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约记者 高 宁
◎局长访谈◎
“淄博特色”: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访淄博市教育局局长赵新法
■本刊特约记者高宁
【引言】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近几年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已经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互联网+教育”的理念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3年国家又明确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会给教育带来哪些变革?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山东省淄博市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20年来,他们始终坚持发展教育信息化,带动了教育现代化建设,推动了当地教育思想、教育资源、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的变革,实现了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也提升了群众满意度,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期,我们就推进“淄博特色”教育信息化这一话题,特别专访了淄博市教育局局长赵新法。
记者:赵局长,您好。感谢您接受《现代教育》杂志记者采访。今天希望就推进“淄博特色”教育信息化这一话题,与您做深入交流。
赵新法:很高兴借贵刊与关注淄博教育的朋友来分享淄博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实践和探索,让我们共同推进淄博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记者:教育信息化是个复杂的理念,淄博市为什么要选择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具体是如何考虑的?
赵新法: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市教育事业虽有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优质资源短缺,办学特色不够鲜明,教育发展活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在深入研究之后,我们认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可以推动教与学的双重变革。为推动教育综合改革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市计划用“淄博特色”的教育信息化来激发教育活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我市现有普通中小学506所,职业高中10所,幼儿园795所,教师5万多人,在校学生60多万人。我市地域狭长,学校分布复杂,推动教育信息化是个宏大工程。为此,我们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育全市教育发展的信息化整体优势,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内容、教研方法、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现代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学校之间差距,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记者:您刚才提到“淄博特色”的教育信息化,您是如何定义“淄博特色”的?以“淄博特色”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赵新法:我所说“淄博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与我市近20年来始终坚持的信息化发展理念相关。我市早在1995年全市中小学计算机会议上就提出:在普及思路上,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推动整个社会;在队伍建设上,校长要懂,骨干要精,全体老师要会;在建设任务上,建网、建库、建队伍、建制度;在推进策略上,科研推动、典型带动、活动拉动。这些理念始终没有改变。这就是我们的“淄博特色”。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对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和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保障条件、支撑环境和发展动力。我们认为:以“淄博特色”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思想是先导,政策是号令,行动是关键。
在思想上,先从转变教育管理者的思想着手,以提升校长的信息化领导能力、培养校长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为着眼点,推荐阅读了《21世纪技能》、《大数据》、《迈向新学习时代——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趋势蓝皮书》等和教育信息化有关的书籍,并通过读书沙龙、读书征文等多种方式,加强交流和引导,收到良好效果。
在政策上,我们强化顶层设计,实施整体规划。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我们联合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人行等部门联合出台《淄博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淄教发〔2015〕2号〕,高层定位,对教育信息化提出明确要求,列出六项具体工作任务,通过全市教育系统的共同努力,全面推进“淄博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工作。
在行动上,工作思路可以总体归纳为:培训先行、专家引领、教企结合、项目推动和活动拉动、以用促配。
一是培训先行。我市把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始终,实施了一系列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养了一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骨干。大力推进网络教研工作,促进教师协同工作,从关注“教”向关注“学”转变,让教研队伍成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的引领者。
二是专家引领。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在于培训。我市充分借助国内外教育技术机构和专家的智慧,潜心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每年都要举办若干教育信息化论坛,为信息化发展提供思想、理念的碰撞和案例、方法的冲击。确保我们更好地把握教育信息化的趋势和方向,避免走弯路、贻误发展时机。
三是教企结合。长期以来,教企结合是我市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我市引进了如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联想云架构校园、微软携手助学、智能学习测评、在线英语学习、虚拟仿真实验、在线课程平台等产品和服务,借助企业新技术、新工具、新资源的应用,培育信息技术新项目,支撑新发展。
四是项目推动、活动拉动。我市坚持大力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类活动,把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新实践活动作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策略,同时引领活动向校本化、常态化、课程化发展。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各学科教学水平,扎实有效地磨炼了教师队伍。
五是以用促配。信息素养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我市坚持“创新应用唤起需求,需求引导终端配备、网络升级、资源整合”的发展思路。一切围绕应用,创新应用,以应用促进环境和条件的优化,带动资源整合。
记者:正如您所说,教育信息化对学校、对师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么淄博市在实现“淄博特色”的教育信息化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赵新法:在打造“淄博特色”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在工作规划上,体现“淄博特色”。我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任务目标,既有教育部、省教育厅确定的信息化工作任务,又有符合我市实际的工作计划。我们要求全面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建立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各类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创新信息技术应用,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广“大数据”应用等6大任务,对资源建设、办学装备、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决策提出要求,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
第二,在平台建设上,体现“淄博特色”。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促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求市、区县分别建设基于云架构的资源平台,为学校、师生提供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与服务,有力支撑“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其中市级平台主要服务全市中小学,重点满足高中学校需求;区县平台主要面向区县属学校,满足学前、小学、初中学校需求。所有平台要围绕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4个服务对象,满足“教、学、测、评、管”5大需求。这是我们平台建设的突出特点。
二是抱团联动树品牌。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联动,市场运作,垦区特色产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程度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安顺有5家农垦企业、18家民营企业加入安顺“瀑布茶”品牌联盟,并成立了以农垦为核心的安顺有机茶联盟,已获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中心认证产品2个,获省级著名商标3个,取得独立自营出口权企业2家,年出口茶叶2000吨以上。
第三,在办学条件上,体现“淄博特色”。我市把“数字化校园”作为改善办学条件,实现“三通两平台”建设的重要保障,按照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中职教育分类实施、分步推进。
第四,在信息技术应用上,体现“淄博特色”。我市坚持“创新应用项目引领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实践策略,以突破教育发展瓶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导向,根据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最新发展,不断确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创新项目,以项目实施引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方向。
第五,在工作管理上,体现“淄博特色”。我们经过四年的研究探索和不断完善,基于“信息化+大数据”的区域基础教育管理新模式实现了管理的科学高效;通过自主研发淄博市区县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果展示平台,实现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指导、交流和评价的网络化、过程化和公开化;通过大数据支持下的评价项目数据仓库构建、数据挖掘、联机分析和评价结果的可视化呈现,保障了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实现了对区县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精准指导。
记者:经过20多年的努力,您认为“淄博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效有哪些?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发挥了哪些方面的作用?
