是继承其学统的人却很多。中山城山即为其中之一人。他的名字虽非家喻户晓,但至今在香川县还有“城山显彰会”,每年举行所谓“城山祭”的资料展示会,来颂扬他的伟业。他的作品涉及许多方面,其中有关天文历法的几篇著作,其重要性已由坂出祥伸氏特别指明①坂出祥伸.中山城山の『黄帝内景经略注』について。,在此不再赘述。拙文在介绍中山城山的学問的同时,就其天文历算学的成果一并加以考察。
中山城山(1763-1837),幼名才八,谥号尘,字伯鷹,一般被通称为尘,城山则是其号。另外,他还常常自称为愉、元愉、久愉、独乐斋、子恬、逸民等。他出身于讃岐国香川郡横堰村(今香川县香南町横井),是江户后期讃岐国高松藩(今香川县)的儒学者。
中山城山的祖父玄庵是一位医士,以医术为仁术,治病救人为民众奉献了一切。父亲玄柳亦继承其医业,事亲尽孝。但做为祖父的玄庵则一直认为:如果是真正为了挽救民众并让社会进步的话则应成为一个儒者,为民众为社会奉献其一切。父亲玄柳把祖父玄庵的意志寄托在城山身上。城山从幼时读书即发愿做个儒者。学统属于藤川东园(1739~1806)学派。城山十几岁的时候,即拜当时住在讃岐国山田郡三谷村(今香川县高松市三谷町)的藤川东园为师。学习医术和古文辞学。其师藤川东园的古文辞学是直接受教于徂徠的得意弟子菅甘谷的,而城山的弟子们则有在坂出开发盐田的兵器研究家久米通贤,有在大阪开设水产学校的藤川三溪,有岸和田的儒者相马九方,有在大阪开设泊园书院的藤泽东畡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藤泽东畡的泊园书院,从1825 (文政八年) 年到1948 (昭和二十三年) 年的百余年间,历经了三世四代,在大阪持续开设。泊园书院的藏书后来寄赠给关西大学,现在在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内还有泊园纪念会,每年举行着纪念讲演会。
城山好象曾经一边做着祖业的医生,一边学习经学。不过最终他还是丢掉了医术,让弟弟元义掌管一家,而他则专心致力于经学。宽政十一年(1799),被高松藩的家臣之首大久保赖郁招请,教他的夫人和女儿学习诗歌。就此同时搬到高松城下住,并开设了私塾。门人之中僧侣众多,城山本人精通佛教和国学,倡导三教回归一处的三教一归说,著有《三教一归论》。
他曾有六个孩子,其中三个不幸早夭。他的长子鼇山出生于宽政元年(1789)。在鼇山十五岁的时候,城山把高松城下的私塾交给鼇山,自己则去游历大阪、京都、长崎。鼇山替代其父城山讲课,显示了卓越的才华,其将来被寄予了绝大的期望。但就在城山与大阪和京都的儒者相交,意气投合之时,文化十二年(1815)七月二十七日,鼇山因突发的急病以二十七岁的英年,年轻轻地就死了。当时城山五十三岁,曾经是如此被寄予厚望的儿子却早逝了,那丧子之痛据说超过了人们想象的程度。此后,城山于文政四年(1821)左右返回乡里,天保八年(1837)四月二十三日,七十五岁,病故。
城山的交友范围很广。从学问的角度交往密切的人有摄津国(今大阪府北中部·兵库县东南部)的崎三岛·小竹父子、牟礼葛陂,和泉国(今大阪府西南部)的角横塘,河内国(今大阪府的一部分)的沙门慈云,阿波国的边熊溪、吉备国(今冈山县周边)的中村严州。其中特别与梅花社的创始人篠崎三岛及其继子,继承了梅花社的小竹之间的关系尤其亲密笃厚。篠崎三岛是商人学者,不仅通晓古文辞学,之外还精通诗文、易学、天文历法等。在安永五年(1776)他放弃祖传的生意开设了梅花社,与城山的交往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三岛的古文辞学是从菅甘谷那里直接习传的。和从菅甘谷的弟子藤川东园那里学得的城山在学统上有深厚的渊源关系。城山虽与三岛之间年龄相差三十几岁,但却是以同窗之谊相交,互通书信的伙伴。
