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强 尤 霞 王爱凤
区域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探索
——以淄博市临淄区为例
■段玉强尤霞王爱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
淄博市教育局2015年3月发布的《淄博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明确把“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重点抓好的六项任务之一。建设数字化校园成为当前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一项关键举措,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入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区域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必要性
临淄区作为全国经济百强区县,一直比较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早在2002年就建设了教育城域网,一些信息化教学设备较早进入学校。近年来,我区借助教育信息化的东风,为学校提供了大量的数字化硬件设备,与学校原有的硬件设备相配合,基本实现了校园数字化的硬件支撑。但是建设到一定程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同样困惑其他区县的问题。例如: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硬件基本配置齐全,但是维持基本教学必需的软件严重不足,致使硬件的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培训不配套,教育主管部门投放到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设备越来越多,创造了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但是,由于教师对数字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够,导致建设数字化校园设备利用率低下;平台建设各自为战,互不兼容,导致数据不能共享兼容;资源开发零散、不成系统,无法互通共享,导致资源浪费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区教育探索发展的步伐。
临淄区教育局积极响应国家有关数字化校园工作会议的精神,针对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持续加大构建力度,着力区域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二、数字化校园的内涵界定
何谓数字化校园?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Kenneth Green)在其1990年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名为“信息化校园计划”(The CampusComputing Project)的大型科研项目中提出的。
数字化校园是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校园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以及教育活动进行数字化构建的信息化教育环境,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它以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进行全面优化校园网络结构,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具体来讲,数字化校园首先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对学校与教学、教研、评价、管理和生活等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处理;其次,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使其能够有序地运转,更好地为教学、教研、管理和生活服务;再次,把学校建设成既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校园,加强家校合作,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由此可见,校园数字化的实质是学校设施以及整体教育行为的信息化,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载体,并且充分体现了“教育信息化以学校教育为重心”的理念。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工程,必须由局部推进转变为整体推进,由技术驱动转变为制度驱动,才能为教育谋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区域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举措
根据《淄博市数字化校园建设指导方案》,临淄区深入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区中小学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水平。首先确定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实验课题,并成立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共同体”,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教育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我区坚持“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倾力加大教育数字化方面的投入,使全区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为了深入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进一步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临淄区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整体谋划,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长效机制
1.制定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规划。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实施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网络资源为核心的教育资源与公共服务体系,为学习者可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临淄区教育局根据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区委、区政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制定了《临淄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全区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实施的重点,超前部署网络,完善技术服务支撑体系。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缩小城乡教育数字化差距。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创建共建共享机制,构建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该规划为我区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对区域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建设教育资源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了实现区域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临淄区教育局积极落实《淄博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所要求的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校园保障体系。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二者统称为教育资源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是将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集管理、教学、学习、协作、沟通互动等于一体的专业的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它能满足区域内中小学教育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家校沟通的需要,为学校、师生、家长提供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服务。
我区教育局于2015年7月通过政府招标的方式开始建设本地的教育资源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平台的建设共分为三个阶段——探索实验、深化应用、推广应用。在平台建设应用过程中,制定可行性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应用培训。
(二)强化基础,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打下坚实的根基
1.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等工作紧密结合,统筹安排,加快实施。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实现电子白板等信息化设备的“班班通”,提高生机比,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缩小城乡教育数字化差距。区域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使我区率先成为全市首个获得“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区)县”荣誉称号的区县。
2.升级改造学校局域网。在城域网整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各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代理接入(NAT)进行升级,变为三层交换或防火墙模式,实现临淄区教育信息中心对学校的远程管理。各校在校园网的升级改造中考虑添置三层交换机及相应的服务器,以优化网络环境,提高运行速度,真正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全区完全小学以上学校通过百兆光纤全部接入教育城域网。
3.建设全区自动录播教室。全区镇(街道)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至少建设一间全自动录播教室,依托教育城域网,实现区域内优质课堂同步传输到每个学校。通过该工程可逐步实现远程教学、资源共享、信息发布等功能,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家庭互联互通,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整合教育资源,强化校园数字化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应用服务,不断提升校园数字化水平