赵新法:20年来,我市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具体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引发了学习方式的创新。我市“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自带设备学习(BYOD)实现新突破,全市65所学校499个班实现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开展规模居全国领先水平。我市创客教育促进学习跨领域融合。一批信息技术教师组建创客教师团队,创编课程,开展实践活动,把课堂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创客空间。
第二,新型数字优质资源带来了教学形式的变革。我市2012年就启动中小学微课程资源共建项目,积极开发优质数字课程资源,逐步实现共建共享。主要通过“微课程”大赛等活动为“翻转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撑。
第四,丰富的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引起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淄博市是最早以地市为单位组队参与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的地市之一。我们始终把NOC活动视为展示广大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活动平台,以活动推动全市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
“淄博特色”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动了教育现代化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教育信息化推动了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理念的现代化,而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信息化体现了开放、协作、交互、共享和创新,与现代办学理念所倡导的“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人人成才和多样化成才、选择性学习和因材施教、终身教育”等理念在本质上相符相融。我们通过举办“信息化领导力论坛”等培训活动和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等方式,引领全市中小学校长、教师逐步建立现代教育理念,更多地满足学生对教育个性化、多样化、公平和均衡等的需求。
第二,教育信息化实现了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尤其是教育“大数据”的应用,使教育管理更加科学、高效、规范。我市在教育“大数据”应用方面,积极整合教育信息资源,充分运用“大数据”挖掘分析、可视化呈现,为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
一是利用大数据开展网上评教(评校)工作;二是利用大数据分析督促和推动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借助大数据分析平台客观评价工作进展;三是利用大数据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实践了“样本即全体”的大数据理念;四是利用大数据建立家校共育机制。
第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教育公平。信息技术的一大突破就是在资源上实现了全球化。同样,我市各级各类学校信息技术装备的普及和优质资源的共享,缩短了城乡学校的办学差距,改善了办学条件,推动了均衡发展,彰显了教育公平。
第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素质教育方面:一是信息技术手段和学习平台的利用,提高了课堂效率;二是丰富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三是大数据的应用,提高了教研的针对性,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进一步推动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记者:淄博市教育信息化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您认为“淄博特色”的教育信息化还存在哪些不足?今后通过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方面还有哪些打算?
赵新法: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还处于探索性阶段,各个方面的发展还不均衡,数字化校园建设任务艰巨,学校之间信息化装备还有差距,优质数字服务体系尚在建设之中,距离高层次、理想状态的“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淄博特色”的优势创新项目推广力度和举措有待改进,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不足,尤其是投入政策和环境上还需要理顺,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去年,国家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全面部署“十三五”期间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国务院相继出台“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今年,市委又将以教育信息化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作为经验向全市推广推介,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很多:
第一,我们要在思想行动上更加明确,全面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着力建设具有淄博地域特点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综合与特色相结合的优质资源服务体系,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第二,我们要在经费投入上更加主动,加大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力度,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应用和维护以及培训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为信息化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并加大对农村、偏远地区薄弱学校的倾斜、扶持力度。
第三,我们要在项目推广上更加积极,充分体现“淄博特色”。继续推动自带设备(BYOD)学习和用自己的设备学习(UYOD),大力开展信息化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继续支持小学语文提前读写教学、自适应学习测评、3D打印教学、创客教育、数字美术、物联网等等具有区域特色的信息技术项目,全面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第四,我们要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要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做好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与本地化课程的开发工作,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创客式学习,推进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
第五,我们要在学校现代化管理上更加科学。继续探索“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充分利用各类数据平台,推动“大数据”为教育教学、教育决策、教育管理服务,开展教学、管理、评价、资源、决策以及群众满意度等方面的大数据应用工作,提高教育综合管理和研究水平。
第六,我们既要注重教育信息化的数据安全,也要妥善处理好信息化技术应用与预防近视、促进书写、促进动手能力的关系,积极培养学生阅读、锻炼和动手的习惯。
总起来说,当前全球互联网大变革、大发展、大融合日益加深,世界范围内的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信息化推动教育变革的机遇不容错失。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积极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所说,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为发展目标,顺应信息时代发展需求,加快转变发展理念,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提升群众满意度做出努力,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记者:谢谢赵局长接受我的采访,您让我们感受到了“淄博特色”教育信息化的强大动力!期待淄博教育在信息化道路上越走越宽广,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赵新法:谢谢!
(作者单位:淄博市教育局,山东淄博2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