城山弟子的藤泽东畡在“中山城山老师墓志铭①《东畡先生文集》卷六所収。”中,写着中山城山的著作有四十七部,共计一二五册。有关城山的著作,桑田明氏的《中山城山现存全集》(以下称《全集》)把城山的著作六卷全部囊括了,非常的便利。但同时亦把有关城山的记述、或者包括城山的随记、添写等等综合加以收集,并非全部是城山的著作。如下列举其收录的标题(()内为参照附录,<>内为编者译解)。
第一卷 学问编一
经学部门
御龙子 春秋凡例拨乱 左氏传拨乱 孟子弁解 城山寝语 (泊园家言)
文学部门
文章准绳 劲草编 弁译文要诀 金璧故事 唐诗正声典故 文戒考评
史学部门
晋书略 南斉书略 东鉴提要 日东历史略
国学部门
广矛之露 言语之波伊师 色波略注 荣花物语 野荒
清山问答
兵学部门
纪效新书(纪效练将篇邦言解,纪效胆气篇邦言解,东伍篇邦玄解)
杂
城山杂錄 杂錄
第二卷 学问编二
医学部门
伤寒论探頤 黄庭内景经略注
天文历数部门
考象历撮要 应天历 推鲁历 距算 文政三年五星历 校正天文训 历书讲义
截线分外角图 割円 八线表
修史編
全讚见闻录 讚国旧乘 讚州风土略记 缘起等 全讚史
第三卷 诗文编
城山道人稿 草虫吟 南海遗珠 (鼇山遗稿)
添写编一
唐诗训解 追加<三教一归论训释>
第四卷 添写编二
诗经古註 书经古註 周礼白文 左伝杜林汇参 郭注庄子 女诫
明七子尺牍 (有关庄子添写本)
第五卷 添写编三
羽者几伎 徒然草 徂徠集 <城山尺牍译解 鼇山遗稿译解 东畡文集译解 泊园家言译解>
第六卷 补遗编
三余杂录 三余赘言 <城山拾玉译解> <三余赘言译解> (讚岐一円图)
(文化年間高松御城下绘图) (讚岐高松市街细见新图) (菊池高洲文稿) (考象历后编)
(御製历象考成后编)
城山的代表性著作是《全讚史》。《全讚史》是对有关讚岐的地名的历史、人物史、神祠佛庙、古迹名胜等进行详细调查而写成的乡土史。爱子的鼇山以二十七岁的英年早逝之后,城山返回故里。此后,城山就一头扎进写《全讚史》的著述中。为写《全讚史》他访问了神社、佛阁、名迹、废城城墟等,把一切记录下来,据说整整积累了十二册书之多。在文政十一年(1828)时他完成《全讚史》并把它献给藩王,得到了相当高的评价。《全讚史》本文原来是用古汉语写成的,在昭和十二年(1937)被乡土史学家的青井常太郎译成了国语即日语,由此被大家认知。进而,在平成三年(1991)由桑田明氏所做的《口译全讚史》,则把《全讚史》的内容翻译得更明白更易理解了。如上所述,《全讚史》即使在现代也经常得到人们的瞩目,并作为乡土史料的重要书籍而被重视。
但是,城山的本领不仅仅限于此,而在于他的学问的广度。他不仅涉猎经学、文学和史学,还涉及到国学、兵法、医学、天文学、占卜等等。有关与道教的关系,前面提到的坂出祥伸氏的论文中亦已言及①前揭。坂出祥伸.中山城山の『黄帝内景经略注』について。,此处不做赘述。
在高松城下开设私塾的时候,忍耐不住当时政治的混乱,写了所谓《御龙子》的意见书把它献给了藩王。在《御龙子》中城山阐述了做学问应有的姿态,强调古文辞学及兵法的重要性。并讲述了君主·臣下之间应有的心态心理把握,还进一步阐释了富国,教育,礼学,祭祀等等的重要性。具有高瞻远瞩的政治目光,并有把政治向良性循环引导的崇高志向。恐怕这才是城山认为的儒学家应起的作用吧。
城山绝不是作为天文历算家而著称于世的。相反,知道他精通天文历算的人都很少。有关中山城山对于天文暦算的亲笔书在如下的著作中都有影印本。
《全集》第二卷《考象历撮要》(一冊)
《应天历》(全四 二冊)
《推鲁历》(一冊)
《距算城山先生箸》(一冊)
《文政三年五星历》(一冊)
《校正天文训》(一冊)
《历书讲义》(一冊)
《截线分外角图》(一冊)
《割圆八线表》(乾坤二冊)
第六卷《御制考象历后编》(一冊)
他有关历学的文献很多,从中能看出城山对于计算年历赋予了极大的关注。就其内容分别整理如下。