1.构建区域教育综合信息门户系统。建设统一认证管理体系,整合学校现有的各种信息资源,为家长和学校的各类信息化应用提供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身份认证,实现跨地域、跨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协同工作;通过自建和整合现有应用系统的资源,构建体验式个性化学习平台,以及网络教研平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一师一优课平台、视频会议)、个人空间(师生)、智能家教系统(微课平台)、办公OA系统、家校互通平台、云课堂远程监管平台等。
2.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结合省、市开展的“微课程”比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赛课等活动,我区积极组织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为保障资源的有效性,区教育局对“微课”、“优课”的研究内容、教学标准、技术标准等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2015年,我区数字化教学成果丰硕,极大地丰富了各学科资源库。在山东省首届优秀微课评选中,我区有53项作品获奖,获奖数量居全市之首。在全市第二届“爱书人”杯微课程设计与创作大赛中,我区共有90项作品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2项。在“一师一优课”比赛中,我区有371节优课获得市级优课称号,85节被评为省级优课,14节被评为全国优课。
我区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一支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推进了区域教学改革。
3.积极开展数字化教学专题教研。大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专题教研,引导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四)完善保障机制,持续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按照淄博市数字化校园建设指导方案的要求,统筹规划,积极实施,加大力度,做好软硬件的配置和教育教学应用工作。区教育局成立了以分管副局长为项目领导、信息技术科为项目科室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小组。各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小组,加强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的各项制度,制定鼓励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激励政策,有效落实信息化教学的常规化和创新实践研究。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教师队伍。
2.创新培训机制,稳步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硬件是躯体,软件是血肉,而人才是灵魂。即使再先进、再完美的硬件与软件,最终也会过时;只有加强培训与管理、注重应用,才能使数字化教学管理设备充分发挥实效。
构建数字化环境下的新型培训体系,提高校长的信息化领导能力。通过培训使校长具有敏感的信息意识、良好的信息心态、丰富的信息知识、较强的信息规划和评估能力以及较强的信息化领导能力。
区域学校利用业务学习和校本培训时间,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使培训做到“三结合”,即层次上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形式上做到校外与校内相结合,内容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层次不断提高:老教师学有新得,永不落伍;骨干教师带头学习,率先示范;青年教师学有创新,脱颖而出。重点加强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应用能力培训,形成一批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精通课程整合的排头兵,最终通过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重视对于年轻教师的培训,联合教研、政工等相关科室,对年轻教师进行建档跟踪,定期对其课堂教学进行实录并转播到城域网上,组织同学科骨干教师进行点评,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我区先后聘请了黎加厚、祝智庭、张宝进等教育专家对校长和骨干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信息技术培训。此举极大地提升了基层校干队伍和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领导力和应用能力。
3.加强维护与管理,为数字化校园提供技术支撑。建设区域和学校两支专业队伍,负责对数字化校园进行维护与管理。区教育局信息技术科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对平台的维护以及对前期建设及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技术指导,对各个层面的管理员进行培训,为平台的使用提供技术支撑。校内平台管理员要做好本校教职工、学生及其家长的技术培训指导,做好学校平台建设管理,并及时向学校提出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方案,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的信息化,从而通过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资源消耗,节约管理成本。例如:我区太公小学、齐陵一中、高阳中学、召口小学使用了蠡风管理平台,对学校教育教学进行管理;齐都花园小学则应用先智数字化校园平台,对学校进行管理。
我区通过以上保障措施,为区域中小学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构建了动态、开放、互动的服务平台,为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创造了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为城乡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实现区域高位均衡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区域数字化校园建设精彩纷呈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已是成果丰硕,异彩纷呈。2009-2014年,经过数字化校园的研讨、创建及验收程序,我区共有18所学校获得“淄博市数字化校园”称号。2015年,21所学校申报“淄博市数字化校园”,其中19所通过验收。教育资源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到位后,我区68所中小学争取到2016年全部完成“淄博市数字化校园”的验收。围绕数字化校园建设,各校立足实际,大胆创新,走出了各具特色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之路。
实施信息化模块教学,临淄二中打造高效课堂。在信息模块课堂上,学生们利用网络和微课自主学习,自我构建知识;在点拨展示课堂上,学生们展示学习成果,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在学习提高课堂上,学生们借助自适应系统生成的练习题,进行练习检测,智能反馈矫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D打印校本课程,展现太公小学科技创新的魅力。2013年9月,太公小学率先尝试3D打印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建立了3D课程研发团队,开始了3D打印课程的研发。学校成立专门的3D打印工作室,并配备了46台LVCC虚拟化终端以及9台3D打印机,在联想云服务器建立了专用的资源共享空间,供学生们交流分享学习成果,为学生的创新实践学习从硬件、软件及技术等多方面起到有力支撑。2014年6月22日,临淄区创新教育暨3D打印教学现场会在太公小学举行,全国创造力大赛组委会主任罗凡华、全国创造力大赛组委会课程中心主任朱凯亲临指导。
“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为梧台小学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作为偏远的村小之一,梧台小学2013年开始了第一级两个班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实验,80余名学生自带笔记本电脑到校学习;2014年,学校成立了第一个平板电脑班,35名学生自备联想平板电脑,参与课题研究;2015年,学校成立了淄博市第一个“快易典”电子书包实验班,借助电子书包、“快易典”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另外,齐都花园小学积极加强平板电脑“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实验探索,目前已经实现了学生在家用优课电子书包、手机啪啪软件进行预习、讲故事等体验式作业,在课堂上使用平板进行知识巩固和理解,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大武小学的“一对一”数字教学和网络实验班,教学实验成果显著;皇城一中的生本高效信息技术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各学校加大改革力度,走出了一条条教育创新的康庄大道,有力地推动了临淄区教育信息化进程。
五、区域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思考
区域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实施以来,各校立足于实际,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依然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持续探索不断努力。例如:利用信息化办公平台实现校园信息化管理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教师应用起来还不能得心应手,使用无纸化办公还不能做到日常化;教育管理信息化强于教学应用,对学生的实际促进还不够;“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研究刚刚起步,对于教学软件的使用、教学资源的开发、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专业队伍建设的人才依然比较匮乏,教师熟练使用平板电脑的技术还不够成熟,等等。只有发现并正视存在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明确今后工作的方向。我们将以更为务实的工作方法、更加严谨的工作态度,立足区域学校实际,稳步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进一步推动全区教育信息化发展,造福于临淄区的每一个学生。
临淄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深入推进,切实改善了区域城乡学校的办学条件,整体带动了城乡教育质量的同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让广大师生都能亲身感受到技术带来的变化,并自觉融入到实践队伍中来。区域整体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在利用教育技术实现更好的资源整合中,促进了尽可能多的教育智慧的流动,从而让每个教师的教学实践构建在集体智慧的平台上,让临淄区的每个孩子都能共享教育进步带来的福祉。
(作者单位:淄博市临淄区教研室,山东淄博255000)