《考象历撮要》起首写着“文化元年甲子为历元”,又在第三页上写着“文化四丁卯岁夏五月朔食算”,把文化元年(1804)作为历元(计算的起点),实际上是针对文化四年(1807)五月一日(格里历的1807年6月6日)的日食而进行的推算。这一天,在地球上确实发生了日食现象。但那却是在南半球发生的,在日本以及中国是不可能观测到的。从文献中所示“假令推五月朔日食”的字样来看,城山到底是用理论数值进行推算的吧。一边交错着天球图,一边求得从地球到太阳、月亮的距离以及太阳和月亮的高度。从把文化元年作为历元这一点来看,能看出与下面的《应天历》之间的关系。
《应天历》全四卷。卷一起首《推歩法用数》的起句写着“文化元年岁次甲子为元”,与《考象历撮要》一致,以文化元年(1804)为历元。应天历是从963年到981年间使用的中国宋代的日历的名称。在日本亦有《应天历》二卷,但却似乎与中国的日历有差异。甚至有時还被认为是圆通著的,不过详情不甚明了①渡边敏夫.近世日本天文学史[M].东京:恒星社厚生阁,1986,315。《应天历》作为円通的著作而被指出。。《应天历》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横滨市立大学等都有收藏。
《推鲁历》起首写着“推鲁㐮公二十四年壬子秋七月甲子朔日食”,看上去像是对《春秋》中记载的日食所进行的推测。鲁历是从中国的战国时代到秦、汉的初期被各国使用的四分历(相对后汉的四分历也叫古四分历)中的古历之一。类似的古历还有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等,把这些古历统称为古六历。古六历是后世所做,认为在实际生活中未曾被使用。不知道究竟哪里是城山的原创,不过书中处处添写着评语,能窥视到城山实际上进行了推算的样子。
《历书讲义》是城山对《簠簋内传》的抄录。末尾的跋写着“天保四年癸巳秋九月”,“中山仪同三司九世裔腾鹰 撰”字样,附录有“造屋篇”。《簠簋内传》是假托安倍清明的占书,认为实际上是15世纪左右的伪作,正式的名称是《三国相传阴阳輨轄簠簋内传金乌玉兎集》。冠有《簠簋内传》之名的历注书本在江户前期曾大量被出版,其中著者不明的书也很多②渡边敏夫.近世日本天文学史[M].东京:恒星社厚生阁,1986,84-87。。据天保4年(1833)秋《历书讲义》的跋文来讲,说城山因被客人询问到有关官历的吉凶、方位等的含意,因此概括了《簠簋内传》中必要的部分做了《历书讲义》。解说岁德神、八将神、金神、随日漫游的诸神、还有方位和宅地的关系等等。这些被称为历注,直到明治6年(1873)采用太阳历时被记录在日历上。历注现在是被当作迷信处理的种类,城山认为历注是“非君子之所取矣”,持否定态度。
《距算城山先生箸》之前的三部文献虽然是城山亲笔临写,但究竟是谁的著作却不是很清楚。而此专著则特提有“城山逸民考之”的字样。从“文化十四年丁丑岁”开始,好像是计算文化十五年(1818)四月、文政二年(1819)、文政三年、文政四年的日食的。在末尾还提示了“授时历凡例”,恐怕是根据授时历计算的吧。
在《文政三年五星历》中,标题下亦有“以授时历法考之”的字样。用授时历法的计算方法,对文政三年的五星运动进行了概括。篇首写的“文政庚辰年五星历稿”,我想是城山把自己亲自演算的结果做了个笔记记录式的总结。
授时历是中国太阴太阳历即阴阳历的集大成之作,由元朝的郭守敬、王恂、許衡等编纂,明代易名为大统历,直到清朝由耶酥会士改历为时宪历为止几乎是原模原样地被使用来着。授时历对日本亦给予了极大的影响。江户时代的涩川春海(1639~1715)的贞享改历就是模拟授时历,再加上地域补正而成的。随而继之的宝历历也是在授時历的基础上制作的年历。直到宽政改历吸收了西洋天文学的理论为止,授时历是被看作最出色的历法的。在日本研究授时历之风很盛行,很早就有小川正意的《新勘授时历经》,成于延宝元年(1673)。之后関孝和的《授时发明》《授时历经立成之法》、小泉光保的《授时历经图解》、龟谷和竹的《授时历经谚解》林子长的《授时历图解发挥》、西村远离的《授时解》、安岛直圆的《授时历便蒙》、中根元圭的《授时历经俗解》、石田玄圭的《授时历精正》、本田利明的《补授时历》、高桥至时的《授时历交食法》《删补授时历交食法》、《授时历月食法论解》《修正授时历交食法》、建部贤弘的《授时历解义》《授时历议解》等相继被出版①渡边敏夫.近世日本天文学史[M].东京:恒星社厚生阁,1986,73-76。有相关记载。。从宽文到宽政的一百多年间,其研究可谓是盛极一时。城山正是生活在这些研究的鼎盛时期,自身也采用授时历对食的发生进行推算。
《截线分外角图》于页首写着“虽然历筭全书中解释截线分外角之法,取矩合,只不过是彼此做个比例,未嘗举矩合之式之例。故而如隔靴掻痒。终不能彻底。于此举其矩合之例如左”之文,一边图示一边举出截线分外角的图、法、解等。《历算全书》是由清代的梅文鼎撰写的,共七十五卷。是收集了吸取西洋历算学中的有关历法和数学专述约二十九种的大作。另外,《割圆八线表》是三角函数表。是用于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的计算的。
《御制考象历后编》起首有“御制历象考成后编卷三”等字,直继续到卷六。其中的内容于“推日躔法”开始,与文渊阁四库全书,及其他一般的《历象考成后编》的卷四到卷六的内容相当(表1)。中山城山的“推日躔法” 包含文渊阁四库全书的“日躔步法”,而“推月离法” 亦包括“月离步法”。另外,卷六的各个项目也相当于文渊阁四库全书中的“日食歩法”的细目。可以推测城山是在什么地方获得了看到《历象考成后编》的机会,并抄写了它。但卷数之不同是否来自于抄写之误,包括卷一、卷二的欠缺的问题有待今后检证。
表1 比较《历象考成后编》的卷数和内容
《历象考成后编》是由戴进贤、徐懋德编纂的,于清朝乾隆七年(1742)完成,是介绍西洋天文学的专著。
从明末舶来的宣教师们,在传道中利用了西洋天文学的知识。其先驱者就是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他了解到中国人十分重视天文学,就要求舶来精通天文学的宣教师。响应他的舶来请求的是徐光启(1562~1633)、李之藻(?~1631)、汤若望(1591~1666)等人。由于天文学中特别是历算尤其吸引中国人的兴趣,所以汉译西洋历算书的进程很快。逐渐西洋历算法的超越性被了解,被普及。采用这些知识打算进行改历的呼声高涨了。这时由罗雅谷和汤若望翻译并编纂的西洋天文学基础历书,通过徐光启和李天经连续五次进奏给皇帝。这部翻译书被称为《崇祯历书》,进而到了清朝由汤若望再行编纂被称做《西洋新法历书》或《新法算书》。最终改历是在清朝实现的,颁布了时宪历。
此后,因与实际的天象之间产生出入,以中国学者为中心重新策划了有关律吕·历算的丛书的奉敕撰集。于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722) 完成了《律历渊源》一○○卷。其中有关历法的部分是《历象考成》上下篇,刊刻于雍正元年。但是,由于《历象考成》和《西洋新法历书》的理论大体相同的缘故,从而使其与天象依然不能保持一致,戴进贤、徐懋徳等又奉勅命对历书再行编修。这个奉敕撰修的书是《历象考成后编》十卷。《西洋新法历书》和《历象考成》是以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的体系为基础制作的,把太阳的轨道视作圆。而《历象考成后编》则是根据开普勒的椭圆轨道,此改良可谓是有了质的飞跃。
《历象考成》和《历象考成后编》很早就传到日本,特别是《历象考成后编》得到麻田刚立(1743~1799)门下的历学者的研究。本来,《历象考成后编》好像只有二、三部输入至日本,没有广泛地出现在市面上。麻田刚立门下的间重富(1756~1816)获得了《历象考成后编》之后,根据所得的知识做了宽政的改历。
几乎没有出现在市面上的《历象考成后编》,城山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又是经过怎样的方法得到的呢?恐怕这和城山与大阪之间的关系有关联。与城山交往笃厚的篠崎三岛,如前所述不仅通晓古文辞学而且精通诗文、易学、天文, 其中天文是师从于麻田刚立。还有,城山门下的久米通贤,曾经在大阪师从于间重富,学习了天文历算。如此,虽然不能确定城山有否直接与大阪的麻田刚立或是间重富有交流,但其周围存在着与《历象考成后编》有关联的人们,可以推想一定是通过什么渠道有了与他们接触的机会。间重富参与宽政改历被江户政府招请,可以认为至少从天明七年(1787)左右到宽政七年(1795)、从宽政十年(1798)到文化元年(1804)、从文化六年(1809)到文化十三年(1816)之间他是以大阪为活动中心的。与其遍游各地的时期亦正好重合。间重富得到《历象考成后编》的时期,被认为是天明末期(1789左右),或者是宽政九年(1797)左右①渡边敏夫.近世日本天文学史[M].东京:恒星社厚生阁,1986,73-76。有相关记载。。此后城山很有可能直接或者间接地与间重富接触,可以说有充分地可能性。另外,说不定也许城山访问过麻田刚立所在的怀德堂、或者是麻田刚立的私塾先事馆。城山因此接触了大阪的天文历学,学到了相对来讲比较先进的天文历学方面的知识。
《校正天文训》是城山自己对《淮南子·天文训》(以下,简称为天文训)所进行的校正并加的注。作为给天文训加注而著称的是中国清代钱塘《淮南天文训补注》。作者钱塘是雍正十三年(1735)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间的人物,与城山生活的时期多少有点重叠。几乎同一时期日中各自对天文训进行注释之事耐人寻味。但更让人思量的是钱塘《淮南天文训补注》被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作为附录采用等,广泛地被大众接触;而城山的《校正天文训》却不被出刊,没有映入人们的眼帘。
在《校正天文训》中城山写有序文,记载着校正天文训的动机。勿嫌烦冗,序文引用如下。
注天文训序
古曰,三百年斗星改宪。又曰,千五百二十年,日月星辰复始。夫三百岁,日退四度,是以斗星改所建,五百年天运小变,三复之而大变,是以日月星辰改主舍也。故云,为国者必贵三五,此之谓也。後来言天道者,不达此数,安以监六七十以为八九十,推诉之古而云,古者天学未开,是以其术疏矣。何者深部,夫五伯之末,史官失其纪。是以及汉有唐都落闳者起,牵强传会而肇其术,从是无后,天学者古隔一鸿沟也。后儒说六种,述其言天文,则隔鸿沟而言之,隔靴而搔疮,是以与经文垂张者不尠矣。予从幼不能不抱恨于此写,幸有淮南诸儒之存古,依之窥无一斑,而后始得与经文吻合也。大氐后来,所奢者非日食乎。然唐虞之时,日月不食,及太康灭德始有食矣,故孔子曰,古之治天下者,必圣人,圣人有国,则日月不食,星辰不孛。此之谓也。盖从尧千有余年,而周幽厉失道。於是天运大变,是古人轻视也。故春秋二百有余年,而三十七食,古人以为未曾有之变矣。然此之前汉二百余年而五十三食,为甚尠矣,此之后汉百九十年而七十二食,又为益尠矣。又甘石历五星法,唯荧惑有逆行,而无逆行皆吉兆。然后世五星无出不逆行也。夫天运之变较着如是矣。然则古法不更张,不可以施今时,今法不酙酌,不可以诉古时矣。虽晓经星之度,气候之纪,皆圣人之所逮,而千古无舍之。言天者,豈圣人之智,岂众人之所能量哉。孔子曰,小人不知天命不畏,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今夫侮圣人之法,言之诛者不畏天命之徒也。何足候儒天道哉。予之持此说尚贵,往往语之人,无人皆涸设后世天学家之言,茅塞不通贯,去年就集丁丑之冬,赐谒 司天监安公台下,语次及古法天学,谒
安公之好学,求曲闻无说,是以注天文训一篇,且附平生之所见,以荐之安公之几下。虽古法不更张,不可以行於今日乎。志古者则所不可以不知矣。
文化戊寅春二月中浣 东都城山逸人独乐斋选
开头引用《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叙述了中国传统的天文历学。序文作于文化十五年(1818)二月,据说前一年的文化十四年冬天谒见了“司天监安公台下”。司天监是中国的管理天文历算的官职,使用于宋代。在日本是阴阳头的别称。安公,认为是指世世代代为阴阳头的土御门氏(安倍氏)。文化十四年时的阴阳头是土御门晴亲,城山应该是获得了见到他的机会。土御门晴亲对父亲泰荣设立的学馆齐政馆的运营注入了很大的精力,会集了学习历法和天文学的门生。因土御门晴亲对古代天文学也抱有兴趣的关系,城山把自己亲自校正的《淮南子·天文训》,加上注解献给土御门晴亲。虽然当时土御门氏实质上已经不再是天文学的中心,但城山拜谒朝廷的天文学权威的事实,却是值得关注的。
城山的校正的特征,是基于广博的知识的注释和对作为细节的字句的校正。譬如《淮南子·天文训》中针对冬至和夏至联系阴阳气的消长,举出相关的事项,其中夏至的关联事项之一提到“石精出”。 关于石精,原注①《淮南子》从前附的是后汉的高诱或许慎的注。但,因为哪个是谁的注不明显的原因,所以仿效钱塘《淮南天文训补注》称“原注”。说“石精五色之精也”,钱塘不做注释。但城山写到“石精盖草名,未详”,栏外记着“城山按,石精即石菖蒲也”。在《本草纲目·草部·水草类》中有“石菖蒲”的记载,有解毒作用等。城山核实到石精是草名,然后又对照过本草书之后才在栏外写的记录吧。这恰是明白城山通晓本草学的例证。还有,城山还拘泥“也”字的有无这种细节的地方进行校正。极其有特色的是把大段文章进行移动处理。如下所示的关于月令的部分即是。
斗杓为小岁,正月建寅月,从左行十二辰。咸池为大岁,二月建卯月。从右行四仲,终而复始。大岁迎者辱,背者强,左者衰,右者昌,小岁东南则生,西北则杀,不可迎也,而可背也,不可左也,而可右也,其此之谓也。(以上,城山为第八段第四章)
大时者,咸池也。小时者,月建也。天维建元,常以寅始起,右徙,一岁而移一辰,十二岁而大周天,终而复始。(以上,城山为第八段第五章)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还有刘文典的《淮南鸿烈集解》、钱塘的《淮南天文训补注》等,城山全部把本文放在他分的段落的第四段和第五段之间,城山移动原文把它大胆地移动到太阴和月建的部分里。
进而,城山还把天文训整体分为十二段,把各个段落从内容出发用章来区分。分为十二段的原因是因为末尾写的 “以拟一岁之月数也”的说明那样,以此来模拟一年的月数。像这样的区分在别处是看不到的。可以说是城山个人对天文训的解释。其实,看一下内容就能知道这个部分的前半叙述的是关于小岁和大(太)岁的方位的,而后半也是有关太岁十二年周转一周天的,移动文章也有其道理。即使对原文有不协调感,像这样敢于大规模地变更原文则是一种大胆的构思。为了使土御门晴亲能简明易懂地理会古天文学的知识,城山尽力想做个更好懂,更易理解的文本。能看得出他在做反复的尝试。
拙稿介绍了有关赞岐的儒者中山城山,并考察了他的天文历学方面的知识。城山现在不太为人们所知,不过在其生前却在赞岐很知名,与京都和大阪的儒者有亲密的交往。更是具有广博的知识,著有各种各样的记述,阅览他的亲笔书就会明显地感到这一点。其中有关天文学,不用说在江户时期被广泛研究过的授时历,就连当时最前卫的知识的代表《历象考成后编》也得手并亲自进行了历法推算。还有,城山整理了传统的中国天文学方面的知识,应用和发挥自己的领域宽广的知识对《淮南子·天文训》进行了细致的校正和解释。我推测这些研究是在与大阪和京都的儒者们的交流中逐渐深化的。在与大阪的高桥至时和间重富、或是京都的阴阳头土御门晴亲等的交往中,对城山的天文学方面的知识形成给予了很大的影响吧。到现在为止,几乎没有人知道有关城山的天文学,今后,將更加深入探讨,以解明城山的全部业绩。
参考文献:
[1] 渡边敏夫.近世日本天文学史[M].东京:恒星社厚生阁,1986.
[2] 藤泽南岳辑.东畡先生文集[M].大阪:藤泽南岳,1884.
[3] 马场荣一. 中山城山の生涯[M].香川,1993.
[4] 桑田明编译.中山城山现存全集[M].香川:中山城山显彰会,1994.
[5] 浅井允晶.间重富と『历象考成』後编-その入手をめぐる问题を中心に [J].大阪の历史2006.
[6] 坂出祥伸.中山城山の『黄帝内景经略注』について[J].人文学论集,2011:29.
Academic, Astronomy and Calendar of Nakayama Jozan
Takahashi Ayano
(Kansai University, Japan 674-0053)
Abstract:Nakayama Jozan was a Japanese Confucian in Sanuki and left many books. Several books about astronomy and calendar are in i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learning of Nakayama Jozan, and also talks about his achievements in astronomy and calendar. Jozan is not known very much now, but he was famous in Sanuki and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onfucians of Kyoto and Osaka during his lifetime. About the astronomy, he examined the Lixiang Kaocheng Houbian(历象考成后编) which was the latest knowledge then as well as Shoushi-li(授时历) which was often studied in the Edo Period. In addition, he put Chinese traditional astronomical knowledge in order and proofread the Astronomical Chapter of the Huainanzi(淮南子·天文训) using his wide knowledge. It is thought that his studies were pushed forward based on the interchange with people of Osaka and Kyoto.
Key words:Nakayama Jozan; Sorai school; astronomy and calendar; the Astronomical Chapter of the Huainanzi
中图分类号:P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63(2016)03-0069-08
收稿日期:2016-03-31
作者简介:高桥绫乃(1986~),旧姓前原,2014年毕业于日本关西大学大学院,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关西大学兼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东亚科学史、哲学史、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